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延动力等40余企业落地,北京昌平区持续机器人产业,建设聚集区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2024-11-02 20:36:33

得益于北京市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机器人行业企业落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企业通过落户北京能够有机会获得百亿基金政策扶持,办公场地租金减免,拓展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产业链配套服务等。昌平区正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机器人高端产业重点聚集区。

北京有南北两大机器人产业园,北部是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南部是机器人产用结合集聚区。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园(昌平)主要以昌平区承接中关村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引入机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优化机器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北京“一南一北”机器人赛道重点布局区域之一,昌平区坚持集聚发展,产业布局梯度有序,借助国家部委资源和北京市高端人才与优秀平台资源深化企业合作,推动机器人企业的快速成长,有望持续引领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诚挚邀请全国机器人企业加入北京这片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热土,携手共创机器人产业的美好未来!相关信息咨询可联系田老师,15901029169(微信同号),加微信请注明联系方式。

▍紧靠中关村科学城,科研转化优势显著

北京市昌平区既有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和北航等高校,又有制造业企业,吸引各方企业的政策也已提前出炉,为明年落成的机器人产业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科研层面,昌平区机器人科研人才优势非常显著。昌平区内聚集了41所高校,新拿地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已经初步聚集了一批医疗健康、协作、物流机器人领域企业,帮助昌平区构建了以机器人本体为核心,关键零部件、智能感知系统与技术为焦点的“一核心两聚焦”研发生产体系。

由于新建的科学城机器人产业园紧挨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的中关村科学城,还将吸引实验室里的成果到此转化,未来产值将达百亿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昌平区以承接中关村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引入机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承载前沿技术产业化和平台建设项目,优化机器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生态。

在企业层面,昌平区出台《昌平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对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重大项目落地都给予一定补贴,现有三一机器人、石头科技等机器人相关企业43家,包括6家规模以上企业,产生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

例如松延动力双足人形机器人,搭载高精密电机和动态平衡算法,可自如应对高度复杂地形等场景,奔跑速度达到3.2m/s。松延动力未来计划将首款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基地落户机器人产业园。首款量产产品计划为一款1米高人形机器人,全身折叠度达20处,搭载大模型等技术,能够实现语音交互、视觉识别、抓取等,将在科研、商用、养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服务机器人企业,园区将科学打造高效通用产品,一方面围绕机器人产业工序特点,深入学习国内外前沿工业建筑案例,系统分析行业标杆产业园数据,一方面积极调研意向企业落地需求,在功能模块、建筑体量、单层面积、承重层高等方面最大程度适配企业落地要求,着力打造高效实用、绿色生态、交互共享的产业发展空间。同时,项目还将塑造未来科技标杆形象,力求整体设计在美观、科学、实用上达到同类产业园先进水平,有望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的新标杆,详细信息咨询可联系田老师,15901029169(微信同号)。

▍多政策加持,区域潜力巨大

2023年昌平区机器人产业收入规模已经达80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规模43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00亿元。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企业11家,机器人中游人本体环节企业30家,下游应用环节企业2家,正全力打造覆盖全链条的机器人产业成果转化基地。

根据《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规划,昌平区还将拓展“机器人+场景”综合示范模式,依托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成长快、产业基础好的骨干企业,按照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智造100”工程为牵引,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和产业生态营造,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五大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1+5+1”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打造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建设国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

预计到2026年,昌平区机器人产值将突破150亿元,培育不少于5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吸引15家以上机器人企业集聚,突破不少于8项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6个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打造一批机器人配套服务体系,培育不少于5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区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为了服务产业成果转化,在服务领域,昌平区坚持创新服务,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在用足用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已有政策基础上,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专项配套措施,为落地企业开出优厚的配套政策,例如连续三年补贴一半租金,按总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一亿元,旨在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稳链、补链和强链。

为了确定政策快速平稳落地,目前,昌平区还建立了机器人产业推进工作机制,设立机器人产业工作专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强力推进计划落实。同时,组建机器人领域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央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智库等多元创新主体力量,统筹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强市、区联动,积极承接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昌布局。

接下来,昌平区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布局,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将昌平区打造成北京机器人产业应用示范高地。有意向落地的企业,欢迎咨询联系田老师,15901029169(微信同号)。

▍快速发力,共创未来

昌平区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条件。在园区建设上,昌平区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总建筑规模30万平方米,未来将构建以机器人本体为核心,以核心零部件、智能感知系统与技术为聚焦点的产业体系。目前,该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将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聚集创新企业,全力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据了解,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未来将以承接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搭建机器人中试、验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目前,昌平区正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北大、北航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赛迪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中国计量院“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等昌平区独有特色平台,开展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加速创新链自主化进程,吸引企业快速落地。

据悉,新建的科学城机器人产业园一期实施地块均为M1一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2.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规模5.6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0。该项目拿地一天即开工,是昌平区典型的“拿地即开工”项目,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建成完工,最终将可为手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生产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

该基地建成后,将为企业提供产业空间30万平方米,成为北京市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昌平区坚持高端引领,产业发展劲头更足。以承接中关村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集聚一批具有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引育一批具备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推动机器人企业拔节成长。有意向落地的企业,欢迎咨询联系田老师,15901029169(微信同号)。

0 阅读:1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