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国庆档上映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第二部)电影。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由陈凯歌执导,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等主演,真实还原战场场面,极致恢弘的激战场面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
可以说是一场惊心
动魄的存亡之战,一段英勇无畏的英雄壮歌。
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刚刚结束了持续一个月的作战,就受命进驻铁原战场,正面对抗“联合国军”4个师,兵力2.5万对5万。
为了完成阻击任务,63军189师的战士采用灵活战术化整为零,把自己变成一根钉子,牢牢钉在阵地上。
经过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把敌军打上了谈判桌。
《志愿军》影片除了铺天盖地的宏大战争场面之外,却存在以下硬伤:
1、没有将铁原阻击战重要意义讲透。
没有突出存亡二字的危机性,导演没有把铁原阻击的重大意义交代清楚。
当时是第五次战役,美军李奇微已经摸清我军步兵的作战极限是 7 天,故意有组织南撤,引诱我军深入。等到后撤至志愿军战力极限再全线反攻。
彭总意识到这点时,时机略晚,紧急下令全军北撤,这才把铁原暴露出来。
铁原是我军整条战线的枢纽,若失守则全军几十万人陷入重大包围。
2、战术展现太简单,铺天盖地就是激战场面。
3、故事情节有缺陷。围绕一家三口从北京出发,又在朝鲜战争团聚。怎么可能一家人都能上战场?可信度太差了。
4、专家是全能型人才,又会造炮弹,又会开坦克,太神勇了。
当然了,瑕不掩瑜,我作为喜好战争的影迷,这部电影制作精良、场面宏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来看我]欢迎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