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这是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今日2024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他表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这句话意思就是,我们搞国债不是为了“补窟窿”,原有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在国债保护范围内,这样市场对于国债宏观利好的预期就很有可能“落空”。所以,市场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909e14f059579227c80d3ad933246d.jpg)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展示
由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又都希望通过提高产量来摊薄固定费用,这就造成了一旦钢价稍微转好就纷纷提高产量,节省的费用被钢材价格的下跌和原料价格的上升‘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还远远超出,步入了‘囚徒困境’。
这样的处境,钢价怎么上涨?钢铁行业习惯和熟悉了市场持续增长背景下的运行策略,对需求的阶段性下降在2008年和2012-2015年两个阶段也有所体会,但最终都是在需求实现增长的情况下得以解决。而当前,钢铁行业须摸索需求下行期的经营策略。
那么,接下来该关注那些呢?限产和需求。
昨日传出福建省粗钢产量调控文件,要求产量不超过批复产能85%;今日又有传闻称全国粗钢减产约10%。市场对此消息关注度提升,但限产政策实际影响仍有待观察,短期政策扰动主要在市场情绪上有所体现。
从原料端来看,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行,利空情绪较好释放,估值也已降至低位,后续矿价运行逻辑将在预期与现实之间切换,强预期主要源于稳增长目标下国内政策利好,但铁矿石需求触顶走弱,供应维持高位,“供强需弱”局面下铁矿石过剩格局未变,弱现实格局下矿价易承压;相对的利好则是估值偏低及国内宏观预期,多空因素博弈下预计矿价延续震荡下行态势。
基本面来看,供给端铁水上周大幅回升至239万吨,本周新疆部分钢厂复产叠加宝钢湛江5050立方高炉复产,预计本周日均铁水产量有突破240万吨的可能。废钢长短流程日耗高位回落。供给端重点关注粗钢平控政策对供给端生产节奏的影响。库存端淡季累库持续,且钢坯库存继续累库,螺纹累库压力大于热卷,整体库存水平高于去年同期。
粗钢调控消息再度来袭,然而目前铁矿成交仍较为火热。在检修高炉仍有复产计划,尚未跟踪到有高炉因平控而开启检修动作,我们建议对于粗钢调控应以偏谨慎方式对待,以钢厂实际减产动作为准。
钢价当前的路处于十字街头,退后一步,还是往前一步,都是取决于政策的执行力度,按理说,今年重提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降碳,在压减粗钢产量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同步压减焦煤的产量,抑制焦煤供应?以促进钢厂主动减产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a5ecd0dfcd820da1caecaf2c936f31.jpg)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展示
因为现在没有人或者极少人知道真正的“粗钢平控”政策有效性。网传如“潮水”般扑面而来,信的有一波,不信的也有一波。谁说的又可信呢?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当前的需求非常差,市场没有活力,经营者心神不宁,终端压资金。
黑色系真是越来越复杂了,这里面的水越来越浑,掺杂了太多宏观预期、虚假故事、政策、资本博弈,期现套利等都在其中,抢跑变得常态化,交易的逻辑越来越短,期待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