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996还是太轻松?美国496三份工比比皆是,一般人上不起大学!

昊昊聊趣事 2025-01-24 02:58:56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没有想到,自己总统就职典礼这么大的事,竟然被中美网友的“对账”给抵消了。

一群来自美国的网络数字难民,简直震碎了中国人的三观,尤其是震碎了多年来中国人对美国的常规印象。

多年来,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普遍是大房子、自带的花园、汽车、和睦的家庭、狗还有派对。

但经过美国网友的现身说法后,之前的印象都不复存在了。中国人猛然意识到,哪怕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底层人民生活的似乎也是水深火热。

哪怕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离谱,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是板上钉钉的。那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过去中国人没有意识到美国社会阶层严重的差距?

除此之外,在美国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和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不一样?先来看一下这种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信息茧房导致的偏差

中国网民将此次的中美两国网民直接碰面,戏称为“对账”。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中国人了解美国,还是美国人了解中国,主要的渠道是媒体,还有就是那些出过国的人所带回来的信息。

由于美国是公认的发达国家,所以过去40多年来,几乎都是中国人往美国跑,这就形成了“美国的生活比中国要好”的一边倒的印象。

此外,很多出过国的中国人,他们曾经带回来的信息,也是中国人的普遍参考依据。换句话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之间的普通百姓几乎没有直面交流过,哪怕是在网上。

由于能出国的中国人不管是能力,还是自身的财富水平都相对较高,所以他们到美国之后接触的主要阶层也都是中产水平以上。

说的直白一点,他们在美国见到的都是有钱人,那些美国的普通百姓,甚至是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平时是怎么生活的,这些人根本不了解。

而此次中美网友的直接交流则不一样,很多美国网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所说的都是亲身经历。这样一来,中国人自然就看到了美国的另一面。

只不过,美国的另一面让中国网民有些难以相信。每周工作40~60个小时,60岁以上还得继续工作,吃饭和买菜都还需要贷款,救灾需要贷款,甚至个人为了生活还得去卖血换钱。

除此之外,美国的企业也不全都是双休,开除孕妇的操作也跟中国的企业一模一样。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军事水平天下第一的美军,士兵个人的军事装备竟然得自掏腰包。

上述信息不能保真,但还是让中国网民窥见了美国普通人生活的一面。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美国普通人的生活竟然能这么差。

但问题恰恰就在于此,过去我们了解的美国仅仅是二手信息,或者说经过多次转载报道中的美国。这种信息包装下的美国,肯定会存在误差,至少从整体来看是不全面的。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渲染,还会给人们的认知带来困惑。

这种情况正是信息茧房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因为只能被动的通过信息来了解外部,所以你不能保证信息就是客观公正的。

但是不同阶层的人经过现身说法之后,一手的信息就呈现在眼前了。然后再把这些信息跟此前的二手信息对比,才能发现美国整体面原来是这样。

而且,不光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另一面,就连美国的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另一面。其中对中国人有很大影响力的就是教育领域。

过去多年,人们只看到不少学生到美国去留学,都认为美国的教育资源优质。但是从整体来看,美国的教育其实是富人教育,或者说是面向金钱的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不公平

中国人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在美国,同样的这句话只适用于富裕阶层。多年以来,美国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教育缺乏公平。

尤其是高等教育,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富裕阶层来制定规则的,很多富豪的子女,他们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只要你舍得向大学投入金钱,就能进入各种名牌大学。

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38所知名高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全美前1%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收入水平在美国是顶级存在的。

富人的孩子填充了各个知名高校,而这些学校里普通家庭的孩子几乎是凤毛麟角,而且近年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美剧《纸牌屋》里,白宫幕僚长的孩子想上斯坦福大学,然后通过国会议员的关系,顺利让自己的孩子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推荐信。试想一下,如果是普通美国人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拿到入学名额吗?

还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的民调机构就对高等教育展开过一项全民调查,数据显示,对教育体系有信心的美国人连一半都不到。

对比之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则不存在这种现象。多年以来,不管你是来自平民的家庭,还是来自富裕或者是官宦之家,只要你的成绩合格过关,就都有机会进入各个高校接受教育。

一方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教育体系下大力气整顿后的结果。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中国人几千年传承的科举考试挑选人才制度,确实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

相比之下,西方世界在过去是贵族当道,进入现代社会后又是金钱和资本掌权,整个教育体系在认知上它就是不公平的。人们天然的认为,只有那些有钱有权的家庭,他们才还有理由接受更好的教育。

再来看咱们这边,2000多年前,人们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这句话的实质恰恰说的就是公平问题。

在根本上有认知差距,所以围绕高等教育体系,我和美国之间的差异也就丝毫不奇怪。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不公平,又直接体现在了教育费用上。

世界上最贵的大学教育

2019年,经合组织曾经公布过一项大学教育的调查,全世界大学生花费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但是真正花费高的国家是美国。

因为卢森堡的大学教育是免费的,花的再多也是政府出钱。但美国的大学教育是个人支出,每个学生平均一年的花费在3万美元左右,这一水平超过了其他国家的两倍之多。

由于费用太高,美国的家庭普遍不能全部承担学生的花销开支,至少有一半的费用要靠学生自己贷款。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的大学生每年花费3万多美元,这么多的钱,很多都不是支付在教育设施上,而是支付在了学校的附加设施上。

美国的每一所大学都有极其豪华的宿舍,有些学校甚至还配备了攀岩设备以及烤炉设施,还有的学校专门给学生提供水上游乐设施。

根据此前的一项调查,在附加设施的收费上,美国是投入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个学生在这方面的开支超过了3300美元,这一水平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倍之多。

此前,西方一些学者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水上游乐设施腐朽又没必要。但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似乎可以代表他们的与众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明美国在享乐乃至金钱至上的方面,从学生时代就一直在抓。

美国的教育体系也一直有两套系统,公立的院校以及私立的院校,尤其是后者,这些教育机构,他们的目的并非教书育人为先,而是盈利为先。

就是因为要盈利,所以才会修建很多附加设施。尤其是一些私立院校,为了争夺富裕家庭的生源,在生活设施上才会投入更多,由此形成了一种循环,各个学校都加入到了这种争夺中。

虽然美国各州的教育费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来看,不管是投入的理念还是实际投入的数额都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费用投入的越多,对普通家庭就显得很不友好。在这种局面下,有些美国底层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没办法接受大学教育。

还是在美剧《纸牌屋》里,总统的那位黑人朋友有一次带着孙子到白宫做客,总统邀请小孩坐到办公桌后面,并且告诉他说,只要有梦想,你长大了也可以坐到这张办公桌后。

离开白宫后,这位黑人告诉自己的孙子,刚才的那番话只是总统善意的谎言,因为以他们的身份,很大概率是没有办法完成大学教育。

美国人还是相当了解自己的社会结构,大学教育费用的昂贵在事实上阻拦了很大一部分底层人接受高等教育。这样一来,又会促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向有钱人倾斜,由此在深层次上加剧了不公平。

对比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近10年来一直在面向全社会扩招。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费用一般的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甚至有些时候,学生自己只要打一些零工,不用靠家庭的支出,就能保证4年的学业。

如果说美国的高等教育昂贵且不公平,那么美国的义务教育近年来更是逐步走上了崩溃之路。

公立教育的混乱和崩溃

美国公立教育系统的投入并不低,但是成效却惨不忍睹。尤其是海外的一些教师到公立系统就职之后,更是看到了这个系统的混乱和破碎。

曾经有一位国内的教师,到美国公立小学担任教职,他对美国学校的评价是混乱,自己不像是老师,更像是一个苦力。

公立教育就相当于国内的义务教育系统,之所以美国的这套系统渐渐失灵,主要原因是优质资源随着富人的分布区域在不断改变。

像有的社区比较贫穷,当地教育系统的资源投入相应就会减少,整体教育优势不存在,便会倒逼着优质的生源或者说富裕的家庭离开这一地区。

恶性循环的局面是,优质的生源以及富裕的阶层汇聚到一起,普通的家庭和生源差的群体汇聚到了一起,两种群体泾渭分明,虽然整个教育内容是一致的,但教学水平以及整体的教育质量却天差地别。

说白了,大家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是因为阶级的不同,却真的存在着隔离。在这种局面下,由于公立教育系统的优质资源都被抽离了,剩下来的资源则不能保证学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在美国,有些中小学相当的暴力,有些学校则看起来鸟语花香,又是另外一副场景。

信息来源:

《当中美网民开始“赛博对账”》 环球时报 2025年1月17日

《美国教育体系显然并不公平》 人民日报 2019年4月30日

《为什么在美国上大学如此昂贵?》 界面新闻 2019年2月24日

《追求平等的强制配额制,令美国公立基础教育走向崩坏》 南方周末 2021年4月16日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0 阅读:0
昊昊聊趣事

昊昊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