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N系列的代表作」荧光笔评Astell&KernKANNULTRA

耳机美学 2023-12-28 18:57:57

「One player to rule them all」,KANN的Slogan,这句话言简意赅的体现了KANN这个产品系所拥有的强大且丰富的功能性。在初代KANN上,我看到了艾利和对这个产品的定位的初衷便是强大的驱动力、多场景使用的便捷性、超强的续航力以及高拓展性。在后续,不管是体积硕大的Cube,还是初试4.4mm的Alpha,亦或是精致强悍的Max,产品的特性都无不围绕着这几点。然而要说真正的继承了KANN衣钵的,我认为还得的是刚刚推出不久的KANN ULTRA。KANN系列想表达的所有东西,结合上流媒体时代用户所延展出的新需求,在这台ULTRA上可以说是阐明的淋漓尽致了。

设计无疑是艾利和最拿手的部分,而且我们可以从设计的风格上轻松的辨认出它是属于哪个系列的产品。其中KANN系列的设计一直给人坚若磐石的力量感,在Alpha以及Max上,还有一种硬朗的机甲风。

KANN ULTRA的机身体积虽然没有CUBE那么硕大,但相比起初代KANN来讲也足足涨了两三圈,特别是握持时候的宽度。这机子第一眼会给人留下很重的印象,但真正上手后你就会发现它还蛮轻的,仅390g左右。正面是一块5.5寸1080p屏幕,机身的形态也延续了KANN的六角柱状,当然最抓眼的地方还是背置的这一个“夸张”的滚轮。

熟悉AK产品的烧友应该还记得这种背面滚轮的设计早在AK300、AK320以及AK JR上就出现过,在KANN ULTRA上,这颗巨大的滚轮在整个机身里起到了一个平衡视觉的作用,看起来更为大气且坚固。

旋钮分为底基和转轮两部分,底基上环绕了一圈家族式设计的RGB灯,转轮上拥有凸凹的雕花,中间平滑处CD纹的设计,第一眼看颇有一种显卡涡轮扇的感觉。在旋钮的中央这块,细细刻印了一圈KANN ULTRA、Astell & Kern以及艾利和的Slogan「Difference In Sound Quality」,可谓是细节狂魔。这一精美的雕琢在微距镜头下一览无遗,经得起推敲。

滚轮的操作方向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无论是右手握持用大拇指来推动、亦或是背过来旋转都是很符合直觉的加减音量的逻辑。KANN ULTRA这个滚轮的段落感相比起Alpha、Max还是比较弱的,有点接近于KANN的那种松度,加上这颗按钮的体积比较大,所以比较容易误触。建议在下拉菜单里把wheel lock滚轮锁打开,以免忘记了往兜里一揣音量瞬间增大。

机身底部依旧非常简洁,一个TF卡口一个USB-C接口。初代KANN显得更为丰富,TF、SD双卡槽的设计,USB-C接口用于充电,Micro-USB用于USB-DAC传输,如今USB-C口已经普及,所以可以将两者做在一起了。如果KANN系列还会推出相同定位的升级款的话,能有个对称的双TF卡槽那就再好不过了,初代KANN的双卡槽设计确实给了我不少便利,既可以读多张储存卡,亦或者空出一个位置可以给朋友分享时,不必再插拔自己的储存卡了。

在KANN系列里,比较遗憾的一点就是Cube、Alpha以及Max这三款机型采用的都是四核心的SoC,对于现在越来越多使用流媒体的用户来讲,特别是使用国内的流媒体软件的用户,对机子本身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KANN ULTRA的一大升级点就是其使用了八核的SoC,用软件查看了下参数是联发科MT8788平台,4G+128G的内存组合。这颗SoC应该是今年才开始大幅应用的,12nm 制程,八核心4*Cortex-A73+4*Cortex-A53架构,主频最高可达2.0GHz,其效能比是非常高的。网上对这颗SoC的详细数据还是比较少,大多用于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以及一些安卓平板设备。看到一个用了这颗SoC设备的安兔兔V9跑分大概是19w分左右,单从CPU和GPU的得分上来看甚至比遥遥领先的某11SE还高。

当然,实际体验还得看装个花花绿绿功能的流媒体播放器试试,比如最新版的网易云V8.20版本,打开4-5s内进入并完成信息的加载和刷新,而且歌单的滑动与选择也相当流畅,就算是播放MV视频也能轻松的加载。要问相比起业内比较常用的骁龙665或6125平台的话,其理论性能是要稍微高于它们的。就实际体验上,比如使用6125的SP3000,单从网易云的加载上来看我认为KANN ULTRA确实是要更为流畅一点,只不过使用本地音乐播放来讲的话,两者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可否认的是KANN ULTRA在目前AK所有的播放器里甚至是整个随身播放器这个产品类别里,其性能近乎就是最高的。

在评测SR35的时候就到提过我很喜欢这套全新的Crimson UI,功能直观、明显且易用。直接将流媒体服务的按键和返回键一起做在了常驻栏里,可以看得出艾利和对流媒体功能是相当的重视了。再加上KANN ULTRA强悍的机能,可以说这才是这套系统满血版的样子。

至于续航上,内置8400毫安时的电池,室温24度中增益平衡口播放44/16码率的歌曲,续航大约在9-10h左右,这与官方宣传的数据基本完全一致。虽然这个水平算是比较平均标准的,但也要考虑到这台播放器的驱动力也是比较大的,在实际使用的场景中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KANN ULTRA拥有两组输出接口,一组耳机输出口,一组线路/前级输出口,这在Cube、Alpha和Max上都是没有的,但这个排布与初代的KANN几乎完全一致,两点不同的一是将2.5mm接口更换为了4.4mm平衡接口,这也是首台将2.5mm接口全部替换成4.4mm的艾利和DAP;第二点是KANN ULTRA线路输出口同时也支持前级输出。通过官方的这张音频架构图可以直观的看见:前级/线路输出与耳机输出这两套输出是完全分离开的。

线路输出是固定电平输出,一般用于连接额外的耳放使用,而前级输出是可以调整电平的,但不同于耳机输出的是,其通过独立的前置输出放大器输出,而不是通过耳机放大器,它适合用于连接后级功放亦或是直接连接自带放大的有源音响使用。

就比如在这次广州展会现场,艾利和就使用KANN ULTRA与真力的8331A组成一套桌面超近场监听环境,展示了KANN ULTRA的前级功能的上限可以有多高。耳机输出的部分,KANN ULTRA这次又创下KANN系列的最高,最高的Super档可达到16Vrms,用于驱动一些大耳也不在话下。解码部分,KANN ULTRA采用了两颗ES9039MPRO旗舰芯片,为声音素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之前写的KANN MAX与SR35的评测里就提到过,近几年艾利和播放器的风格在底子上都是以扎实和充沛的能量作为基底的,不是以软声为代表的听感走向了。一定程度上,这与市场主流的审美风向、技术进步等有着关系。而艾利和旗舰级的A&ultima系列更是对主流耳塞及耳机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每一代的进步也引领了随身音频的风向。听KANN ULTRA的第一耳朵也让我毫不意外,确实就是这种风格进行铺底的,再有就是其信息量以及不错的密度表现,特别是中低频段,非常的稳重。拥有足够高素质基础的同时,其结像的轮廓也做得足够饱满,有厚度,且形体清晰。下沉的密度以及饱满的结像,会让人觉得整体是稍微偏暖声一点点的。

听完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在思考KANN MAX和KANN ULTRA的对比——相比起KANN MAX在球形比例的声场里那种较为凝聚的、扑面而来的能量感,KANN ULTRA明显拥有更出色的空间感,更广阔的横向声场,因此其能建立更大的框架。因为整个框架变大了,所以从KANN MAX切过来ULTRA的时候,听一些流行、摇滚的曲目会明显感受到整体显得松散了许多。在一细听,就会发现ULTRA三频的轮廓感会更为清晰了许多,且拥有比MAX更深邃的背景。首先在低频上,前面说到其中低频的密度都是较高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比较抢耳的,但听个十几秒后就会发现这种感觉其实就只是密度和颇深的下沉感带来的,它并不是靠给到很凶的低频量感来抓耳的。

这点在我搭配UM的群星之上时,能明显的感受到低频的实感有了明显的加强。其富有凝聚感和不错的弹性,但绝对说不上是结实的那种捶打感,它反而是有蓬松感的,但又不会散作一团,类似在鼓声、贝斯声这块的轮廓也是能控制的成型且清晰,混向的湿度上给得不算多,能快速的回收一些残响,但整体又并不显干,操控自如,在质感这块拿捏得相当不错。

到了中频部分,KANN ULTRA并没有刻意地将人声稍作前置,在整个框架里的位置算是适中,口型清晰,有足够的厚度使得人声丰满,并无太多的染色,纯粹且充满活力,因此听起来会是比较的素正。但这种素正并是没感情、苍白的,它足够的细腻、足够的安定,以一种足够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它十分的耐听。这个人声在搭配耳机时我认为是比较万金油,如果耳机端的人声本身已经足够多的染色了,那不乏可以试试搭配KANN ULTRA这种播放器。

如果说中频是比较素正的话,那KANN ULTRA的高频部分会显得更直白一些。其结像稍瘦,但延展的泛音展现和细节捕捉到位,足够的明亮且有着不错的通透感,这点在弦乐里能提现出来,另一点就是在电子乐里能感受到其快速的瞬态反应。加上KANN ULTRA的大动态、大声场的加持,这种声音能让一些大场景的音乐吃得开,小场景的流行、摇滚类也可以尽情的展现。

虽然说单端对大部分习惯使用平衡的烧友来讲不算重要,但艾利和近来新机子对单端处理都是毫不含糊、高水准的,一耳朵从平衡切过来甚至没有太大的落差感,架构完全一致,仅仅在能量感和密度上稍收敛了一点。但我认为这一点的收敛还正好让高频的瘦感少了一些,在听一些流行人声歌曲的时候能让我的注意力更集中在人声上。

KANN ULTRA既然有了独立的线路输出口,同时风格上也比较的中性,那么作为输出连接艾利和的PA10也许能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连接后,会感觉整个声更富有冲击感、且头顶更敞亮了许多,高频有了更多的释放。声场没太大的规模变化,但这种敞亮感让这个结像稍显上移了一点,但纵深感有了一些增强。人声到是加进来了不少润感,但又不会变得HUFI,KANN ULTRA人声本身的那种充满活力的、有着清晰口型的特点并没消失,这两者搭配起来我认为更适合JPOP、广义的ACG音乐。

KANN ULTRA跟初代KANN我认为是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整个声场的展开和整体偏中性的感觉。现在在听KANN会感觉其密度、信息量、能量感都缺少了许多,但在当年KANN已经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了,就算至今仍有一定参考性的播放器。

而作为其升级版的KANN ULTRA,也是因其扎实,富有能量感,且素正、大推力的这些特性,在前阵子广州展的时候,KANN ULTRA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逛展时候让我作为参考基准的一台机子。因此,我认为KANN ULTRA是KANN整个系列真正能够平替初代KANN、成为KANN系列目前为止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将初代KANN的理念延续且升华的一台更全能的机子。

0 阅读:7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