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纵览新闻评论员 刘玉婧
即买即所得!以后买房子,有望不再为公摊面积付费了。12月19日上午,关于#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单第一。
今年以来,湖南衡阳、广东肇庆、浙江杭州等全国多地陆续放出将要“取消公摊”的信号。从政策通知到宣传销售,都呈现出“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趋势。房地产研究专家也表示,政策接连出台说明,取消公摊或许是202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与“取消公摊”产生连带关系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得房率”,二是“物业费”。“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销售面积)的比例。简单来说,就是房子买到手后,房门内能够私有享用的面积到底有多少?。物业费的收取规则,大多是根据购房面积来按比例计算。可以理解为,是以包含公摊面积在内的建筑面积大小为基数,而非实住的使用面积。
过度奢华的大堂,利用率低的小区会所、超大面积的设备间……公共区域平摊收费对于很多业主来说,是笔糊涂账和冤枉钱。公摊收费起初是为保障小区业主的公共服务品质而产生的,但不合理的公摊比例,不透明的公摊面积,不仅直接推高了购房成本,还间接加重了业主的后续维护费用。“买大住小”“住小交大”的问题,确实在磨灭着一部分潜在购房者的购房意愿与消费动力。部分开发商在设计样板房时会把公摊面积做得很小,但实际交房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购房小白”买房时都不知道自己公摊面积大小,也不清楚小区内可以享受公摊服务的区域包含哪里。
多地宣布将“取消公摊”,为的就是让购房者买得明明白白,本质上是商品房价格计算方法的更新迭代。大家呼声已久的“提高得房率”“优化物业费”,如今算得到了政策层面的积极回应。2022年有媒体报道,有购房者抱怨——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如果按照每平方米一万元的售价计算,取消公摊后,在单价不变的情况下,购买一百平方米套内面积的房子,至少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的费用支出。即便小区内的公共区域需要业主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支出,也是在明码标价、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的付费。在此背景下,取消公摊成为众望所归。
从国内一城市改革政策中“鼓励实行‘现房销售’”这一点来看,“取消公摊”主要面向的是已经建好但未售出的“库存房”。对于新的购房者来说,自然是利好于民的。但在现实情况中,“库存房”并不都是全新的楼盘,小区内必然存在已售房和未售房两种状态的房屋,那售卖计价的规则发生调整后,又该如何平衡好每位消费者的利益呢?二手房买卖又该遵循哪种市场规则呢?物业费的收费方式怎样重新计算?公共空间的权益如何保障?
在网友们的正向反馈中可以看到,“取消公摊”在增强购房信心、刺激房产消费的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一项政策的出台应该是考虑社会多方利益诉求的,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推行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配套问题,亟待给出妥善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