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丨把艺术理念带入烟火社区,她这么做→

上海黄浦 2025-04-13 19:41:22

“我曾是一名插画师,还成立了一个艺术工作室,在2024年‘凌聚’试运行时加入到这里。”抱着由自己设计的“凌凌”抱枕,半淞园路街道西凌新邨“凌聚”主理人姚俊秀介绍起了自己,相比平日和居民打交道时的从容,面对镜头,她多少显得有些紧张。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凌聚”,它是一处因坡度过陡而被闲置的非机动车库,如今成为不少居民茶余饭后的聚集地。你很难具体界定“凌聚”的作用,也因为这样,让它有着无限种可能。

用姚俊秀的话说,“凌聚”作为一个载体,很好地把很多平时素未谋面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投身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来,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艺术可以很接地气

西凌新邨,上海中心城区旧改典范社区。如何把艺术理念带到老旧小区,一度是姚俊秀最大的困扰。在她看来,艺术和烟火气本就相悖,要让两者融合,谈何容易。然而,作为主理人的她在“凌聚”开展的多次活动后发现,居民对于艺术创作并不排斥,甚至还葆有热情。

一次咖啡渣再利用的活动中,一位老年居民从参与者成为了分享者。原来,那位老年居民每天喝咖啡,自己在网上学习了咖啡渣的妙用,比如驱赶流浪猫和用以冰箱去味,“她的分享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的知识,这种热情也感染到了在场的人,反哺到我,让我感受到艺术创作也可以很接地气,坚定了要把艺术理念推广到社区的想法。”

记者多次走访西凌的过程中,几乎都有姚俊秀的身影,无论是在“凌聚”的各类手工制作活动,还是社区治理的相关活动,要说其中最具创意的要数前不久开展的治理楼道堆物活动。看似和艺术毫不相干,姚俊秀想出了通过回收旧纸板,让其变身艺术品的点子,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行把楼道堆物清理出来,也让艺术创作得以实现。

姚俊秀说,身为一名艺术相关从业者,正通过在社区治理与公共空间的实践经验,发掘出把艺术理念、环保理念根治于老旧社区的方法。

有创意、有热情、肯奉献

“用三个词形容一下你眼里的主理人。”“姚老师给我的印象可以用有创意、有热情、肯奉献来概括。”对于平日工作中频繁接触的姚俊秀,半淞园路街道西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晶这么说道。

在陶晶的设想中,“凌聚”小站是她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阵地之一,居民活动大都放在小站里进行,自然而然的也就和姚俊秀熟络起来,对于她做事的方式大加赞赏。陶晶说,就拿整治居民区楼道堆物这件事来说,是不少居民区的一大顽疾,姚俊秀得知后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提出能否买点鸡蛋来跟居民换一下废旧纸板,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回收的废纸板还可以让小朋友创作一些艺术装置,一举两得。

在后续社区活动中,拿鸡蛋换废纸板的小妙招得到了居民很好的反响,楼道堆物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校居共建”,周边学校的学生还利用废纸板设计出了很多艺术装置,在居民中口口相传。陶晶趁热打铁,把今年社区的整体基调定为“无废社区”的打造。两位社区能人的携手共创,为西二居民区在环境建设上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姚俊秀说,自己只能算是一名“社区新人”,在很多方面的经验尚不足,但想为居民服务,想把艺术理念带入烟火社区的初衷不会变。

后记:

在得知自己要撰写“走基层”栏目时,想起了很多曾经走访过的选题,但从个人第一感受来说,西凌新邨的街区氛围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校居共建的紧密度、居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都让人记忆犹新,也非常切合走基层栏目的基调。

记者 / 张益 陈露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张益 陈露

视频 / 张益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