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北京胡同的45㎡“奇葩”老房,改造后住了一家6口人

沫说 2022-08-11 14:15:51

导语:咱们一说到北京,想必大部分人第一次时间会想到四合院,其次就是狭长的胡同,青砖小径,多惬意啊。

本期分享的案例,是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套胡同老宅。

与我们印象中的住宅不同,这座老宅呈“凹”字型布局,作为一套两层楼的住宅,其占地面积仅为45平方米。除了户型比较奇葩外,更奇葩的是这里居住着一家三代六口人。

或许很多人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但经过设计师之手,老宅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姑且不谈里面住进了一个六口之家,这眼前环境也太舒适了吧!

▼ 房子信息简介

这套住宅坐标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这是一套非常奇葩的“走廊型”户型,呈凹形,套内面积为45平方米。别看房子面积小,却居住了三代共六口人。

由于老房子太过破旧,居住环境过于拥挤,屋主决定对它进行重新改造,以便他的家人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 一楼平面户型图

经过改造和布局,一层空间被用来作为公共区域,比如厨房、餐厅、客厅、主卧以及卫生间,都布局在此。

一层空间在布局上,通过不同功能空间的活动高度,一楼自然形成了高低不一的木屋,进而成为了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开放空间。

▼ 二楼平面户型图

二层平面布置增加了大面积天窗,主要采用透明玻璃窗,这很好地解决了老胡同房屋采光弱的问题。

同时二楼还建成了儿童房+次卧空间,形成了一个层叠的三维空间,为孩子们在家里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游乐场。

▼ 改造后的入户走廊

改造后的入户走廊,墙面粉刷了一层白色漆,扫除了原本古砖墙的斑驳感,然后再植入了一条带有碎石装饰的水泥小径,给人一种禅意感。

与此同时,墙角种植了许多绿色植物,在一天忙碌工作回到家的第一刻,你可以拥抱清新自然的氛围。

▼ 改造后的后院大门

在后院门的改造理念中,该区域被设置为户外休闲区,通过木质框架+玻璃的设计,将后院的景观引入室内,使得室内外相互联系,与室外景观互相融合。

斑驳墙壁上的爬山虎,以及白色的铁艺休闲椅,皆是这个空间的亮点。

▼ 改造后的客餐厅

改造后的客餐厅以木质结构框架为主,形成封闭区域,复合木地板+混凝土地板形成视觉冲击感。

餐厅与客厅仅隔着一堵墙,以折叠餐桌进行修饰,不仅功能强大,还不需要占用太多空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客厅的尽头是一个露台,在屋顶嵌入了一面玻璃窗,使得客厅充满惬意的气氛。

一张木椅、一些绿色植物盆栽、和一束阳光,平平淡淡,却非常美观。

▼ 折叠式的小餐桌

除了折叠餐桌之外,设计师还在洗漱台旁边增加了一组嵌入式储物柜,这些储物柜都是满墙的,足以满足客餐厅的日常储物需求。

同时,巧妙地增加了一组可折叠的小桌子,方便家里的两个孩子坐在这里吃饭。

▼ 改造后的卫生间

卫生间的改造非常有创意,以木质框架为主,加上小方砖+木格栅,形成一个十分清新自然的区域。

加上餐桌旁的洗漱区,家里总共有两个洗漱区,所以洗漱是非常方便的。

▼ 改造后的主卧

沿着客厅的植物景观走到尽头,你可以看到主卧区和厨房区。

目前这个区域是父母的生活空间,不需要爬上爬下,但它也可以有一种舒适的空间感。

▼ 改造后的次卧

再拐一个弯,你就可以走到次卧了。次卧空间的改造也以木质结构为主,木质结构毗邻儿童房区域,也更方便祖父祖母在家照顾孩子。

同时,主卧区与后院区相连,靠近后院的区域还配备了办公桌,方便屋主偶尔在家办公,它也可以作为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场所。

卧室框架内还植入了许多储物柜,比如床下的抽屉+床侧的衣柜,可以满足卧室空间的储物需求。

▼ 改造后的儿童房

儿童房布局在二楼,你可以从次卧的木质储物柜爬到二楼。儿童房的墙壁上加入白色木质框架,再加上床下的储物抽拉式的抽屉,给室内增添了活力。

与此同时,整个二楼空间都是孩子们在家的游乐场,小朋友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落爬到不同的地方。尽管房子面积仅有45平方米,但却充满了曼妙的生活情趣。

写在文末:

看完这套面积只有45平方米的老房子的改造案例后,我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脑回路转,这给了我很大程度上的启发。在没有破坏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只利用了木框架的组合设计,就给室内增添了许多惊艳感。

看完上述案例,在同样情况下,你对老房子户型的改造有何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