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震撼整个欧美时,欧洲方面的科技人员都在关注下面这一张图:欧洲完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弈中,美国用高投资设立门槛,导致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只能跟随美国的脚步,而中国另辟蹊径之后,占领了低成本架构的领域成功突围而出,在信息时代的博弈中欧洲再次落后一个身位。
每个人对于deepseek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一些鼓吹欧美科技领先的人已经吃穷了,只能用“赶英超美”的酸词进行无力的抵抗,而华尔街的投资人则是被低成本的结构所震撼。正如华尔街投资人GC库克在社交媒体所说的:他们证明了你可以用便宜100倍的成本构建ChantGTP级别的人工智能。
他这番话的含金量在哪里?遥想当年,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在面对印度科技人才提问:“三个聪明的印度工程师,没有一亿美元的投资,只有3000万美元的资本时,能不能创造一些东西?”当时的奥特曼是怎么回答的?回答的充满傲慢:只有1000万美元的小团队别想和我们竞争。
这就是美国一贯的做法:设立门槛,他们利用自己掌握话语权、科技优势的基础上,设立高标准、高资金需求的门槛,从而限制其他人员参与竞争,资金优势、专利优势一直是美国畅行世界的两大法宝。所以,在过去5年时间里,美国的华尔街一直在鼓吹一个道理: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资源,你需要搭建巨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芯片)、数千名工程师(人才)、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资本)。
OpenAI已经筹集了180亿美元,并且刚刚准备落地星际之门,他们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中心之一,聘请了欧美最为顶尖的人才。他们一切的理念都在于: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展人工智能,其他道路都是异端。
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发展路径。我在推特上关注的华尔街金融人士比较多,他们对于deepseek的出现普遍态度是:成本怎么这么低?你看懂了么,作为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他们关注的不是deepseek的功能,而是他的成本。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的认识,我用GC库克(不是苹果CEO)的话来说:这不是便宜了一点,而是把所需成本降低到一个数量级。
美国的红杉资本之前专门作出预测(上图),人工智能领域需要至少6000亿美元的收入,才能证明当前投资的合理性,而目前人工智能仅仅实现了10%的收入。现在,更为低廉的deepseek出现了,按照红杉资本的模型,只要deepseek推广开,人工智能之前的投资理论就是一个笑话,华尔街诸多投入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可能会血本无归。
用美国投资人在CNBC的节目中话语来说: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大材小用;大规模进行硬件投资?这是浪费;当前的人工智能估值?纯属幻想。这就是美国科技股集体崩盘的基本逻辑,英伟达已经亏掉了一整个阿根廷的GDP了,因为市场发现原来他们的发展模型终究是错误的,而且是容易被赶超的。
你去看看美国各大平台的社交媒体,你都可以看到其中的成本对比:OpenAI成立10年,雇佣了4500名员工,花费了66亿美元;deepseek不到2年的时间,成员不足200人,所用资本不足1000万美元。就是巨大的成本差距,让美国人崩了。
英伟达昨天大跌后,黄仁勋专门发了一封公开信,话里话外表示未来一年有看头,并且表示希望跟deepseek进行合作,而且表示已经让相关的芯片专门修改底层架构,从而适应deepseek的发展。他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这场竞赛并非简单的芯片对决,而是关于如何定义计算未来。你看明白了么?之前他们定义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如今定义权已经不在自己手上了。
这场算力的争夺最终还是走向了一场荒诞的景象,美国的芯片禁令差点让自己杀身成仁,英伟达的特供版也被自己人算计,倒闭中国厂商放弃幻想,全力自研,deepseek+华为升腾的配置,已经让美国的科技企业极为难受,你到底跟不跟?目前来看他们属于“要不起”的态度。
美国的科技巨头、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一直沉浸在冷战思维中,他们一直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模拟科技对决,可是他们怎么会想到,能够写出《三体》这本科幻小说的中国人,怎么会不知道智子锁死科技带来的恶劣后果?
内部的循环是打破壁垒的关键,堆量+场景化的配置是接触科技封印的不二法宝。中文互联网每天产生的数据等同于整个欧洲,中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本科生为470万,而美国的理工科本科生只有59万不足,甚至不少还是留学生,这些堆量让科技企业卷到飞起,量变达到质变的道理,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
这就导致春节前的中国科技成果频频发力,一位印度工程师无奈的表示,过去30天时间里我们听到了关于中国的报道:六代机、人造太阳、一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deepseek。而华尔街的投资人则是感慨说:拜托,中国,你就不能消停一周么?而他的配图是最近被淹没的消息:在卫星数据传输到地球方面,一家中国公司超过了马斯克的星链,12月底中国人使用激光实现了创纪录的100gbps数据传输率。
所以,难怪最近华尔街的那些投资人,在社交媒体感慨的时候,颇有些我们是不是中计了的感慨,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他们想要封印科技,谁知道突破封印出来一个庞然大物,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存在。
最后还是用中美互联网交流时,一位美国网友的感慨作为总结:他们的人均GDP仅仅为1.2万美元,比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了70%,可是他们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开发了自己的商用飞机、可再生能源、电力汽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拥有先进的医疗、智能、芯片、航空技术,这些都是颠覆了主流的发展理论的,也就是颠覆了西方经济学家的传统理念。
用过去的经济理论衡量是不公平的,西方控制着世界上90%的货币,所以西方有货币、金融来谈论经济发展,可是中国占据了世界上50%的产能,评论中国应该以产能为基础,而经济的基础,不就是实物么?中国人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西方人忽视了基本规律。现在,怎么找中国谈合作,似乎已经进入了不少美国人的选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