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痛斥德国损人不利己:向韩国转让潜艇技术,养出强大竞争对手

陶式防务讲世界 2025-02-23 16:13:13

近些年来,韩国造武器不断抢夺欧洲同类产品的市场,其中潜艇、坦克、火炮等都包含大量德国转让的核心技术。现在,德国这种“给自己挖墙角”的问题终于被人指出来了。

法国海军集团近日公开指责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将重要的潜艇技术转让给韩国和土耳其,导致两者成功跻身潜艇制造强国,严重损害了欧洲潜艇生产国。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2月初在巴黎召开的法国国防工业基地的圆桌会议上,法国海军集团(Naval Group)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合并主管纪尧姆·罗查德公开批评了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指责后者是“是创造新竞争对手的冠军”,将潜艇制造的核心技术转让给韩国和土耳其,导致这两个国家即将成为潜艇出口市场上的强力竞争对手。

长期以来,法国海军集团和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一直是国际军火市场上最重要的两个潜艇制造商,海军集团更是将蒂森克虏伯公司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纪尧姆·罗查德表示,海军集团对潜艇技术的转让非常慎重,以避免造成新的竞争,但是德国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有意思的是,德国方面对于法国人的批评却不以为然,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回复防务新闻的采访时,公然声称该公司在海军制造业方面“为负责任的技术转让树立了标杆”。也就是说,德国人对于韩国潜艇抢了出口市场的生意,并不以为耻。

该公司表示,除了保护其知识产权外,所有销售都是为客户设置的,以“为他们需要执行的任何任务调试和应用我们的产品,以保卫他们的国家”。蒂森克虏伯公司还表示,该公司的海军工业使命“在各自的出口管制法规中得到了明确定义,每一种形式的技术转让都基于该法规……蒂森克虏伯船舶系统始终完全遵守这一点。”

从实际情况看,蒂森克虏伯公司被指责的“先进潜艇技术”主要是向土耳其和韩国转让的214型潜艇。2000年,韩国与德国签署了214型潜艇的一揽子技术转让协议(韩国命名为KSS-II型),在韩国本国制造生产,2007年首艇“孙元一”号服役,累计建造了9艘。

随后,韩国在214型的上发展了吨位更大的KSS-III型(“安昌浩”级),水下排水量达到3800吨,而214型潜艇仅为1800吨。“安昌浩”级首艇已经在2018年下水,2023年服役,目前已经建成和开工了六艘,不仅装备了比214型更先进的锂电AIP系统,更是罕见配备了垂直发射系统,能够在水下发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威力相当可观。

土耳其则是在2009年与德国签署许可建造六艘214型潜艇的合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工期不断被推迟,首艇“比利·雷斯”号在2015年才开始动工,2024年8月正式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在具备生产214型潜艇的能力后,同样也启动了放大版的“自研”先进潜艇,满载排水量同样达到了3000吨,据称在2024年已经完成了概念设计,预计在2030年完成建造。这么看来,土耳其国产先进潜艇的发展路径,几乎与韩国人完全相同。

可见,对欧洲潜艇制造商造成威胁的,并不是德国转让出去的214型潜艇本身,而是韩国和土耳其因此具备了研发更先进潜艇的技术发展能力。在法国人眼里,基本可以认定就是德国手把手教会了这两个国家走过了研发潜艇“从零到一”的难关,甚至已走到了更高级阶段,已经足够威胁法国和德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本来,韩国和土耳其如果没有自研能力,那么3000吨级潜艇的大订单完全可以落在欧洲造船厂的锅里。要知道,土耳其在本国许可生产6艘214型潜艇的材料费,就给了德国多达20亿欧元。现在,韩国和土耳其都具备了自行开发潜艇的能力,不仅许可生产的费用给省了,就连材料费可能也没给欧洲人留多少,德国和法国最多挣一些零部件的专利费而已。

更糟糕的是,几乎可以断定,韩国和土耳其的“国产”潜艇一定会抢夺国际出口市场的份额,这在韩国已经出现好几个成功先例了。韩国的K-9自行榴弹炮、K-2主战坦克、“红背蜘蛛”步兵战车全都具有德国转让的核心技术,却抢夺了大量原属于德国、法国等的市场份额,甚至直接杀入了欧洲市场。“红背蜘蛛”步兵战车更在澳大利亚竞标中,直接击败了德国“山猫”步兵战车,抢走了几十亿美元的大订单。事实上,韩国已经参与波兰新一代潜艇的竞标了,对手正是法国和德国。

总而言之,从方方面面看,欧洲人都亏大了,亏的最多是德国人,而且损了法国还不利己。然而,德国公司依然冠冕堂皇地声称“每一种形式的技术转让都基于法规”,要么是德国人太死脑筋,要么就是为了推卸责任,连脸面都不要了。(作者:陶慕剑)

0 阅读:0
陶式防务讲世界

陶式防务讲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