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影视专家、学者以剧话产业,解密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标杆的流量密码,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资源经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博士生导师范建华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建华先介绍了《去有风的地方》播出的相关数据。据统计,该剧自播出以来,全网的浏览量达到了195亿,播放量是103亿,开播当日收视率高达2.904%,播出至今收视率持续破2,在全国卫视播出率排在榜首。播出之后,全网热搜4434个,微博热搜2184个,微博热搜登顶21次。与此同时,该剧在海外也受到了热捧,《纽约时报》评选出的2023年100部优秀国际剧目中,《去有风的地方》是唯一一部中国作品。
这样一部优秀作品,它折射的是什么?它为何能够成功?范建华根据自己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范建华认为,首先,这部剧深刻揭示了大理生活的本真性。他认为,创作者对大理生活本真性的把握十分准确:大理是医治“城市病”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人们能生活得很有情趣。
范建华介绍,大理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且是中国老牌的、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苍山脚下,就聚集了来自日本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年轻人。”范建华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亚洲四小龙’经济高度发达,到九十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也经历了很多今天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尤其城市化加速带来的城市青年面临的就业、住房、医疗、父母养老、子女就学以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人口稠密、人情隔膜等等‘城市病’问题。这些年轻人来到大理租了房子,一租就是好多年。典型的是在苍山脚下还逐渐形成了以台湾青年为主的‘台湾村’。同时还有很多欧美的年轻人也来到洱海之滨,度假、休闲、发呆……成为欧美青年逃避城市生活的暂时栖息地,于是大理古城就逐渐形成了一条‘洋人街’,这些年轻人就喜欢在这个地方疗愈、寻梦。”
(大理古城“洋人街” 图源 大理文旅)
范建华感叹,大理的风不是今天才吹的,它一直在吹,而且这股风清新、醉人,是一股陶冶情操、洗涤忧伤的迷人的风。新世纪以后,国内一大批有名望、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及学者也来到大理,乃至于极具小资情调的白领群体,都在大理买房,成为他们远离都市喧嚣的第二居所。
剧中主人公许红豆选择来大理疗伤,正是居于这样的环境而做出的选择。电视剧的创作者把握住了大理生活的本真性:这里远离都市,来到大理的都是寻找心灵慰藉的追梦人。
大理的风,是大理山水如画的大自然醉人的风,是裹挟着当地浓烈民俗民族情感的风,大理的风,更是融进中外文明的时尚之风。
在范建华看来,许红豆作为五星级酒店大堂经理的人设非常巧妙,当她把五星级管理的经验,运用到管理大理乡土味浓烈的民宿上,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既让自己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实现自身价值。因此说创作者深刻准确把握了“大理的风”、大理生活的本真性。
第二个方面,这部剧是“中国式慢生活”大理样板的完美写照。“都市病需要慢生活来治疗,在剧中不管原来生活在哪个城市,从事的是何种职业,无论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人士,在大理,人们都放慢了脚步。”范建华说:“这一点契合了当代都市青年迫切希望回答的问题,大家在有风小院找到了这样一个答案,人们在这里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未来该怎么走?因此,创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它的价值取向,跟人们所追求和寻找的东西,找到了一种自然的契合点。”
第三个方面,这部剧是中国乡村复苏、全面振兴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把生活琐事融入到国家的宏大叙事一一乡村振兴之中。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振兴,巧妙的是,大理最大的产业无疑是文化旅游产业。《去有风的地方》将这方面润物细无声地讲述得很巧妙,说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非常准确。
第四方面,这部剧开创了云南作为中国最佳影视拍摄外景地的新局面。范建华回顾过往,从《五朵金花》《阿诗玛》时期,持续到2000年前后的高峰期,包括陈凯歌、张艺谋在内的七十多位著名导演、演员都有在云南拍摄、制作自己的作品。不论电影或者电视剧、广告片、纪录片,在云南都创造了很多辉煌成就,《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金凤花开》《玉观音》等作品在当年中国电影电视剧里面,都是很受欢迎的作品。《去有风的地方》则开辟了云南影视创作的新局面,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云南在《全国传统村落国家名录》中的数量,是全国第一,大理的数据又是云南省排名前列的,围绕洱海区域,就有很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这样的所在成为影视创作最好的拍摄地。剧中将这些传统的、日常的,庭院生活的美好传递,透过一个村庄、一座小院,给远方的观众带来一种差异性的文化审美消费。“我们也期待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在云南生产、制作。”范建华表示,云南将会张开双臂欢迎更多的创作者们。
最后,范建华认为,这部剧的成功强力推动了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他说,参考《庐山恋》《芙蓉镇》,一部剧带火一个地方,《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云南。“人们如今来到云南,都要到大理,到有风的地方,到有风小院去。”范建华说:“这是又一次‘影视+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新的范式。”有风成了一个象征性符号,这样的符号定位、符号宣传,对于云南旅游产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 杨振 整理
文旅头条 图
部分图片来源剧照
责编 马寅瑞
校对 王楚云
审核 李元
终审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