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对于安乐死一直很有争议,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其它国家例如荷兰、瑞士、卢森堡、比利时等,自2001年后都陆续将安乐死合法化,就连英国也差一点立法成功。
虽然我国在1994年就收到过立法提案,但因为涉及到道德伦理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一直搁置着并没有通过。所以截至目前,在我们国家安乐死是不合法的,即使患者有这个需求,医院也不会执行。
不过,早在1986年,一位名叫蒲连升的医生就执行了中国首例“安乐死”。
当时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错事,反而还认为这是帮助绝症患者体面解脱的最好办法。令人遗憾的是,安乐死在当时太过超前,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应。
陕西省汉中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认为事关重大,立即启动立案侦查。此后经历了六年时间,最终蒲连升被法院判决无罪,长达六年的诉讼终于画上了句号。
然而,这个案件背后所牵扯的道德、法律和人性的复杂纠葛,却在中国司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夏素文:被执行安乐死的病人
事情要从1986年6月23日说起。
那一天,陕西省第三印染厂职工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因长期患肝病,被送进了汉中市传染病院。主治医生蒲连升诊断夏素文为肝硬变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病情一度稍有缓解,但很快便急剧恶化。
28日早上,夏素文陷入昏迷,王明成目睹母亲痛苦不堪、奄奄一息,心如刀绞。
王明成是一个大孝子,母亲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令他常常落泪。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夏素文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硬是把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拉扯长大,多年的辛劳早已让身体不堪重负。
直到1986年,夏素文的病情突然加重,她的身上长满了褥疮,身体也变得如水桶一般粗。因为肝硬化腹水,夏素文的肚子胀的非常大,就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
躺在病床上,夏素文早已被病魔折磨得面目全非。
看着因照顾自己而憔悴不堪的儿子,夏素文心痛不已。她握着王明成的手,带着哀求的语气对他说:儿子,你要是心疼妈,就让我去死吧,太痛苦了,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王明成深知母亲的病情,好转的机会非常渺茫。他的内心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唯一的心愿就是母亲能多活一段时间。
听见母亲这么说,王明成泪如雨下。与其让母亲遭受折磨,或许放手不失为一种解脱。王明成经过四天四夜深思熟虑,最后带着哭腔请求主治医生蒲连升:求求你,让我妈解脱吧!
经过再三恳求,蒲连升最终在家属愿意签字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开了100毫克的复方冬眠灵,并指示省卫校实习生为夏素文注射75毫克。下班前,他对值班医士说:如果她到12点还没走,就再打一针。
最终,在6月29日凌晨5时,夏素文离开了人世。
夏素文的死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响,市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认为事态严重。
1986年9月,蒲连升和王明成因涉嫌致人死亡被收审。由于此案在中国尚属首例,公安机关耗时14个月进行侦查,并最终对两人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
1989年9月23日,案件侦查终结,汉中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
然而,案件的复杂性远超预期。
法庭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详细复核,并特别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法医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夏素文的主要死因为肝性脑病,复方冬眠灵仅加深了昏迷,促进了死亡,但并非直接死因。1988年9月23日,两名被告被取保候审。
1991年4月6日,汉中市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宣布蒲连升、王明成无罪。然而,市人民检察院认为法院定性错误、适用法律不当,提出了抗诉。同时,蒲连升和王明成也对部分事实提出上诉。
直到1992年3月15日,汉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审结此案,驳回了抗诉和上诉,维持原判。
尽管法律的裁决为案件画上了句号,但对蒲连升和王明成而言,这场历时六年的法律拉锯战却让他们心理备受煎熬。面对公众的质疑、道德的审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反思。
蒲连升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深深的后悔。“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在帮助病人解脱痛苦,但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多的后果。”他说,即使给他100万,也不会再做同样的决定。
王明成也同样饱受煎熬。每当他回想起母亲在病床上痛苦难耐,他的内心就充满了矛盾和自责。“我只是希望母亲能不再受苦,但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他说,法律上的无罪判决并不能抹去他心中的痛苦和遗憾。
案件虽然判完了,蒲连升与王明成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蒲连升出狱之后经常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医院的同事朋友都埋怨他给医院抹黑,家人也因为他抬不起头,有认识的人说他是个疯子。
直到2012年,蒲连升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到死他都觉得不该插手这件事,真的非常后悔。
王明成也好不到哪里去。出狱之后单位不要他了,经常听到一些不好听的话,被别人戳脊梁骨,生活也过得一塌糊涂。
更不幸的是,他被医生诊断出患了胃癌。他想学母亲一样,向医院递交了安乐死申请,但是被医院拒绝了。两年之后,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王明成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个案件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安乐死在法律和道德上的界限模糊,如何平衡病人的痛苦和生命的尊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安乐死在许多国家仍是禁忌话题,但它却揭示了人类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无奈与挣扎。
从蒲连升和王明成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纠葛。他们的选择背后,是对生命、痛苦和尊严的深刻思考。尽管案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引发的思考和讨论,仍将继续影响着社会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在中国,安乐死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医生和病人的权利和责任仍然模糊不清。
然而,这个案件所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必须更加认真地思考如何在法律、道德和人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面对痛苦与死亡时,做出最符合人性和尊严的选择。
至于到底要不要将安乐死合法化,至今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如果是你,在用尽办法医治无效的前提下,你会选择安乐死吗?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