原本有七大名著,为什么取消了3部?看看这3部是啥,就知道原因

平凡人生重复 2024-07-02 14:04:51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但很少有人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七大名著,这七本奇书各有千秋不分上下,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另外那三本分别是什么?它们又为何被剔除?

第一本:《金瓶梅》

要说《金瓶梅》曾被列在七大名著之中,许多人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这本书,不了解的人不知其为何物,了解的人羞于说其为何物。

再加上一些禁片级影视作品的改编,《金瓶梅》这个名字似乎总和淫荡色情这类词沾边。

然而实际上,它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独树一帜,和其它著作相比毫不逊色。它的大胆和禁忌感,恰是它的丰满独特之处。人们只知有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殊不知也有一帮专门研究《金瓶梅》的人,被称为“金学家”。此书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已不可证,不过民间普遍认为他应是嘉靖年间的一大名士。山东的兰陵县和江苏的武进县都曾经是“兰陵”。但是书中大量出现山东方言,兰陵笑笑生有极大概率是山东人。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积攒了千百年的封建伦理思想僵化,已束缚不住渴望挣脱的人们。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狂人李贽,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童心为真心”等充分肯定人自然欲求的思想观念,誓要与那杀人的礼教斗个天翻地覆。

有了先锋开路者,《金瓶梅》便是毫不避讳情欲刻画,字里行间尽显疯狂意味,将人性的罪与恶好与坏刻画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水浒传》的“番外篇”,《水浒传》中有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恶嫂的情节,《金瓶梅》正是以这一段故事的背景为核心,延伸演化而来。

书中有三个女主角,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书名便是从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得来。

男主角自然是大家熟知的恶霸西门庆。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宋徽宗时期,那时正值国家飘摇国运衰微,天下大乱民心扭曲,各路英雄好汉揭竿而起,成群雄逐鹿之势。

潘金莲对武大郎起杀心,就是因为她和西门庆通奸被武大郎给抓了起来。这武大郎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只是一个卖烧饼的,在潘金莲眼里有些窝囊。

但武大郎的弟弟可是能打死老虎的武松。那个时候武松还不在家,潘金莲知道武松的脾气,要是她的奸情败露,定比那老虎死的还快,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武大郎毒死然后跟那西门庆逃跑。

西门庆的老婆死得早,他接着又娶了几房,其中就有本书的三位女主。那些跟了西门庆的女人大都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嫁进来后给西门庆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再加上西门庆与奸臣勾结,一时间混的风生水起,夜夜笙歌整日吃喝嫖赌。

不过最后,西门庆因纵欲过度而死,他的女人们也都死的死走的走,这场荒唐闹剧也随之而终。

《金瓶梅》虽最后没能入四大名著,但一直被誉为“四大奇书”之首。它在顺治年间被皇帝亲自下旨列为禁书,但从未真正中断过流传。

除了它对床上之事刻画大胆引人好奇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好人惨死坏人享乐的颠倒性情节实在是对现实的折射,狠击了广大民众的心底痛处。

第二本:《儒林外史》

相信很多人对《儒林外史》的了解,是从初中课本上的那一篇《范进中举》开始的。那时大家对世界的认知还未十分深刻,但这篇课文夸张的情节似乎能轻而易举的刷新大家对世界的认识,见识到何谓癫狂何谓滑稽可笑的现实。

故事中的范进是一位老儒,他穷困潦倒一生,将翻身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科举,可是直到老年他仍屡试不中。

此时他对科举的追求已经近似于病态的地步,他或许已经成了一个麻木的机器人,除了考试之外想不出任何其它的事来做。

后来终于有一天,他在乡试中考上了举人,他终于翻身了。连年的大悲已令他成为朽木,这突如其来的大喜让他不知如何是好,竟一下子高兴的发了疯。

这是一个令人倍感无奈的结局。不过全文发人深省的点睛之笔除此出人意料的结局之外,还有邻里乡绅等对他的前后态度。中举之前是不值一文的烂菜叶,中举后便成了“范老爷”。如此趋炎附势的病态社会,也难怪人会发疯。

另有吝啬鬼严监生至弥留之际还因油灯中点了两根灯草费油而死不瞑目的《两根灯草》,有马二先生朝供奉皇帝御书的楼中伏地长拜的《马二先生游西湖》等等著名故事。

整本《儒林外史》写的大都是此类故事,有落魄才子,有贪腐官僚,有乡间隐士,也有冒牌侠客,均用极其荒诞又滑稽搞笑的文风娓娓叙述,其最核心的思想还是要抨击科举制的弊端和时人的扭曲,其中的主人公们也大都真实存在过。

而作者吴敬梓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篇章,大概和他自身经历有关。他早年家中富贵,乃是官宦世家。

成年后遭遇科场失意困顿,又遇妻子与父亲相继离世,随后家族老小为争夺家产摒弃亲情不择手段,使得他对世人充满失望,整日饮酒挥霍。

最后他移居南京,在经历种种人生辗转后家财散尽穷困潦倒,靠友人救济才勉强苟活,也因超凡文采诗名卓著。

最终《儒林外史》未能同现今的“四大名著”齐名,大概因为刻画的多为儒生士子,它讽刺的核心也在文人士子,其中的幽默戳中的也是文人士子的笑点,离广大民众还是有些距离。

故而它虽文学成就和价值和“四大名著”相比未必逊色,但终究因为影响力不够宏远而被剔除了。

第三本《聊斋志异》

相信这三本书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聊斋志异》了。它是一本奇书,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全是“鬼故事”,作者蒲松龄构造了一个充斥着鬼狐仙怪的世界,在这其中的人与鬼怪看似荒诞,实际上又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折射。

书中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大多是蒲松龄从民间收集改编而来。它的创作是具有超前又绝后的开天辟地性的开拓性,除去内容新颖,其体裁也别出新意,打破了旧有的小说体,以新的文学形式为明清之际的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蒲松龄本人也是个奇人。从十八岁那年开始他便入科考求取功名,初次登场便因连续在县、道、府的考试中得了三个第一而名声大震,被誉为少年天才。

然而令人惊掉大牙得是,考了这么多第一的他却在乡试中屡次落榜,一直考到三十五岁都与科举之路无缘。

在此期间,他当过私塾先生,当过县衙幕僚,一生穷困潦倒,受尽了世态炎凉。不过他始终有一个爱好从未因困顿而放弃,那就是整理收集志怪故事。

他文章写得好,从一开始就想搞点小说创作,只是迫于生活经济压力和亲朋阻拦而迟迟没能开始。

直到他四十岁那年,此书才横空出世,直接掀起一阵狂潮。因为多用白话叙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存,雅俗共赏,其覆盖面相当广,在当时可是畅销书之首。

蒲松龄终于因此来了个大翻身,往日“第一名”的荣耀重新回归到他的身上。

传说蒲松龄在创作期间曾摆茶摊免费邀人喝茶,只为听人讲述各类志怪故事。此说应当不太可信,因为他大概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和时间来做这件事。

不过他在有钱的纪家做了几十年私塾先生,而纪家有大量藏书,他有博览群书的机会,再加上科考失意生活困顿他心情比较郁闷,在阴郁环境催促下创作出如此鬼怪世界应当很是可信。

在近些年来,《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也经久不衰,尤其是《倩女幽魂》的故事在几十年间被拍了好几版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典型的人鬼恋,进京赶考的善良书生宁采臣夜中偶遇已成鬼怪的聂小倩。聂小倩心地善良,但为邪恶树妖控制不得自由,后有云游道士燕赤霞正义出手驱鬼捉妖。

最后宁采臣因爱不顾人鬼阴阳两隔,娶了聂小倩为妻。最终宁采臣高中,与聂小倩子孙满堂快活厮守。

另有《崂山道士》穿墙术的故事,也有被载入中学课本的《狼》的故事……在蒲松龄笔下,从人到物皆有灵性,有时人人惧怕的鬼从未害人,而那满目慈容的人要比鬼可怕万倍。

而最终《聊斋志异》未能入选“四大名著”,或许是因为其中故事虽因鬼狐精怪之说而引人入胜,但终究内含许多恐怖色彩,为许多胆小之人不敢深观。

另外其中也有一些对伦理观念相当具有冲击力的故事,如人与白犬行苟且之事被抓等,不适宜青少年阅读,故覆盖面也无法同“四大名著”相媲美。

不过尽管如此,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仍是有目共睹而不可撼摇的。

0 阅读:18

平凡人生重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