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宿州市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一期)京台高速—拂晓大道路段两侧公园,除了大运河博物馆,已基本建成开放。

而位于磬云路与西关大街交汇处东北角大运河历史文化公园(磬云路—人民路段),也开始动工。据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段)规划图显示,此处规划有戏水科普、草坪剧场。

大运河宿州段将打造成为继往开来的灿烂文化带、碧水青山的绿色生态带、古韵今风的精品旅游带,故而结合大运河遗址打造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宿州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重新让大运河文化以载体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彰显了文化自信、塑造城市特色,算是弥补了现代宿州城缺少古韵的遗憾。

这里是宿州的西关大街,为千年古街,因街道在隋堤上,两岸绿柳成荫,商铺林立,所有古代又称之为“柳市”。据考证,这里曾有很多古建筑、古迹曾散落于此,如曹寺、草祠泉、上马台、唐代的宋征君林亭、南宋的二郎庙、李显忠将军的下马亭、明代宿州卫指挥使周汉所建乐亲园、清代筠心堂、明清护城堤、张仙庙、兴福寺及砖塔、秦巷口总兵府等,可惜如今都已经消失了,基本都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取代。

在磬云路与西关大街交叉口,还有这样一个牌子,上书张仙庙,牌上记载:张仙庙位于隋唐大运河汴水堙废形成的隋堤上,其始建年代应在元明以后。庙中正殿供奉张仙。民间传说,五代时期射手张远霄,以弓箭射杀专吃儿童的天狗,世人尊称他为张仙。

又说张仙就是“福禄寿”三星中的福星,保护儿童安全。福星怀抱幼儿,成为道教神祇中的唯一男性送子大仙,世称“张仙送子”。清未以前,张仙庙原由道士主持,因道士不守清规,被由地方士绅组成的山主驱逐,改请比丘尼住持。比丘尼在山门东间加供送子观音。从此,张仙庙佛道两教男女送子神祇并存,阴阳和合,香火旺盛,民间普男信女多有前往求子者。新中国建立后,在此庙原址建张仙庙小学,现为宿州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