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东北那嘎达,这冬天可真是冷得够呛,有时候温度能一下子降到零下 20℃去。好多人在自家院子想种点花花草草美化美化环境,可这大冷天的,很多绿植根本就扛不住。比如说那热带植物,往院子里一扔,没几天就冻得不成样子了。但要是能在这么冷的天,让院子里一直有花看,那该多好啊。其中月季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月季这花,那可是相当有特点。好多人都爱种,花色老丰富了,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等等,啥颜色都有。而且花期还长,不像有些花,开那么几天就败了。要是养护得好,一年能从春天开到秋天呢。
咱先说说在东北庭院种月季为啥是个事儿。好多人觉得月季在咱们这大东北,估计种不了。其实不然,就是冬天太冷了,普通的月季肯定受不了。要是处理不好,到了冬天月季就得被冻死,来年就白种了。这时候就得想办法让月季能过冬,这就是咱要解决的痛点。
我还听说过邻居家的事儿。邻居家老张,前几年也种了月季,一开始想着东北也能种,大不了冬天给盖上点东西呗。可到了冬天,简单盖了点干草啥的,还是没挡住,月季大多都冻死了,来年春天一看,没剩下几株好的。后来老张到处打听,还上网查了好多资料,才知道原来在东北种月季过冬有这么多讲究。
说到这,就得提下这“三膜 + 草帘”的方法了。这三膜指的是三层薄膜。首先在入冬之前,得把月季修剪一下,把那些病枝、弱枝啥的都剪掉,保留强壮的主枝就行。然后给月季浇透水,在根部周围疏松的土壤上铺上一层干草或者树叶,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接着就是第一层膜了。这第一层膜最好用那种园艺专用的塑料膜,这种膜比较厚实,不容易被风刮破。把膜紧紧地贴在植株周围的土壤上,把根部和一部分茎都覆盖住。这时候要是遇到大风天,可以用一些石头或者木棍把膜的边缘压住,防止被风吹走。这第一层膜主要是起到保湿和初步保暖的作用。
大概过了三四天,可以观察下土壤的湿度,如果太干了,可以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在膜上戳几个小孔,让土壤透透气,然后在膜上面再盖一层膜,这就是第二层膜。这第二层膜可以用那种普通的农用薄膜,主要功能就是加强保暖。盖好第二层膜后,同样要注意把边缘压实,别让热气跑出去。这时候如果下雪了,要把积雪及时清理掉,别让雪把膜压坏了。
又过了个三五天,差不多温度比较稳定了,就可以盖上第三层膜了。第三层膜也是有讲究的,最好用那种双层的加厚膜,这种膜的保暖效果更好。这层膜不仅要盖好,还得在上面用绳子或者木棍搭个小拱架,把膜撑起来,这样能保证月季能有一定的通风空间。不然一直闷着,月季也容易生病。
最后就是草帘了。在晚上温度特别低的时候,比如零下二十度这种,可以把草帘盖在第三层膜上面。早上太阳出来了,温度稍微回升点,再把草帘掀开。这样白天让月季能晒到太阳,晚上又能很好地保暖。
我有个沈阳的朋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家的院子挺大的,前些年种的月季一到冬天就全军覆没了。去年冬天,他听说了这个三膜 + 草帘的方法,就决定试试。一开始他也不太确定能不能成功,心里还直犯嘀咕。不过按照操作流程仔细弄好之后,心里就没那么忐忑了。等到今年春天,他一看,不得了,月季居然存活了大部分,而且还抽出了不少新枝,这可把他高兴坏了。他就跟我说,早知道这么管用,早就该试试这个办法了。
咱再说说这时间和周期。一般来说,从修剪月季开始到完成这三膜 + 草帘的防护工作,差不多得花个三四天的时间。这三个膜也不是随便盖的,每层膜之间最好间隔个两三天,这样能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说第一层膜盖了三四天了,感觉没啥问题,这时候再盖上第二层膜。这中间要时刻观察着,看看土壤的湿度、月季的状态,还有天气的情况。如果期间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就得随时进行调整。
咱再拿和月季不太一样的绿植来比较比较。比如说多肉,多肉在东北庭院种起来也不少。可多肉和月季可不一样,它是耐旱怕涝,冬天的时候基本都要搬到屋里去,不然很可能会被冻死冻伤。这多肉跟月季,那养护的方式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像那种金琥多肉,在东北室内养,只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适当控水,啥都能对付过去。可月季就不同,在东北庭院想靠室内养,那不行,还得在外面经风雨。
还有那三角梅,在广东那可是一年到头都开花,热热闹闹的。但到了东北,这三角梅可就遭老罪了。哪怕你给它弄个温室,还得各种呵护,跟伺候爷似的。三角梅喜热,东北那冷天根本就没法待。可月季就相对能抗揍一些,经过咱们这“三膜 + 草帘”的处理,在东北庭院还是能活得挺好的。
从地区差异来讲,东北这嘎达冬天长且冷,跟华北、华南那可不一样。华北冬天虽说也冷,但没咱东北这么极端,有些耐寒月季可能稍微简单处理一下就差不多了。华南那更不用说了,基本四季如春,种啥花都不用太担心冬天的事儿。可在东北就不行,必须得拿出真本事来呵护月季。像辽宁、吉林,跟黑龙江比,黑龙江冬天那温度更低,防护得更得精细。
咱再说说身边还有啥例子。哈尔滨的一个网友说,他们那冬天冰天雪地的,刚开始也不敢种月季,觉得肯定活不了。后来朋友送了他几株,他也没别的辙,就按网上查到的办法弄了这“三膜 + 草帘”。结果还真成,这让他特别惊喜。他还说,要是没有这个办法,他估计一辈子都没机会在自家院子里看月季开花了。
其实啊,东北庭院种月季还有很多好处。除了能当个好看的风景,让咱这小院子不再冬日一片死寂,还能吸引不少蜜蜂、蝴蝶啥的,增加点生机。而且月季的香味,在冬天的冷空气中若隐若现,也别有一番风味。
再想想那些冷门的月季品种。比如说绿萼月季,这花有点特别,花瓣大部分是白色,就中间一小撮绿,就像绿宝石嵌在花朵里,特别精致。还有绿星月季,花朵小小的,可那绿色特别清新,和它周围的冬日景色一对比,特别亮眼。再有就是瑞典女王月季,它这花大,开放的时候像个小喇叭,在冬天冷冷清清的院子里,那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咱要是在东北庭院种这些月季,按照“三膜 + 草帘”的办法,只要前期修剪合理,过程中防护到位,成活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就算万一有几株没活过来,咱也有经验了,来年再种的时候改进改进,说不准就全活了。
说到这里,我就在想啊,除了这“三膜 + 草帘”的方法,难道就没有其他更简单或者更能适应不同地区差异的办法了吗?要是以后有啥新的种植技术或者产品,能让月季在更寒冷的地方轻松存活,那该多好啊。比如说,会不会有专门给月季过冬的智能保温设备,能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或者有啥神奇的肥料或者药剂,能让月季本身的抗寒性变得更强?这些都还说不定呢。也许未来会有更多更科学更高效的办法等着大家去发现,让咱东北这嘎达的人都能在自家院子里开开心心地观赏月季,说不定还能种出更多新奇的月季呢!这都挺值得期待的,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