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咨询我一个问题,现在反腐败的力度非常大,有些官员要被纪委调查处理感觉挺突然的,明明领导干部前一天还在开会,可第2天就被纪委带走调查处理。他让我给分析一下,是不是官员被纪委调查处理都没有迹象,还是说能有一些迹象呢?如果有迹象,一般会有哪些迹象呢?他让我给详细介绍一下。
不符合常规的岗位调整一个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既有组织的培养也,有个人的努力,一般来说领导干部即使有职务调整,也不会有级别的变化,或者是职务层次变化。
比如原来是a单位的局长,后来要调整到别的单位担任领导干部,一般也会到b单位担任局长,一般不会去当副局长。因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犯错的话,是不会给他降职使用的,当然涉及到一些机构改革,比如说两个单位合并有可能会担任新单位的副职,但括号是正处级,但是相关待遇会不变的,这是极特殊的情况。
如果有的领导干部原来是a单位的局长,在职务调整之后去b单位担任了副局长,只是括号还是正处级,甚至是直接就是副局长,也没有括号正处级,那么就变成了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样的领导干部可能就要有一些违纪违法的线索,或者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处分,如果下一步继续深挖的话,可能会带出新的违纪违法线索,距离被查处可能就很近了。
另外即使是同一职务层次的岗位变化,有可能也有一些违纪违法的线索,比如原来是省公安厅的副厅长,后来调任了省属院校的副院长,虽然都还是副厅级领导干部,但是省公安厅副厅长权力非常大,到省属院校担任副院长属于脱警服的处理,很明显有一些违纪违法的问题,但目前还不至于马上被采取留置措施,但后续是不是被会被查处就不好说了。
在干部群众中口碑不佳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但是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总是违纪违法,甚至十分贪婪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违纪违法的问题会被别人发现,或者是有一些线索。
这样的话干部甚至群众就会对这名官员议论纷纷,这种议论纷纷对官员的形象打击是巨大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纪委的关注对象。一旦有相关的违纪线索,纪委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等被大家议论纷纷的官员也很容易让一些有正义感的人写信给纪委举报。
在我工作期间就有一名在城建领域工作的局长,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私下里却经常插手工程领域项目,大肆收受贿赂,长时间就被大家议论纷纷,觉得他胆子太大,后来果不其然,他就被采取了留置措施,因为受贿罪被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
喜欢标榜宣扬自己廉洁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越没有什么,越喜欢宣扬自己有什么,越害怕什么,越宣扬自己不怕什么。对于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来说,实际内心惶恐不已,但是为了掩饰自己违纪违法的心虚心理,或者是害怕别人发现自己违纪违法的问题,特别喜欢公开宣扬自己非常廉政,非常自律。
有的还标榜自己特别穷,家里没有什么收入,实际上解释就是掩饰,心底无私天地宽,越是这样显示自己廉洁自律的人,往往就是大贪官一个。比如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就经常发现那些穿补丁的官员,或者是经常吃挂面的官员,往往家里有几个亿的贪污款,这样的两面人数不胜数。
突然变得低调关心下属了有的领导干部原来非常高调,对下属非常严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下属就要无条件的服从自己,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这样的官员深受下属的厌恶。但是这些官员往往是不廉洁自律,暗地里大肆收受贿赂。
当他们被纪委开始调查处理或者纪委找他们开始谈话的时候,他们会变得非常惶恐,觉得将来纪委可能找他们的下属核实有关情况,这时候官员就开始变得低调,开始关心下属,就希望下属在纪委谈话核实的时候能够说好话。
当然有的人也开始觉得为自己铺后路,觉得很可能要被处理降职,甚至成为一般干部。原来的下属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领导,就开始变得谦虚低调,希望能够得到下属的好感。
会议活动经常请假不参加有的领导干部一旦被纪委叫去谈话,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让他们情绪非常低落,很多本来需要他们参加的会议或者出席的活动,往往就不能参加,而请假的原因往往写得很隐晦。
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旦被纪委叫去谈话,他们就想着为自己留好后路,或者是销毁一些赃物赃款,或者是与涉案人员研究如何对抗纪委调查,这就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往往不能保证正常的会议活动出席率。
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有的官员被纪委调查去谈话,或者是自己知道了与自己有关联涉案人员已经被纪委留置之后,觉得自己很快也就要被调查了,这就让原先情绪高昂、活力满满的领导干部瞬间变得惶恐不已。
原来在台上可以慷慨激昂、大讲特讲,突然就变得没有什么情绪了,工作上也没有什么干劲儿了,开会往往也是敷衍,工作也是推着走,与没被调查之前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力度,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上是我总结的6个方面,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心的距离零度
直接枪毙,诛九族
用户93xxx99
一般会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