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退休了打算干啥?跟我们几个老家伙搓麻将?”老李挤眉弄眼地问我,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我摆摆手,故作神秘地说:“我呀,要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你们慢慢打,我先去诗和远方了!”其实,这想法在我心里已经酝酿很久了,自从八十年代初厂里组织去北戴河疗养,第一次看到大海的震撼,就让我念念不忘。
女儿小兰知道我的计划后,一脸担忧。她翻出我的体检报告,指着上面的血压和冠心病指标,苦口婆心地劝我:“爸,您都六十了,身体要紧,安享晚年不好吗?”我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我这身板硬朗着呢!趁着还能动,不多走走看看,以后就没机会了。”小兰拗不过我,只好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按时吃药,有事打电话。
就这样,我背起行囊,开始了我的“潇洒”之旅。从北国雪乡到南国椰林,从西部草原到江南水乡,我坐硬座,住青旅,吃盒饭,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路上。在青旅里,我认识了一群年轻人,他们对我的“壮举”赞叹不已。“大爷,您真酷!我奶奶连小区都不敢出。”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对我说。我得意地笑着,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勇气。
旅途中,我给小兰寄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在全国溜达,你们在厂里打牌,谁潇洒谁知道!”那时,我真觉得自己活出了第二春,把年轻人都比下去了。可这股“潇洒”劲儿没持续多久,半年后,在云南徒步时,我突发高血压,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时,看到小兰红肿的双眼,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医生严肃地批评小兰:“怎么能让一个六十岁的高血压患者独自旅行呢?太不负责任了!”小兰低着头,默默流泪。我知道,她为了我,放下工作,放下家庭,连夜赶来照顾我。
回到北京后,我像霜打的茄子,整天闷闷不乐。以前在厂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旅行的时候,每天都有新鲜事;现在倒好,困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小区里的老人们问我旅途见闻,我也提不起劲,敷衍几句就没了下文。
直到有一天,对门的李大爷找到了我。李大爷是退休教师,比我大五岁,精神矍铄,每天都出去溜达。他问我:“老周,你觉得旅行是为了什么?”我脱口而出:“当然是看风景啊!”李大爷笑着摇摇头:“那你在旅途中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我仔细想了想,想起在青藏铁路沿线和年轻人一起看日出,在桂林和老太太学做糖醋排骨,在雪乡帮司机推车……“可能是遇到有趣的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吧。”我有些不确定地说。李大爷笑了:“那我告诉你个好消息,这些事,在家门口也能做。”他邀请我加入小区的“银发志愿队”,为社区里的老人提供帮助。
我一开始并不情愿,觉得这些琐事比不上旅途的精彩。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错了。我帮五楼的张奶奶修好了她儿子送的旧电饭煲,张奶奶激动得握着我的手说:“老周,你真是活菩萨!这电饭煲是我儿子最后一次给我过生日时送的,他都好几年没回来看我了。”看着张奶奶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电饭煲,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远方的风景,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我还帮一楼王大爷的孙子做科技小制作。当小火箭飞上天的那一刻,孩子眼里闪耀的光芒,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我每周二、四在社区开设“家电小修课”,教老人们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一次,一个年轻人拿着一个老式收音机来找我,说是他爷爷留下的,坏了好多年了。我花了一个星期,跑遍了附近的废品回收站,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零件,修好了这台收音机。年轻人拿着收音机,眼眶都红了:“谢谢您,周大爷!我爷爷生前最爱听这个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成就感,比旅途中看到的任何风景都更让我满足。
小兰来看我的时候,惊讶于我的变化。“爸,您这精神头比以前还好!”她看着桌上堆满的图纸和工具,笑着说。我得意地告诉她:“我现在可是社区名人,大家都叫我‘万能周师傅’呢!”
我的生活也渐渐找到了新的平衡。我按时吃药,定期体检,血压也控制得很好。我不再执着于远行,而是更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我和小区里的老人们相处融洽,连以前厂里的老同事也经常来找我聊天。我对旅行的热爱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我和“银发志愿队”一起组织适合老年人的短途旅行,每个月都带大家去郊外踏青,去近郊的景点游玩。
小兰也为我改造了阳台,种满了花草,放了一把躺椅和一个小茶几。天气好的时候,我就在阳台上看书、喝茶,欣赏四季的变化。我这才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前几天,小兰问我:“爸,您还想去旅行吗?”我笑着指指阳台上的花草:“我现在每天都在旅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小兰眼圈红了:“爸,您变了好多。”我拍拍她的手:“人这一辈子,最远的路不是去了多少地方,而是学会了和自己和解,和身边的人相守。”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空。我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高楼和近处的花草,心里无比平静。年轻时拼了命想要逃离的平凡生活,如今看来,却是最值得珍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