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知识点+同步练习(二年级下册第1课)

大语文作文课堂 2025-02-17 09:00:33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们似乎陶醉在这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赶忙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童趣的乡村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刻画了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出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活力。

赏析

诗的前两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从整体上描绘出春天乡村的美好景色。“草长莺飞” 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小草生长、黄莺飞舞的动态画面,点明了季节是二月。“拂堤杨柳醉春烟” 中,“拂” 字赋予杨柳以人的动作,仿佛它在轻轻抚摸堤岸,“醉” 字更是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柳仿佛沉醉在春天烟雾之中的情态,把春天写得如诗如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则聚焦于一群可爱的孩子。放学后早早归来的孩子们,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赶忙去放风筝。“忙趁” 二字,把孩子们那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了孩子们活泼天真的形象,也为这幅春日图景增添了欢快的氛围,使整首诗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春景图。

写作背景

高鼎生活在晚清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他在乡村居住时,被春天乡村的美景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所打动。在一个早春二月,他看到了绿草如茵、黄莺飞舞、杨柳依依,又目睹孩子们放学后欢快放风筝的场景,内心充满对这种宁静美好乡村生活的喜爱,于是写下了这首《村居》。

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是清代后期诗人。他生活的年代,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但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清新。除了《村居》,他还有一些诗作,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村居》以其生动的描写、欢快的节奏,成为了描写春天和儿童生活的经典诗作,深受人们喜爱。

同步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堤(tí dī ) 莺(yīnɡ yīn) 拂(fú fu) 醉(zìu zuì) 柳(liǔ niǔ)2、选一选。(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A.蝴蝶 B.燕子 C.风筝(2)“东风”指的是( )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 )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 )放学归来早,忙趁( )放纸鸢 。这一句是写( )的生动情景。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

1. dī yīnɡ fú zuì liǔ2.(1)C (2)A (3)A3.儿童 东风。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诗句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0 阅读:20
大语文作文课堂

大语文作文课堂

精选各种体裁的作文,提高作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