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皇帝顺治,因何在24岁就去世了?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水杯历史 2024-03-17 07:04:50

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为什么二十四岁就去世了?关于他的传说坊间传闻版本各不相同,究竟顺治皇帝是得病去世,还是被行森和尚忽悠出家了呢?孰真孰假,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爱新觉罗福临,是由孝庄皇太后和皇太极所生,由于皇太极在入关前夕忽然暴毙,死前没有预定储嗣,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双方可谓是谁也不愿意让对方坐上皇位,互不相让,机敏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自己作为摄政王辅政,双方才握手言和,六岁的福临就此被推上皇位,改年号顺治。但当时的多尔衮借着皇帝年纪尚小不懂朝堂大事为由,把持朝政,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小小年纪的福临虽然不谙世事,但在满州人特有的尚武精神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十二日后福临宣布亲政,年仅十四岁的福临就展现出了帝王的威严,第一件事就是追论多尔衮罪状,“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福临亲政之初,刻苦学习、励精图治,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

当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民族矛盾尤为激烈,顺治便想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这种做法得到了臣民的钦佩。福临主张满汉“一心一德”,消除广大汉人对满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为缓和民族矛盾,颁布的一系列措施,对清王朝的稳固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不少大臣开始对他侧目。福临自小耳濡目染孝庄太后衷信佛教,在太监的怂恿下也成为了佛教信众,顺治十五年,大法师玉林秀来京,面见福临。会面后福临对这位禅宗和尚却完全折服了。当即封其为“大觉禅师”

两人相当投缘,福临便让玉林秀给福临取其法号,玉林秀再三推脱不过,便查阅古籍,书十余字进览,福临选其痴字,下用行字。即法名行痴。

顺治十一年,福临聘,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六月册为后。可是,福临对这位新后仍不满意。不久,他便以从未有过的炽烈感情倾注于董鄂妃。

对于此时的顺治皇帝来说,他希望能够倾其所有爱护董鄂妃,可孝庄对这个女人完全欣赏不来,觉得顺治专宠董鄂妃,而耽误了朝政,顺治皇帝因为这事第一次和孝庄太后起了争执,顺治十七年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一位皇子,顺治欣喜若狂,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只不过这孩子命数不好,没多久就夭折了。董鄂妃本就体弱,再加之皇子夭折,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同年一代名妃香消玉殒,年仅二十二岁,福临因董鄂妃之死,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极点。恰逢此时为董鄂妃超度的行森和尚劝诫顺治皇帝出家,以皇上俗尘凡事已了,心中无牵无挂为由。

为福临剃度,福临就此成为了光头天子,行森的师傅玉林秀听说此事,遂赶到皇宫,看到徒弟行此荒唐事,大怒,即命众聚柴薪准备烧死行森和尚,玉林秀劝诫福临: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反之则天下不保,万民水深火热。福临听其谏,许蓄发,罢出家之念。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却再也振作不起来。

福临自亲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福临曾向玉林秀说,自觉骨瘦如柴,体力不支,恐年命不永。现董鄂妃崩后,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顺治十八年,福临染上天花,当晚便发起高烧,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遂立下遗诏!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福临便与世长辞了,遗诏中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福临崩后,梓宫厝于景山寿皇殿,(现孝陵)。庙号清世祖,谥号章皇帝。

0 阅读:2

水杯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