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神话背后的隐忧:民族主义与资本狂欢

艾克克灵感记事本 2025-02-22 22:33:05

《哪吒2》靠着将近130亿票房,轻松愉快地登顶,顺利地拿下中国电影票房的冠军,

而且其全球票房还进到了“影史前十。

不过说真的这部电影在取得辉煌成就之际,

竟然暴露出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

不但给影片本身带来了影响,而且还给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难题。

失控的民族情绪:从“文化自信”到“文化暴力”

《哪吒2》的成功引发了强烈的民族情绪

一些网友号召影院“零排片《美国队长4》”,并辱骂观看《美国队长4》的观众为“汉奸”。

部分影院迫于压力,调整了排片。

自媒体将票房竞争类比“抗日”煽动“不刷票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

官方媒体评论区,居然出现了“《哪吒2》代表中国复兴”这样的极端言论,

而且还将其与台海局势关联在了一起。

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将电影异化为“爱国工具”,

进而使电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独立性。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长期处于“好莱坞霸权”压抑之下的,一种报复性的反弹。

过去好莱坞的电影,像《泰坦尼克号》,像《阿凡达》,

在中国市场长久以往,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几乎掌控了绝大局部的票房。

如今,《哪吒2》的成功让一些人产生了过度的民族自豪感,

将电影票房的胜利,视为国家崛起的象征。

不过这种情绪,掩盖了国产电影类型单一、质量滑坡的真相。

2024年,国产烂片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其实国产电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察觉。

而且如果说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影的成功,不应该被过度地政治化,

而且应该回归到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创作质量。

谣言产业链:流量黑手如何肢解一部电影

《哪吒2》的成功也引发了谣言产业链的狂欢

专业造谣团队利用这部电影收割了10亿级流量。

他们借着伪造“急急如律令→biubiu”这般的翻译争议,

轻轻松松且愉悦地鼓动了文化不自信的情绪;

谎称《熊出没》团队参与了制作,并且凭借国产动画“抱团取暖”的标识来吸引流量;

伪造陈丹青“批评哪吒邪恶”的话语从而营造出了名人效应;

编造导演饺子身着爱马仕、进行直播带货等谣言,反倒削弱了创作者的专业形象。

这些谣言背后,是灰色产业链在运作着。

抖音上有400余个仿冒导演的账号,

陕西省网络举报中心揭露了6类典型的谣言以及其法律后果。

这些谣言,不但损害了电影的声誉,而且破坏了观众对电影的信任。

我们需要警惕这些流量黑手,以此来维护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资本狂欢与创作危机:120亿背后的“万鳞甲陷阱”

《哪吒2》的成功也引发了资本的狂欢

资本的大量涌入,虽然为电影的制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带来了创作危机。

一些电影公司跟风投机,比如在2016年,

《我是哪吒》蹭IP推出续集,而且海报还将“我是”二字缩小,

这样的话就好像是在碰瓷《魔童降世》。

资本的博弈,导致了创作被绑架,比如说《战狼3》,

居然八年都难产,导演或许会面临像这样类似的压力。

除此之外,100余家特效公司,“堆量”背后原创剧本与艺术表达被忽视,

而且技术内卷情况极为严重。

这种现象背后呢,其实是资本对电影创作进行了过度的干预。

资本那逐利的本性,导致电影制作越发注重票房收益啦,

反而忽视了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我们得好好反思这种资本的狂欢行为,

回归到电影创作的本质当中,着重于原创剧本以及艺术表达,避免掉入“万鳞甲陷阱”。

碰瓷电影与市场乱象:18万人想看背后的“李鬼盛宴”

《哪吒2》获得成功后,引发了碰瓷电影大量涌现有一些山寨电影《我是哪吒2》,

把海报字体进行了改动《魔童闹海》的设计,

以此来诱导观众错误地购买电影票。

这些电影还悄悄地运用“反抗父权”的核心内容,接着嫁接一些低俗的情节,

就像哪吒踩裙子啦,还有在厕所里搞怪之类的,

同人创作中的那种接近界限但又不完全合规的内容,

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方面的争议。

这些“碰瓷”电影不但给观众的利益带来了损害,而且将市场秩序给破坏了。

观众对国产动画所秉持的信任,因此而有所损耗;

资本对原创IP进行的掠夺性开发,也变得更为严重,

就如同《西游记》《封神》这类IP被肆意滥用一样。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对“碰瓷”电影予以打击,以此来保护观众的合法权益。

反思与出路: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

面对这些问题,得好好想想:到底得要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呢?

《哪吒2》获得成功,可不能让情绪,跟资本联手给左右了,得回到“作品本身”上来。

得保持警惕,留意情绪和资本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

与此同时得看重电影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当中,得明白优秀的作品,

不仅仅依靠市场反应,更关键的是取决于内在的质量。

所以在欣赏和支持这些作品的时候,更得去关注,

它们是不是真的传达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正向案例,如《长安三万里》,以自身原创故事,进而打开了历史的新视角;

《雄狮少年》,将焦点置于现实题材之上,从而突破了对神话的依赖。

观众理应拒绝“赎罪式消费”,并且要用理性来进行投票。

行业需要建立起IP保护机制,去扶持原创团队。

政策应当严厉打击谣言以及碰瓷电影行为,以此来优化创作环境。

120亿票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当情绪退潮、资本退场,中国电影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好莱坞,

而是我们能否在狂热中保持清醒。

你对《哪吒2》的成功和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艾克克灵感记事本

艾克克灵感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