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旦状元”赵葆秀:借房结婚也很幸福,丈夫已经陪她抗癌15年了

许文聊娱乐 2024-11-26 04:38:19

生命中有些高光时刻,会像星星一样镶嵌在记忆里。2006年4月的北京长安大戏院,就留下了这样一个闪亮的瞬间。

这天,能容纳近千人的剧院座无虚席。台上,赵葆秀正在演绎京剧《李逵探母》中"李母"一角。当她颤巍巍地抚摸儿子的胡须时,全场观众屏住了呼吸。

你见过一个"盲眼老母"是怎样用手寻找儿子的面庞吗?赵葆秀用最朴实的动作,却传递出最震撼的力量。那一刻,她仿佛不是在演戏,而是真的化身成了一位阔别多年重逢儿子的老母亲。

关键时刻到了!当李逵唱起儿时的歌谣,赵葆秀扔掉了手中的拐杖,浑身颤抖着唱起了那段著名的"西皮导板"转"反西皮"。

她的嗓音像是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来,既有母亲的慈爱,又饱含着离别的悲怆。

台下的观众被彻底击中了!有人悄悄抬手擦拭眼角,有人已经泪流满面。这种感染力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用几十年功力积淀出来的。

演出结束后,掌声就没停过。观众就是不走,大幕一次次被重新拉开。赵葆秀眼含热泪,一次次向观众鞠躬致谢。

这一刻,她收获的不只是掌声,更是对艺术的最高褒奖。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赵葆秀会被称为"老旦状元"?这可不是浪得虚名。从《八珍汤》到《岳母刺字》,从《三进士》到《金龟记》,她塑造的每个老年妇女形象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她那甘醇甜美的嗓音,纯正的韵味,以及细腻的唱腔,让她在京剧老旦行当中独树一帜。

这就是赵葆秀,一位用艺术打动人心的表演者,更是一个用真情演绎人生的追梦人。

谁能想到,就在赵葆秀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08年,持续的胸部疼痛和低烧让她坐不住了。丈夫赵书成陪她去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中期乳腺癌。

当时的赵葆秀心如死灰。她太清楚了,著名演员陈晓旭、歌手叶凡都是因为这个病离世的。手里捧着化验单的那一刻,她感觉整个天都塌了。

但赵书成的一句话,让她看到了希望:"既然它来了,我们就坦然面对吧。你别那么拼了,权当给自己放个假,我陪你一起抗癌。

这不是随口说说。为了全心陪伴妻子,赵书成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了中国京剧院副院长的职务,改任单位顾问。

晚上,小两口就像当年备战演出一样,一起研究抗癌的书籍。赵书成还学着按视频做抗癌餐,每天坚持陪妻子去公园散步。

赵葆秀感动得直掉眼泪:"对不起,是我的病拖累你了。"

赵书成却说:"你我是一个整体,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什么比你的健康更重要。"

化疗的日子很苦,但有丈夫在身边就不孤单。

在爱的力量下,奇迹发生了。每次复查,医生都会给出好消息。康复后的赵葆秀重返舞台,2011年6月,她在《宋家姐妹》中饰演"倪桂珍",又一次惊艳了观众。

2014年5月,参加富连成110周年系列演出时的赵葆秀,依然光彩照人,精力充沛。

到2023年8月,赵葆秀已经成功抗癌15年。这一路走来,她最想说的是:"谢谢你的陪伴,没有你我可能走不到今天。

赵书成的回答依然那么深情:"夫妻就是相互成全,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是最幸福的男人!"

这段经历告诉我们: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癌症的威胁,而是爱的守护。

说起赵葆秀的戏剧人生,得从1948年说起。那年,她出生在北京海淀区颐和园旁的大有庄,从小就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长大。

她爸是大学教授,妈妈也是知识女性,两口子都是戏迷。有一年中秋,爸爸在院子里支起小桌,月光下唱起了《武家坡·八月十五月光明》。

这一幕深深印在了小葆秀心里,从此爱上了京剧。

但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特殊年代里,父母离异,小葆秀跟着妈妈生活。但艺术的种子已在心里生根发芽。上小学时,她就是班里的文艺骨干,这股子表演天赋让妈妈看到了希望。

1959年,妈妈从《北京日报》上看到北京戏曲学校招生。那天,母女俩倒了好几趟公交,又坐人力三轮,还遇上大雨。

可妈妈说:"咱们来一趟不容易,一定好好发挥,争取考上。

这话点燃了小葆秀的斗志!最终,因为身材瘦长、声音洪亮,她被录取了。但分科时,她被安排学"老旦",就是演老太太的角色。

老师孙振泉一句话点醒了她:"唱好老旦难度很大,你不想证明一下自己吗?"这一激,赵葆秀的倔劲上来了。

1960年,12岁的她第一次登台演《岳母刺字》。观众看到台上这个"小老太太",都忍不住笑。但她镇定自若,一开腔就震住了全场,赢得阵阵掌声。

1967年,她从戏校毕业分到北京京剧团。当时连京剧大师谭富英都说:"这个小老旦将来一定能成角儿!"

但命运又跟她开了个玩笑。因为父母的问题,她被下放到门头沟深山里修路。可她倔强地坚持,白天扛石头,晚上练功,天不亮就吊嗓子。

这份执着,就是为了能重返心爱的舞台。

终于,1978年机会来了!她在《雏凤凌空》中饰演"佘太君",一举成名。30岁的赵葆秀,终于成为京剧界的一颗新星。

这个倔强的姑娘,就这样用汗水和坚持,在京剧舞台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70年代初,赵葆秀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赵书成。他比她大一岁,1947年生于北京,是中国京剧院的小生。这个爱情故事,从一个借来的房间开始。

赵书成家境贫寒,每月工资40多元全上交,兜里只剩5毛钱。但这个男人有担当,跟赵葆秀定了关系后,丈母娘心疼他:"你不用往家里交钱了,攒钱结婚吧。

小两口省吃俭用攒了一年,终于领了结婚证。但现实很残酷:两人都没有房子。最后借来了一间12平米的小屋,空荡荡的,啥也没有。

但赵葆秀满心欢喜:"咱们的爱很多,这间屋子盛不下。"他们用80元买了衣柜,40元订做了饭橱,四块砖头支着旧门板当床。

虽然简陋,却是他们的"爱巢"。

那天收拾完已是晚上9点多,赵书成去还三轮车,赵葆秀坐在车上,迎着夜风高喊:"我要结婚了!"听到这话,骑车的赵书成热泪直流,既有心酸也有幸福。

婚后的生活有甜有苦。赵书成把工资都交给妻子,谁回家早谁做饭。但新婚没多久,一场因4块8毛钱的风波让两人的感情更深。

原来,两人所在的剧院都有规定,周末的伙食费月底退还4块8。赵葆秀发现丈夫从没提过这笔钱,一问三不知,气得半夜掀被子质问。

最后真相大白:赵书成为办婚礼借了60元,想用退餐费悄悄还债,怕媳妇知道难过。赵葆秀又气又感动,第二天就取钱和丈夫一起还了债。

1982年,赵书成因操劳过度得了十二指肠出血,血色素只剩5。8克。住院期间上厕所,突然两眼一黑要摔倒。

赵葆秀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当垫子护住了丈夫。

看着妻子身上的淤青,赵书成心疼地说:"老婆,谢谢你的救命之恩!"赵葆秀笑着说:"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会这么做的。

这就是他们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点点滴滴的守护;不是花前月下,而是患难与共的相伴。

说起收徒传艺,赵葆秀和赵书成可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了让京剧这门艺术后继有人,他们把翟墨、侯宇、孙丽英、黄丽珠、张召君、谭晓令等优秀苗子收为徒弟。

在这个家里,每天都能听到京剧的余音绕梁。赵葆秀对教学一丝不苟,为了教会徒弟们一个动作,她能反复示范几十次。

练功服常常被汗水湿透,但她从不喊累。

而赵书成,这位曾经的副院长在家干起了"后勤部长"。他给大家泡茶、准备水果点心,到了饭点就忙着下厨。难得的是,他把这些事儿都做得有声有色,让徒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夫妻俩把弟子们当亲生儿女疼。徒弟们要回家,他们总要准备些自制的酱牛肉、烤鱼干让带着。要是哪个徒弟有个头疼脑热,这对师父比亲爹妈还着急,第一时间就往医院送。

如今的赵葆秀,已经成功抗癌15年,依然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而这个经历过风雨的艺术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培养下一代身上。

她常说:"京剧是咱们中国的国粹,教给年轻人,就是在为这门艺术续命。"这话朴实,却道出了一个艺术家的担当。

从当年借房结婚的穷小伙,到如今桃李满园的京剧名家;从舞台上的"老旦状元",到生活中携手抗癌的伴侣。赵葆秀和赵书成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爱相伴,平凡的人生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当年那个坐在三轮车上喊"我要结婚了"的姑娘,如今已经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艺术上桃李满园,生活中白头偕老。

这就是赵葆秀的故事,一个关于艺术、爱情和生命的传奇。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担当,更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0 阅读:0
许文聊娱乐

许文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