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无线这玩意儿吧,就像家庭轿车——大家心里都清楚买它不是为了改装一番跑去下赛道用的,对其动力和操控性方面的要求不至于很过分,你在这块儿本本分分够用就好,要是能算得上同价位相对更棒的那个当然更好,再多就不指望了;在这个前提下其余方面:诸如空间、配置、舒适性、噪音控制这些方面,你别给我挖坑,要有优秀的木桶效应,然后我才会把你列入备选。
同理,买真无线的时候,音质方面不能要求太高,正确性和HiFi性方面也差不多就得。毕竟太HiFi太监听的东西,它不讨耳,就如同真正的赛道车你开到街上会很蛋疼一样,所以真无线的调音大多都会往抓耳方向倾斜,而不那么较真。其余方面包括通话、佩戴、连接稳定性、功能性这些你别挖坑,有优秀的木桶效应,这才是许多人心目中合格的好真无线。
只是,凡事都有例外,还就真有些人,他虽然未必下赛道,却对车的驾驶性操控性有着格外的执迷,他需要的车标准会有所调整,会宁愿在同等预算的情况下割舍别的方面,来满足更纯粹的驾驶快感。这样的人网上很多来着,然而等到掏钱的时候,言行合一真买了硬核车的,则绝对不多(下次一定的保守估计得占99%吧)。
真无线这块儿,我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觉得“我就是对音质认真,我想要同价位更好的音质,别的方面没那么圆满我真的可以接受”,而且说完这话他会真的剁手?这个我说不准——只是想跟大家讲说,最近几天在听的这款海贝WH2,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偏“硬核”的音质向TWS。
海贝WH2的包装看着还是很有模样的,外壳摸起来手感也十分Nice,然而开合这个盖子的感受却有些奇怪,这并非工艺原因,而是说这个铰链式的设计,设计得就没那么合理。用起来当然没问题,只是对消费者来说这个开合体验会扣点印象分。
腔体本身也具备很好的手感,涂料上是下足了本钱的,不过这个腔体的佩戴感真的一般般啊,因为本身会略微偏肥一些,小耳廓人群就不大友好了,扛甩脱性也一般并不适合运动。最蛋疼的是它自带一个“海贝WH2防沉迷模式”——这是我发明的说法,因为戴着戴着它会随着耳朵分泌油脂而往外渐渐掉,大概一两个小时就可能会自己掉下来,如果你耳朵不算油应该时间就更久?总之这里也会扣印象分。
第三个扣分点是它的提示音,这个提示音我问了海贝的人,的确没法靠更新固件来变更,听着很塑料,会让你误以为这塞子音质也很差。
我很少这样,写一个产品上来先把扣分点都直接列出来,这些问题你要搁一两年前真还不算啥问题,因为彼时真无线们普遍不会非常成熟,各自都有些槽点。然而2021年秋天的如今,尤其是OV一加华米都纷纷推出这类产品之后,这个一对比我就觉得有必要先列出来才行了。当然音频厂家做真无线,在很多方面的确没法跟他们比,研发速度也没法比,这个产品光磨就磨了大半年,等终于上市的如今再来看来,的确没法说面面俱到。
好在,音频厂总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他们普遍具备更强的对声音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一方面也不像手机大厂压力那么大,要配合某款手机上市所以要加快进度之类的,所以真的就能在这么个看似平淡的电池仓和腔体的基础上,耐心细致的打磨声音,把声音作为重中之重来慢慢雕琢,海贝WH2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在此。
先看数据:这款耳机配备了UAT TWS/LDAC/SBC/AAC四种传输格式,后两者在绝大多数TWS耳机上都会出现,LDAC属于高质量而未必谁都具备的,UAT则是海贝自家的独门绝学。
蓝牙5.2支持单耳使用、IPX4级防水、双麦克风通话降噪、单体6小时综合30小时的续航——这些数据则显得比较中规中矩,实测通话质量及格线以上,支持IOS&安卓这点比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海贝WH2一口气推出了两个版本,其一是动圈版,其二是双动铁版,后者还附带海贝专利的可调数字分频技术。在我听来这俩版本从素质总分来说是同一个档的,调音理念也秉承了很高的一惯性,只是听感会因为所采用的单元不同会有必然区别。这篇文章咱就先说动圈版吧。
开头咱们说过,真无线的调音大多都会往抓耳方向倾斜,因为TWS体积都很有限,重量也必须控制,这么区区几克的重量,又要分给腔体和单元,又要分给主板电池乃至硅胶套,那么它最大的限制就是供电,那供电方面电流电压上不去声音的天花板就不会高,这个道理说出来大家也都能理解。于是你就必须做个取舍,是要更严谨的理念,还是要更抓耳的听感?大多数产品选了后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海贝的人不这样想,WH2也不这样取舍,它要的首先是声音的正确性和规整性,乐器的音色一定要讲究,要严谨,要经得起推敲,三频的架构和声场的形状也得按照HiFi设备的框架规整度来要求。这两件事我并不是说其余的真无线不想做好,但是呢~~~太难了,调起来太费劲了,有时候三频和声场没大毛病就够了,音色也差不多对路就行真没必要太较真,还搞得有些消费者一耳朵下去不讨人喜欢,何必呢?这绝不是塞个像样单元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说到单元,海贝WH2这个动圈版用的是碳纳米管动圈振膜,也是很下本的,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声音,倍儿讲究!
我这次不把高频中频低频分段写了,那样看着也没法太通俗,我就直接上主观形容吧:
就是,如果你也听过挺多真无线,你会挺习惯大家对这类产品音色的取舍和处理,钢琴的声音不会很凝很实,小提琴的声音也不会很强调线条感,大家更多是说把中频尤其是人声这块儿,强调到位了,并且给一个较为舒服的氛围感,在这个前提下声场和三频的架子拿捏出合理的分寸,低频量感重视程度会高于下潜深度、高频的亮度有个差不多,就够。
而这时候你换上海贝WH2动圈版,一听你就能楞了:这个低频听起来就不一样的劲儿,量感是OK,但明显更重视下潜和结象,它不会很饱满但它很正经;中频则真的没很多TWS抓耳,可是扎实,有着足够厚度的前提下泛音给得较为克制,人声位置适中不会那么靠前,口型也不调得容易散溢,这个中频很中性,不干瘪不凹陷,衔接高低频都十分自然,情绪表达的煽动性肯定不强;高频它的小提琴声儿是对的,亮度一般,延伸很顺很考究。
等于一听之后你可能会给出两个反应,玩耳机少的人会觉得这声音的确不那么抓耳,细听之下又觉得它这个搞法却很耐听,而且不是靠柔和的音色给耐听度,更多是拿自己很深的调音功力让人觉得越听越有嚼头。玩耳机多的人则会楞一会儿就反应过来:这个耳机跟别的TWS不一样,它是拿HiFi耳机的审美标准在做TWS,你听着中频没那么抓,那是因为很多TWS往往太强调这个了才对比出来的,而若细细推敲起来,海贝WH2这个声音放在HiFi器材的评判眼光里才是更正确的才是更对的!
并且海贝提供的传输模式规格本来就够高,海贝Blue这个App里还可以选择增强/民谣两种不同的均衡器模式,这两个模式能赋予它另外两种能对听感的情绪做出显著改变,但依然不会很抓耳,因为因为这俩模式也都很对、很严谨、也都是磨了很久才弄出来的(所以才种类这么少)。
故而,海贝WH2这塞子真的有够硬核了,想了想,会买它的,两种人:一种是听过不少HiFi器材,觉得目前真无线的声音大多都有些不够严谨,哪怕是真无线也想用个声音更对路的玩意儿;一种是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我之前听的耳机不多但是我想试试调音更正的真无线是什么样子”的人。
不过,既然是推荐东西,那就得足够负责——海贝WH2的音质只是调音更正,并不代表它的素质能多强悍,它依然只是个真无线,依然受供电制约,很难让听多了设备的人感到惊艳乃至超出对真无线的认知,它的优秀之处在于素质很不错的前提下音色相对同类产品来说更加严谨正确、动态控制把持得更有分寸、且框架更规整。
就如同一辆售价不高的轿车,它的发动机也不见得比同价位其它选择排量更大马力更凶,空间豪华性这些方面也占不了便宜,可能在隔音啊科技配置啊这些方面还要吃点亏;却在底盘调教理念和驾驶质感方面相当较真,开起来绝对不会是“大沙发”,倒是能让真正下过赛道的人开完点头说“还真挺是那么回事的,搁在轿车里算不容易了”,那这就已经算比较能耐,比较硬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