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足不出户可以看什么?

美术报 2020-03-09 14:06:09

疫情之下,美术馆、博物馆等展馆目前均处于暂时闭馆的状态。但大众和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大门,并未就此关上。打开不少艺术类公众号,诸如可以在家逛的500家博物馆”、足不出户,在家看遍百家博物馆”、宅家里太无聊?不如云逛博物馆吧”等推文屡见不鲜,并且获赞甚多。线上观展,正成为疫情期间的新风尚”。

近年来美术馆、博物馆等推进的线上工程也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一次真正的大检阅”。疫情助推下,云观展”正走红,但它距离成为观展新常态又有多远?

跨越时间、空间的云展

中国美术馆官微选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影响、深入人心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摄影、漆画、素描、速写、剪纸等种类作品向医务工作者、向捐赠者致敬。

自1月29日以来,江苏省美术馆官微已陆续推出了三十四期在线观展”活动,包括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一蓑烟雨——朱振庚艺术展”抗疫主题创作网上作品展”等,更有馆长徐惠泉及策展人为观众导览、讲解作品。

潘裕钰戏曲人物49.8×69.2cm中国画1991年

(选自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

刘海粟美术馆日前则上线名为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的线上VR展览。作为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系列大展之一,包括刘海粟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油画《雕像与水果》、30年代创作的国画《古松图》、50年代创作的油画《黄山温泉》、80年代创作的油画《散花坞云海奇观》《白龙潭》、国画《桃花溪》等画作,均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慢慢赏析,而实时显示的浏览量也在逐日递增。

刘海粟黄山云海62×75cm布面油彩

1954年中国美术馆藏

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任刘亚军说:线上展览是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每一场展览都会耗费大量精力物力,展出时间和内容有限,但通过线上‘云游天下’,可实现全天候不落幕的观赏。尤其目前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可进一步提升线上观展的‘零距离’感。”

除了上海的云展”,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从故宫的太和门进入,一直走”到神武门。通过网络,不仅可以24小时逛”故宫,甚至还能挑选故宫的打开模式:比如,在3D的全景下,选择下雪的场景进入故宫。你也可以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数字展厅,赏鉴它的所有展品,包括18件国宝级文物。

500家博物馆一手掌控”

不仅仅是美术馆、博物馆等展出场馆主动推荐线上展览,疫情期间,一款博物官”的微信小程序也被很多热爱艺术的人士推荐。该小程序提供的线上博物馆涵盖了500家博物馆,其中包括国内全部省级重点博物馆、130家一级博物馆以及市区级博物馆。

同时,为了更好地助力博物馆文物数据的流传与传承,博物官线上开放20万件画作,6万件精品文物及展览展品解读,并有300余件3D文物体验及全景展厅浏览。观众足不出户,几乎可以同时赏3D版的《西汉·长信宫灯》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高清大图版的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等等。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资深策展人、韩天衡美术馆首任馆长朱晓东说:这次疫情导致博物馆、美术馆暂时闭馆,网上推出了‘线上观展’、‘数字化3D观展’、‘数字博物馆’等新模式,总体上是文博行业的‘互联网+’模式的一次呈现,也是近几年来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场馆信息技术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不止国内,包括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国外知名博物馆也可以在网上按图索骥欣赏其藏品。

因为便利,这一次的线上观展潮获得了相当多艺术爱好者的推崇。网友们纷纷点赞:有看头、涨知识”不出门也能逛博物馆”建议推荐给宅在家写作业的学生看”。

周京新水浒人物69×68.5cm中国画2000年

或能成为新常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当前云观展”走红,或许能成为观展新常态的一种补充方式,但它无法替代实体的博物馆。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杜晓帆直言:线上美术馆和博物馆只能是一个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永远代替不了实体的博物馆。”他举例,中国的《清明上河图》展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观众愿意排队等候观看?如果只是看看画的内容,出版的各种画册应该说无数了,尤其是数字化、影像化的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后流传不可谓不广。同样,卢浮宫里镇馆三宝——蒙娜丽莎的微笑、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它们家喻户晓,各种影像化的资料汗牛充栋,但是为什么永远有那么多的观众排队等候观赏?这是博物馆、美术馆之所以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文物和美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这是无可替代的。”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胜利女神像

在杜晓帆看来,线上美术馆、博物馆作为补充,其意义不言而喻,但它替代不了人与实物之间交汇后产生的多种体验。我更期待的是能够向公众准确传递文物和美术品真实价值的线上产品。”

对此,朱晓东持同感。如同电子书盛行而纸质书还有生存空间一般,线上观展有其实用性,但作为艺术欣赏,它取代不了展厅实景。”朱晓东看了几个线上展馆,指出问题所在:基本上还是展品罗列,虽然真实可信,图片像素也很高清,但还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趣味性’和‘‘震撼力’。这可能是因为初级产品所致,互联网是讲究更新和迭代的。”朱晓东更希望通过现阶段的观展刚需”,引起更多文博专家、策展人对数字时代观展习惯的重视,同时也能以新的手段引导年轻观众进入博物馆。

吴冠中春风又绿江南岸48×59cm纸本水墨设色

2007年中国美术馆藏

博物馆如何在新时代,用更多新方法、新手段、新科技吸引当下的观众?刘亚军表示,线上传播不是简单的平移线下内容,这是我们需要补上的短板。国外如Google ArtsCulture开创的‘在线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硬核粉丝们撇开了‘他者’因素干扰,在纯粹的艺术空间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最终实现同频共振。”在刘亚军看来,下一步应加快打造适合线上观摩方式的互动体验,以帮助实现市民文化生活更有诗意体验感的云中漫步”。

编 | 叶芳芳 lisa

转载请 注明出处

-------------------------

-------------------------

祭侄文稿 兰亭序 伯远帖……原大高清长卷

-------------------------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