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逝世7周年,重读《走到人生边上》,我顿悟了过好一生的秘诀

染曦晒太阳 2023-05-24 21:23:02
作者:洞见yy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正如周国平所说的那样: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在几近百岁之时,她便开始盘点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将所思所想融入到绝笔之作《走到人生边上》。年轻时经历过牛鬼蛇神的时代之苦,行至晚年又饱尝天人永隔的锥心之痛。但不论世事如何艰难,她总能从中寻找到内心的从容与淡定。当你读懂了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就能领悟到过好一生的秘诀。1理不争杨绛在书里写道:“我这不争,那不争,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争论是世上最无意义的事,除了耗费时间与精力,于己毫无益处。杨绛年轻时,有一次在出国轮船上,她听见钱钟书在诵读法文。专攻外语的杨绛,听到了钱钟书的一处发音错误,便直接指了出来。谁知钱钟书很不服气,立马反驳了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最后他们在船上找来一位法国人,证实了杨绛对了,钱钟书是错的,这才结束。尽管赢了争论,可杨绛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倒因为夫妻不和,倍感难受。自此之后,她便决定无论什么情况,也决计不去与人作口舌之争了。生活并非一场辩论赛,争辩一旦开始,便不再有赢家。与其在唇枪舌剑中劳神费力,不如退一步,随它去。保持沉默,就是化解纠纷、消除误解最好的武器。1957年,年近半百的杨绛先生被委派翻译《堂吉诃德》。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一字一句地考究斟酌,花费了二十多年方才完成翻译。译本一出,争议也随之而来。学界就有不少人苛责杨绛的译法很多是错的,还删减了不少语句,并将其视为“反面教材”。可面对质疑,杨绛却置之不理,只自顾自做自己的事。有朋友替她鸣不平,杨绛却安慰道:“我一点也不生气,随他们怎么说吧!”直到后来,人们才得知,因为杨绛运用了“点烦翻译法”的缘故,所以语言更加流畅精炼。最终,争议不攻自破不说,杨绛的译本反而被评为最优秀的译作。《道德经》有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有智慧的人,从不与人做些无谓的争辩。因为成年人的世界,很多问题不是靠辩解,就能解决。很多事情不是靠言语,就能说清。与其从别人的嘴里换来认可,不如从自己的内心里寻得一份从容。要知道,停在原地与人纠缠,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学会退让守住口,专注于自身,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2苦不怨杨绛曾在书中感慨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这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如果吃一点苦,你就句句消极,则会困于苦海,无法自拔。反之你不去埋怨,尽量担待,一关一关地渡,总能拨云见日。抗战期间,杨绛与钱钟书一家被困在上海孤岛。因为时局混乱,经济紧张,一家人上上下下挤在一处,住处逼仄。出身于名门世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杨绛,不得不做起“灶下婢”的角色。一大家子人的衣食住行,全靠她一人承担。平日里,为了买到便宜的菜,她就一口气走到好几公里远的菜场。每次买菜回来,就仿佛出了一趟远门,腿软脚酸,浑身筋疲力竭。可她不叫疼不叫累,还会兴奋地告诉钱钟书:听人说某某地方有一处更便宜的菜场,明天我要起得更早些去买菜。做饭时,她常给煤烟熏得满眼是泪,时不时还会被滚油烫出泡来。她也不管不顾,只是一个劲地问家人这道菜口味如何。每次得到肯定,她总会开心地与人讨论半天,分享做饭心得。正如她在书中所写:“那段时间,确实吃了不少苦,不过在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在艰难岁月中,杨绛没有丝毫抱怨,反倒始终微笑面对,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活中,有些人凡有不如意,便满腹牢骚;一遇困苦,就怨声载道。结果往往抱怨越多,日子也跟着越过越差。民间有句谚语,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君子从不怨恨世事,因为他深知要想让事情变好,只有先改变自己。既然上天朝你泼了杯凉水,那就把它加热,用以解渴;既然生活给你了一个柠檬,那就加点糖榨成汁,细细品尝。面对苦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调整心绪。把抱怨化成向上生长的力量,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3事不怂很喜欢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一句话:“事情不来,我不主动惹事。事情来了,我也并不怕事。人生在世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是处处担忧,心怀恐惧,那还活个什么劲啊。”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大事,就心生畏惧,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结果事情还没来,心理防线就崩塌了。而当你不害怕,不认怂,就能不乱方寸,沉着应对险难。就像杨绛在书中说的,我的个子小,力气可大,啥也不怕。抗战后期,经常有日兵闯入民宅逮捕市民,很多人被抓后就再也没能回来。一天,日兵冲进杨绛家里,高声嚷道:“谁是杨绛?”杨绛淡淡地回答:“我就是。”他们打量了一下她,说:“明天来一趟宪兵司令部。”说完就走了。那天晚上,全家人都翻来覆去睡不着。杨绛却像往日一样,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一早醒来,她还特地精心打扮了下,然后带着一本书,就出门了。到了宪兵司令部,杨绛独自坐在会客厅一角,旁若无人地读起书来。日本人来了后,见她如此淡定,感到非常惊讶。随后,他们威逼恐吓,问了很多问题,杨绛从容不迫,应对如流。审讯结束后,日本人毫无所获,只得客气地将她送到大门口。原本饱含凶险的一次危机,就这样被化险为夷。心理学中有一个“墨菲定律”,说的是事情只要有可能变坏,它就一定会变坏。生活就是如此,你越是怕什么越会来什么,越是逃避什么越会迎头撞上什么。所以无论身处何种处境,面临何等大事,都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正如词人苏洵所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面对生活的洪水,既然避之不及,那就稳住心神积极面对。内心强大了,遇事不怂,自然就不会害怕任何危机。

4难不悲在书中的“百岁问答”部分,记者曾问及杨绛至亲的离世。杨绛则坦然答道:“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谁也逃不过。生者只有祝福他们走好。”20世纪90年代,杨绛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原本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顷刻间独剩杨绛一人。当时,有人去看望杨绛,可当她看到杨绛孤单坐在屋子里时,顿时悲痛不已,拉着杨绛的手不停地哭泣。可杨绛却反过来安慰她说: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面对生离死别,杨绛并未沉湎于苦痛中,而是尽快收拾情绪,微笑向前。大部分时间她都独自在家,把时间花在创作上。她先后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然后还写出了《我们仨》等经典作品。历经死别,她并未陷于过多的悲伤,始终有着自己的生活目标,过得充实富足。人生海海,苦难如影随形,死生别离是常态。你只有看得开,想得透,才能把心安抚好,抵御命运的痛击。就像《岛上书店》里说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痛苦的几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辽阔。撑不住,就只能陷入悲伤,止步于当下。撑住了,所有的苦难都将化为内心的养料,滋养你的格局,让你不再惧怕生活的任何刁难。

▽作家黎戈曾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我们欣赏杨绛,更是欣赏她的生活态度。穿过百年风雨,她不管处在哪种境遇之中,向来不抱怨不辩解,微笑着生活。即便有暴雨浇头的时候,她也能遇事不怂,遇难不悲,沉稳应对一切。当你感到痛苦纠结之时,不妨翻开这本《走到人生边上》。看看百岁杨绛的随笔漫谈,体味其中的人生思考,读懂就能跳脱迷茫,找到生活的方向。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0 阅读:3
染曦晒太阳

染曦晒太阳

染曦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