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越在查找宁藩诸王信息时,看到《明史·诸王表》宁王世系表称:“康王觐钧,靖嫡一子,初封上高王。”这句话的意思是:宁王朱觐钧是宁靖王的嫡长子,最初受封上高王。这短短数字看得我脑仁疼。《皇明祖训》明确规定,亲王嫡长子年满十岁封王世子,次嫡及庶子封郡王。所以《明史》的这一表述,前后矛盾,若朱觐钧是嫡长子应当直接封宁世子,若初封上高王,那必然不是嫡长子。不知道《明史》的修撰者是怎么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嫡子?庶子?朱觐钧,生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初三,他出生前几个月老爹朱奠培恰好袭封。他是宁靖王长子这点,不无需质疑。至于嫡庶,我们先来看看朱奠培的婚姻状况。
正统二年(1437年)二月,册封济川卫指挥使郭谦之女为宁世孙妃,奈何上个月朱奠培的老爹宁世子朱磐烒薨逝,故朱奠培需要服丧27个月后才能成婚。在此过程中郭氏去世。正统四年(1439年)十月,孝陵卫指挥萧昱之女萧氏成为新的宁世孙妃。至于妾侍,有史可查的有两个,分别为胡氏和吴氏,其中吴氏的墓于2001年年底在华东交大校园内被发现,很多人将其误称为“宁靖王妃”。
华东交大
朱奠培共有四子:长子朱觐钧、次子早夭、三子钟灵王朱觐锥、四子建安王朱觐鍊。据《明实录》记载,受封为王的三子皆为庶出,且朱觐钧的生平简介显示,他是吴氏所生,故晋封宁王之后,吴氏被封为宁靖王次妃。出土的《大明宁康王圹志》记载与《明实录》相同。
所以朱觐钧为宁靖王朱奠培的庶长子,而非嫡长子,生母为宁靖王次妃胡氏,而非宁靖王妃萧氏。故而他于天顺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被封为上高王。《明史·诸王表》的前半段有误,后半段记载正确。
弘治四年(1491年)六月二十四日,宁靖王朱奠培薨逝,享年74岁。按《皇明祖训》规定,亲王夫妇年满五十,依然没有嫡子,庶长子可以晋封世子。朱奠培显然没有嫡子,可朱觐钧在20余年间都没能获得晋封。
之所以会如此,阿越估计,一方面固然与宁藩尴尬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于朱奠培的性格缺陷息息相关。朱奠培继承了祖父的文学天赋,擅长诗文、书法和山水画。可心性修炼显然不到家,史载“奠培善文辞,而性卞急,多嫌猜”,在位期间与本支宗室成员关系普遍不睦,与三个弟弟的斗争更是贯穿了他整个为王岁月,为此多次遭到皇帝降敕斥责,甚至罚俸。
南昌梅岭
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朱觐钧由上高王晋封宁王,王妃徐氏同时晋封。从朱奠培薨逝到朱觐钧袭封,仅仅过去十六个月,没有服阕,就此而言朱觐钧还是受到了朝廷的优待。
妄图恢复南昌护卫弘治八年(1495年)九月,宁王朱觐钧突然上疏请求重新改南昌左卫为南昌护卫,恢复宁藩的护卫军。宁藩护卫被遭裁撤说来可就话长了。
宁藩始封君宁献王朱权本是靖难的投资人,明成祖的合伙人,结果事成之后却发现对自己而言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亏本买卖,本人被迫由大宁移藩南昌不说,营州三护卫这支追随自己多年的精锐护卫军,也被撤销建制收归朝廷,硬塞过来一个由南昌左卫改组的南昌护卫。
南昌护卫就南昌护卫吧,反正朝廷的主流是削藩,是要将宗室当猪养,能保留一个护卫也心满意足了。结果到朱奠培这位嗣封宁王手里,连南昌护卫都没能保住。
江西地方官员对朱奠培这个宁王毫无敬意,对其手中掌握的南昌护卫,更是不满,没事都要找机会敲打一下宁王殿下和南昌护卫。
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二月,江西巡抚杨宁欲从南昌护卫之中抽调二千人,派往广信府、建昌府一带操备,这是自宁藩迁国南昌以来前所未有之事。此时尚是宁世孙的朱奠培因此上疏抗辩,结果明英宗命他抽调精壮官军一千人交给杨宁。
八一公园:南昌东湖所在地
景泰七年(1456年)九月初五,宁王府发生大火。事后,以江西巡抚韩雍为首的江西地方官,不仅不安慰、体恤朱奠培,反而落井下石以南昌护卫官兵救火不利,导致南昌前卫军民八百余家受灾为由,上疏朝廷弹劾南昌护卫指挥、千户及宁藩仪卫司等相关官员。
“辛丑……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奏:‘本年九月初五日,宁王府内火,延烧南昌前卫,军民八百余家资财尽毁,男妇死者四人。臣等已如敕谕,从宜量支官钱赈恤。其南昌护卫指挥、千户,并仪卫司官,坐视不救,俱合执问。’诏:俱宥不问,赈恤事,命户部知之。”(《明英宗实录·废帝郕戾王附录》)
与此同时,弋阳王朱奠壏(音lan或xian)因为心爱的小妾张氏被大哥设计谋杀,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向江西巡抚佥都御史韩雍伸冤,并指控宁王数十桩不法之事,甚至声称大哥意图谋逆。虽然谋逆属于子虚乌有,可宁王殿下和南昌护卫身上的臭毛病并不少。
故景泰七年十一月,明代宗降敕严厉警告朱奠培,并将与宁藩有关的军民押解进京处置,人数达六七百人。两个月后明英宗夺门而出,重登至尊,免除了明代宗对宁藩的惩戒。
经此一事,宁藩与江西地方官的关系算是降到了冰点。他要求增造被大火焚毁的宫殿,提出将南昌城内四湖之中的东西两湖收归宁王府所有,意图将宁王岁禄的收缴地换到周边府县等要求,都被江西左布政使崔恭秉公决绝。宁藩所属南昌护卫军校但凡有违法乱纪行为,崔恭依法处置。
朱奠培气急败坏之下,参奏崔恭“僣造火夫号衣”等事。明英宗派御史张纲下来进行调查,结果查无此事,所有罪名都是宁王诬告。朱奠培不依不饶地继续参奏崔恭与张纲勾结。
崔恭作为方面大员也不是吃素的,联合江西按察使原杰、江西巡按御史周一清,连连上疏参奏宁王与献王(朱权)、惠王(朱磐烒)妾侍私通,强行纳护卫将士之女为妾,南昌护卫在城中横行无忌等罪状,要求进行削藩。
南昌百花洲
一般来说,宗王和地方官发生矛盾,哪怕是宗王诬告对方,为平息事态,朝廷会把官员调任。但是,宁藩显然不属于一般情况,明英宗这位皇族大家长这次明显偏向地方官,认定是王府护卫官校引诱宁王犯错。遂于天顺二年(1458年)七月,下令把宁王府由南昌左卫改置而来的南昌护卫,重新改编为南昌左卫,直接把宁藩最后的护卫力量给削了。
“纲恭遂与按察使原杰、巡按御史周一清,连章奏王私献王惠王所遗宫人,护卫官军生女不令婚嫁,长即收之,有衔于内官熊璧逼之自尽。其护卫横甚,不削之虑有变。疏入,上遣太监怀忠同锦衣卫官案其事。具言恭奏王之实,王奏恭之诬。都察院请罪辅导王者。上曰:‘然。王违法多护卫官校所诱,其即改为南昌左卫以隶都司。王奏布政司官既诬,置之不问。’”(《明英宗实录》)
要说啊,明英宗此举显然是对父祖削藩政策的延续。令朝廷忌惮的几大藩王之中,晋藩、辽藩的护卫军早就被削除干净,秦藩虽然得以保留了西安右护卫,但朝廷一直在借故抽调人手,削弱其实力。如此一来,宁藩是这几个中硕果仅存的一家还保留护卫的亲藩。借题发挥,也实属正常。
向来以苛待宗室著称的明孝宗,自然不会在这事上犯糊涂,以至于让历代先皇的努力付诸东流。
“戊戌……宁王觐钧奏乞调南昌左卫仍为本府护卫。上曰:‘王府护卫,皇祖改调自有定制,已经岁久,今岂可轻变?’不允。”(《明孝宗实录》)
阿越说弘治十年(1497年)六月二十九日,宁王朱觐钧薨逝,在位6年,享年49岁,朝廷赐谥曰康。
宁康王朱觐钧是历代宁王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位,连追封的二代宁王宁惠王朱磐烒都不如。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妄图恢复南昌护卫是其在位期间干得最大的一桩事,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记载了。估计只是一个安安分分的太平藩王,才会如此的默默无闻,“康”这个谥号也体现了这一点。
1952年,宁康王朱觐钧的墓在江西新建县被发现,出土的《大明宁康王圹志》,可补史料之缺:
“王讳觐钧,宁靖王之子也。母胡氏。正统十四年九月初三日庶生。天顺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封为上高王。弘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袭封为宁王。弘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疾薨,享年四十有九。妃徐氏,副指挥同知徐洪之女。子一人。女二人。讣闻,上辍朝三日,遣官赐祭,谥曰康,命有司治丧如制。皇慈仁寿太皇太后、皇太后、东宫及文武衙门,皆致祭焉。以弘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葬于西山润溪之原。惟王宗室至亲,享有大国,茂膺封爵,贵富兼隆。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宫,用垂不朽云。弘治十年丁巳冬十二月吉日志。”(《大明宁康王圹志》)
南昌赣江风光
有意思的是朱觐钧的郡王封号——上高王。郡王晋封亲王,郡王爵号将依例除封,上高王爵同样如此。在《明朝郡王的封号如何得名?如果郡王太多,封号不够怎么办?》篇中,阿越提到过除封的旧郡号会被重新拿出来使用,比如乐安王这个封号,本属于齐王朱榑的次子朱贤烶,因朱榑被废为庶人而被朝廷收回,景泰二年(1451年)又封宁献王朱权之孙朱奠垒为乐安王。再比如平阳王爵号,第一次受封者为晋恭王朱棡三子朱济熿,他晋封晋王后除封,后封朱济熿的侄子、第二代晋王朱济熺的嫡长子朱美圭,后朱美圭晋封晋王,平阳郡国再次除封。
上高王与平阳王爵有些类似,先后封出去两次,且同为宁藩所有,所不同的是平阳王爵是朱老四为恶心晋藩而特意为之,上高王属于正常封赐,然而奇特地是两个上高郡国的始封君竟是父子关系。第一个上高王为朱觐钧,他晋封宁王后,上高郡国依例被除国。结果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也就是两年后,朝廷又封朱觐钧的独子朱宸濠为上高王。更神奇的是朱宸濠这个上高王最后也晋封宁王,上高郡国再次被除封。这位第五代宁王,间接拼掉了明武宗朱厚照。
相关文章宁靖王朱奠培:与亲兄弟们大战的一生,诬陷他人却反遭陷害的奇葩秦康王朱志土絜(上):兄终弟及的最终赢家,削藩后依然被薅羊毛
楚康王朱季埱:楚藩第一个兄终弟及的亲王,花式请求入京朝觐
韩康王朱偕灊:身世成谜,与宗室相攻讦被降俸,虐待伯母遭申饬
肃康王朱赡焰:纵然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对朝廷依然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