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摘叶要定期,老叶病叶及时除,杆壮盘大籽粒沉
向日葵,作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卉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有一项看似平常却极为重要的管理工作,那就是摘叶。这就像是为向日葵精心护理的过程中的一场“修剪仪式”,直接影响着向日葵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向日葵生长期间,叶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它破土而出开始,幼嫩的叶片就积极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株的生长积累养分。每一片新叶的展开,都像是在为向日葵成长的拼图增添一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的情况会发生变化。
先来看看健康的向日葵叶片,一片成熟的健康向日葵叶片,其长度可达到30 - 50厘米,宽度能达到20 - 30厘米。叶片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绒毛,这些绒毛就像是一个个微小的“保护卫士”,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叶片会舒展得大大的,像一把把绿色的蒲扇,叶绿素在这个过程中高效地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但是,并不是所有叶片都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良好状态。如果缺乏对叶片的定期管理,一些老叶和病叶就会成为向日葵生长中的“拖油瓶”。老叶由于生长周期较长,细胞的新陈代谢已经逐渐衰退,光合作用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据研究表明,一片生长了3个月的向日葵老叶,其光合作用效率相比于生长1个月的新叶要降低约60%。这样的老叶,消耗的养分却并不少,它们从植株体内获取营养的速度和新生叶片相差无几。
病叶的情况更为糟糕。向日葵常见的病虫害如霜霉病、黑斑病等一旦侵害叶片,叶片上就会出现斑驳的病斑,颜色由正常的绿色变成枯黄或者灰暗。病叶同样是养分的“消费者”,而且还会成为病菌传播的源头。例如,一片感染黑斑病的向日葵病叶,它所携带的病菌可以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传染给周围3 - 5片健康的叶片。如果不及时摘除这些老叶和病叶,病菌就会在植株上迅速蔓延开来。
那如何正确地进行摘叶呢?在向日葵生长初期,一般来说,除了最下层那两三片小而嫩的叶子可以保留作光合产物的起始积累外,当植株长到30 - 40厘米高时,就可以开始第一次摘叶了。主要目标是那些已经开始发黄、卷曲,并且明显比其他叶片瘦小、薄弱的叶片。这些叶片大部分是新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老化的附属叶。
随着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在现蕾期前后,要进行更细致的摘叶工作。这个时候,可以把植株内膛那些相互重叠、通风透光性差的叶片摘掉。比如,每个茎节上如果长出了两片以上的叶子,在保留最健康、生长角度最有利于透光通风的那片叶子后,其余的都可以摘除。据统计,经过这样合理摘叶处理后的向日葵植株,在现蕾期时,单株的通风透光率能够提高约30% - 40%。
到了花盘形成期后的摘叶工作同样关键。此时,要把花盘背面那些遮挡阳光、阻碍花盘正常生长发育的老叶全部摘除。此时摘叶的多少也有讲究,一般每株向日葵摘除老叶的数量控制在3 - 5片为宜。如果摘叶过多,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总量,进而影响到籽粒的充实度;摘叶过少,则无法达到理想的通风透光效果。
在摘叶的时候,应该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因为上午植株的蒸腾作用相对温和,摘叶后伤口能够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摘叶后,要及时修剪病叶的叶柄,保留约1 - 2厘米的叶柄残桩,然后清理出田外进行深埋或者焚烧,防止病菌残留和传播。
定期摘除向日葵的老叶和病叶,就像是给向日葵做了一次深度的健康护理。它能让向日葵的茎杆更加粗壮,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养分分散,更多的营养可以供应到茎杆部分,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撑起逐渐长大的花盘。同时,花盘也会因为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变得更大,进而让籽粒更加饱满、沉甸甸的,最终实现向日葵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优化。这是向日葵种植过程中的一门学问,也是向日葵走向高产优质道路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