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静江知府、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工诗词,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他的诗作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村居即景 南宋 ·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绿遍山原白满川”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山野间一片翠绿,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显得清澈明亮,仿佛一片白色铺满了田野。“绿遍”与“白满”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突出了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好。山原、绿、白、川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画卷。
“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通过杜鹃鸟(子规)的啼鸣和如烟细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湿润的氛围。杜鹃鸟的啼声清脆悦耳,细雨蒙蒙如烟似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子规、声、雨、烟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湿润的田园氛围。
“乡村四月闲人少”这句诗点明了农忙时节的特点。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农民们几乎没有闲暇时间,都在忙着农事活动。这句诗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和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乡村、四月、闲人少等意象共同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繁忙景象。
“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农民们的忙碌生活。他们刚刚结束了蚕桑的养殖工作,又开始忙着插秧种田了。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农民们的勤劳和辛苦,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蚕桑、插田等意象共同展现了农民们忙碌而充实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南农村四月的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农民生活的真实反映,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田家 南宋 · 范成大
稚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脍小溪鳞。
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渊明行辈人。
“稚子呼牛女拾薪”这句诗描绘了农村儿童天真活泼的场景。稚子(小孩子)在招呼耕牛吃草或入棚,而女孩则在户外忙着捡拾干柴。这一画面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朴素与勤劳,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稚子、牛、女、薪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山妻自脍小溪鳞”这句诗转而描绘了妻子在小溪边剖鱼的细致与娴熟。山妻(农家妻子)一边嘱咐孩子干活,一边不停地在灶头烧火、脍鱼(剖鱼)。这一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妻子勤劳持家的形象。山妻、小溪、鳞(鱼)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田园氛围。
“安知曝背庭中老”这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己在庭中晒太阳的老者形象自喻,暗示自己虽然身处田园之中,但谁又能知道我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的隐逸之士呢?这一反问句充满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曝背(晒太阳)、庭中老等意象共同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不是渊明行辈人”这句诗是对前一句的反问作出的回答。诗人直接表明自己虽然身处田园之中,但内心却向往着像陶渊明那样的隐逸生活。他通过自我反思和对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渊明(陶渊明)、行辈人等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自我认同的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自我身份的认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农家生活的朴素与勤劳、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以及自己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初夏二首 其一 南宋 · 范成大
清晨出郭更登台,不见馀春只么回。
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犹来。
首句“清晨出郭更登台”:诗人选择了一个清晨的时刻,走出城郭(即城墙之外的地方),登上高台。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也暗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清晨的宁静与清新,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淡雅而悠远的基调。
次句“不见馀春只么回”:诗人站在高台上,环顾四周,却已不见春天的踪迹,心中不禁生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只么回”三字,既表达了春天悄然离去的无奈,也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这句诗通过“不见”与“只么回”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无情。
三句“桑叶露枝蚕向老”:诗人将视线转向近处的桑树,只见桑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而蚕儿已经快要作茧自缚,进入它们生命的下一个阶段。这一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桑园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成长与变化。桑叶、露珠、蚕儿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末句“菜花成荚蝶犹来”:诗人再将目光转向远处的油菜花田,只见油菜花已经结成了荚果,但仍有蝴蝶在花间飞舞。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初夏时节油菜花的成熟与收获,也通过蝴蝶的飞舞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机。蝴蝶的“犹来”与前面蚕儿的“向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者仍在享受生命的欢乐,一者则已步入生命的尾声,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意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对春天逝去的淡淡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初夏二首 其二 南宋 · 范成大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首句“晴丝千尺挽韶光”:这里的“晴丝”可以理解为晴朗天空中似乎存在的细长光线或气息,是一种抽象的意象,用以形容初夏晴朗的天气和时间的流逝。“千尺”则夸大了其长度,增强了视觉和感受上的张力。“挽韶光”则表达了诗人试图挽留即将逝去的春光(虽然已是初夏,但这里仍有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的愿望,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次句“百舌无声燕子忙”:“百舌”指的是鸟类中的一种,能模仿多种声音,但在这里“百舌无声”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初夏时节,连百舌鸟也似乎变得安静了,不再像春天那样热闹地歌唱。而“燕子忙”则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在初夏时节忙碌的身影,它们或在筑巢,或在捕食,为即将到来的繁衍季节做准备。这一静一动之间,既展现了初夏的宁静,又揭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三句“永日屋头槐影暗”:“永日”指的是漫长的白昼,初夏时节白昼渐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感受阳光的温暖和自然的美丽。“屋头槐影暗”则描绘了槐树高大的身影在日光下投下的阴凉,为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凉爽和舒适。同时,“槐影暗”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光影的变化,给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感觉。
末句“微风扇里麦花香”:初夏时节,微风轻拂,带来了阵阵麦花的香气。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芬芳气息,也暗示了农作物的成熟和丰收的希望。麦花的香气随风飘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