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经济崩溃?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哪来的军费?

张五笙说历史 2024-09-08 10:04:32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硝烟弥漫。解放军战士们握紧钢枪,严阵以待,就在这一天,中国宣布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中国军队一路挺进,几乎打到了河内城下。

当时,很多人都在想:我们刚刚经历了“社会思潮”的动荡,国家经济状况应该很差吧?这场仗从哪里来的钱打?难道不是要“勒紧裤腰带”吗?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农村里,地主们霸占着大片土地,而普通农民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城市里的工厂大多停工,机器生锈,厂房荒废,全国80%的人不识字,人均寿命还不到35岁。这样的中国,怎么可能在30年后打得起仗来?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这3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主席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方针,以工业化为核心,同时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将它们都纳入社会主义轨道,政府还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156个重点项目。

在工业方面,我们建设了鞍钢、大连机车车辆厂、武汉长江大桥等重要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156个项目中有一半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的,然而,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还撕毁了合同。

面对这种困境,中国人民没有退缩,而是自力更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还开发了大庆油田。

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1957年,全国有3000多万亩地有了灌溉设施,同年,全国有5.7万台耕耘机,1.2万台排灌机械。到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2亿吨,比1949年增加了一倍多。

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提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培养了大批赤脚医生,到1965年,全国农村有100多万名赤脚医生,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

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49年,全国只有20%的适龄儿童能上小学,到1965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84.7%,识字率的提高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工业生产每年8.2%的平均增长率,有研究表明,这3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每年增长20.80%,如果用GDP来计算,每年增长率也达到了6.44%。

外国学者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哈佛大学教授谢淑丽认为,改革开放的成功部分得益于毛时代实行的“地方分权”政策。

美国学者迈斯纳的研究显示,1952到1977年间,中国工业产量每年增长11.3%,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23%上升到1977年的50%以上。

这些数据可能有些枯燥,但它们清楚地表明,毛主席时代的中国经济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到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耗资223亿元,占当年国家支出的五分之一,其中,军费开支约63亿元,占当年国家支出的5.76%。

这笔钱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和军队自身调剂,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踊跃捐款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的军费支出比例其实并不算高,2003年,中国的军费占国家支出的8.79%,到了2010年代,这个比例稳定在5.5%左右,这说明,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也有能力维持相当规模的军事支出。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在1979年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完全是基于当时的国际社会情况做出的决定。

1969年,中国开始与美国接触,希望联合美国对抗苏联,1973年,中国从国外引进了化肥生产线,为提高粮食产量做准备,1978年是个特别忙碌的年份,7月,越南共产党决定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11月,越南与苏联签订了为期25年的友好条约;12月,中美两国宣布即将建交。

1979年初,事态进一步升级。1月,邓公访美时公开表示要“教训”越南,2月17日,中国果断对越南开战。

这场战争虽然短暂,但代价不菲,中国军队伤亡超过2万人,战争开支占到当年国家支出的五分之一,然而,中国最终还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时代经济崩溃”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诚然,这30年间中国的经济政策确实存在一些失误,付出了代价,但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时代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如此,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0多岁增加到1978年的70岁左右,这一成就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段时期存在的问题,比如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运动,管理过于集中,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是,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恰恰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在战争结束后迅速恢复经济发展,正是得益于前30年积累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时,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态度,承认成就,正视问题,吸取教训,这才是正确的历史观,毛主席时代的经济建设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从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场战争的背后,是30年来中国在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它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应该简单地用“崩溃”或“腾飞”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挑战,都为后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规划未来。

34 阅读:5275

张五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