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一直是大事,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相当紧密,每年都会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
根据合同,俄罗斯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对华输气能力,一年要达到380亿立方米,去年12月1日就提前达到了这个水平。
由于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俄罗斯对华供气量也会继续提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进口商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兴趣浓厚,俄罗斯在2025年的对华供气量必然会有显著增长。
不过,由于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经到了满负荷运载的状况,很难再提高太多运输量,中俄新修一条输气管道就被提上了日程,也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
此前,中俄规划了两个方案,一条是中俄直通,另一条是过境蒙古。按照原计划,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应该于2024年动工,并且在2028年完工,但各方并未最终达成一致,导致项目未能如期动工。
后来,俄罗斯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从哈萨克斯坦过境。按照俄方的规划,途经哈萨克斯坦的这条管道,每年可以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向中国输气350亿立方米,另外100亿立方米供应给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
但这个管道项目估计是无法实施了,张汉晖大使明确表示,通过哈萨克斯坦是不可行的,因为那里只有一条已经超载了的天然气管道。
张汉晖大使继续说道,这条管道原本是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运往中国,中国在塔里木盆地、甘肃省和山西省开采的天然气,也是通过这条管道运往东部地区。这样一来,就必须新建一条天然气管道来输送俄罗斯天然气,但这不太现实。
对于这个情况,张汉晖大使也透露,他已经告诉过俄方伙伴。不过,对于新修一条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的意见是一致的。
按照张汉晖大使的说法,“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路线还没有敲定,到底是中俄直通,还是经过蒙古,目前并未形成最终的意见。
对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蒙古一直都非常关心,同时在积极争取管道经过蒙古。4月初,蒙古国副总理赛阿姆尔赛汗在汇报相关情况时透露,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早在2022年1月便获得批准,并在当年完成了工程勘探工作。2025年三季度,将完成环评。
蒙古之所以对这个项目如此积极,因为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是过境费,按照外界的预估,蒙古每年可以收取至少10亿美元的过境费,对于一年只有90亿美元财政收入的蒙古政府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再就是工作岗位。按照蒙古国副总理赛阿姆尔赛汗的说法,管道在建设期间,预计能创造12000个就业岗位,正式运营后,可提供1000个以上的稳定工作岗位。此外,项目建成后,还会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
所以蒙古十分热心于争取管道能够过境,就张汉晖大使的表态来看,过境蒙古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至少蒙古已经少了哈萨克斯坦这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