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歌手格玉青发布动态称,藏族著名歌手安多洛桑因病不幸离世,年仅39岁。 另一博主也通过视频表达悼念,称几个月前安多洛桑状态良好,对其突然离世感到难以置信,并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痛苦。 知情人透露,安多洛桑因患糖尿病加肺结核导致病情恶化,最终离世。

图源:洛桑个人社交账号 据悉,安多洛桑以其独特的嗓音和经典藏语歌曲在藏区广受欢迎。其代表歌曲有《拉萨》《独一无二》《阿洛爸爸》等,去年发行了第八张专辑《轮回的太阳》,由四川诺杰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 “洛桑老师确实因病去世,2月18日走的。”有媒体向上述公司工作人员求证,证实其病因也是网上所说的糖尿病和肺结核病情恶化,“我们的公司在成都,但是目前正在洛桑老师的家乡处理后事。” 糖尿病发病愈发年轻化 无论胖瘦都有可能患病 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身体肥胖的人士才会患上的疾病,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年轻化的问题愈发突出,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华川表示,关于糖尿病,很多人都存在认知的误区! 华川指出,在临床上,胖瘦并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的标准,无论胖瘦都有可能患病。如果想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那就去医院测血糖,测血糖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的“金”标准。 还有很多人觉得糖尿病都是遗传的,和吃什么没关系。对此,华川介绍,2023年4月17日,《Nature》子刊曾发表一项覆盖全球184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全球大约七成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不良饮食所致,主要是全谷物摄入不足、精制谷物和加工肉摄入过多。 而在我国,约75%的2型糖尿病被归因于不良饮食。近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吃的东西热量高了,工作节奏变快了,户外运动变少了。饮食习惯的变化尤为明显,饮料代替了水,重口味食物更受欢迎,时不时还吃宵夜加餐,这些变化也是代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而奶茶属于高糖食品,长期过量摄入会加重胰岛素负担,导致糖尿病发生。 华川提醒,含有较高的糖分、油分的食物,以及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市民要尽量不吃或少吃,“但是蔬菜纤维素含量高的如叶类菜、茎类菜,我们是鼓励患者吃,而且是吃个够,吃个饱。” 他说,临床上有的糖尿病患者经常不愿意吃或者不敢吃蛋白质,其实,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所以医生鼓励糖尿病患者吃优质的蛋白质食物。
发病率连续四年上升!
结核病正成为传染病致死“头号杀手” 很多人觉得 结核病已不复存在 其实这个古老又顽固的疾病 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 已连续四年上升 2024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称,2023年,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根据报告,2023年,全球新增结核病确诊病例数达到820万例,成为1995年开始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3年,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其中,我国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为2.9万(占全球的7.3%),居第4位。 结核病又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几乎所有器官都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患者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菌生命力顽强,躲藏于阴暗处可存活6-8个月。 既然结核分枝杆菌如此顽强,那么接触了结核病人就一定会被感染吗? 医生表示,被感染的决定因素较多,包括传染源的病情严重性、咳嗽频度、病人居室的通风情况等。 一般而言,传染源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越严重,传播风险越大。接触者与传染源的接触程度越密切、时间越长,越容易被感染。 如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咯血等症状,且大于2周以上,请及时到结核病诊治机构就诊。 家人感染了结核病怎么办 在肺结核的感染中,家庭内传播是最为常见的途径之一。如果家人感染结核病该怎么办呢?
患者家属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检查;
在密闭环境、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与患者分餐进食、餐具需严格清洗;
日常注意休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预防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卡介苗提供的保护效果只能持续10-15年。目前结核病没有成人可用于预防的疫苗。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让阳光照进室内。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捂住口鼻。
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避免着凉。
避免疲劳,保持心情愉悦。
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来 源:新闻晨报、极目新闻、央视网、中国疾控中心、西部战区总医院等 责编:房淑婧 赵鹏 高琳哲 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