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怀柔长城脚下将建起以板栗为主题的智慧观光工厂,预计今年秋季建成开放。4月16日,“老栗树蓁共富工厂”正式奠基,这个集智能化生产、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活化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项目,将通过可视化生产线、现制烘焙工坊等创新业态,让游客沉浸式参与从古树采摘到成品制作的全流程,推动传统板栗产业转型升级。
在渤海镇怀黄路旁,记者看到曾经的板栗工厂已经完成拆除,近6000平方米的新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新工厂和传统工厂大不同,不仅将注入时下流行的‘硬核科技’,为游客带来趣味文旅体验,也将提供更多本地化就业岗位,帮助栗农提升技能。”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95后主理人、基层新农人李思鹏告诉记者。
老栗树合作社是怀柔区的国家级示范社,目前已签约当地农户830户,制定了板栗保护价联农带农新机制,整合2.5万亩板栗种植基地,构建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利益共享机制,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近年来,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提升,已成功从板栗亩产175斤突破至400斤。
在奠基仪式现场西侧,摆放着工厂的设计方案展板。工厂规划了可视化观光体验通道,未来游客可体验“古树采摘智能化加工文创手作”全流程,并参与结合长城文化推出的“长城脚下自然五感”主题课程。厂内将建设板栗主题活态博物馆科普区、现制烘焙消费场、伴手礼文创、diy手作体验等内容,打造社交消费新场景。
“工厂还将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农业物联网,具身智能成熟采收等新技术,并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限定产品,实现应季而食。同时结合废水循环系统与板栗壳有机肥开发技术结合,实现资源零废弃。”李思鹏介绍,工厂也将联合高校师生团队、青年艺术家等链接在地文化,定期举办非遗沙龙,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据了解,工厂建设规划共分三期。一期将于今年秋季板栗成熟期正式竣工,对外迎客。二期、三期计划将于2025年底和2026年年底开工建设。
谈到为什么要尝试“破圈”,突破传统工厂模式,李思鹏告诉记者,“传统板栗产业面临两大瓶颈,一是附加值低,二是消费场景单一。我们建设观光工厂,就是要让消费者亲眼看到一颗怀柔板栗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过程,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产品价值,打造在地文化地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破‘板栗只是初级农产品’的固有认知,开发它在烘焙、餐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