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北京城内一场备受瞩目的会晤正在进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这次访问背后,是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博弈与合作。
克里此行的重头戏,无疑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会面。两位外交老将再度对坐,双方都心知肚明此次会谈的分量。王毅开门见山,直指中美关系的核心:"两国应当做伙伴、彼此成就、说话算数,不要当对手,不应恶性竞争,更不能言行不一。"这番话语重心长,既是对美方的期许,也是对中方立场的重申。
面对王毅的坦诚表态,克里也不甘示弱。他强调了中美气候合作的重要性,并代表美方表示愿意加强沟通协调,开展建设性合作。这番表态虽然听上去似曾相识,但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依然传递出积极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此次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密集会谈。仅9月6日一天,双方就连续举行了4场会议,讨论了一系列气候和环保议题。美方如此积极,背后自然有其考量。
2025年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将是一个关键节点。届时,全球将制定2035年的减排目标,并可能调整富裕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承诺。对美国来说,这两个问题都至关重要,因此迫切需要中国的配合。
有消息称,克里可能会敦促中方承诺在2035年前将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削减30%。这一目标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毕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既要负责任,也要考虑自身发展需求。
另一个敏感话题是气候资金。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但这一承诺至今未能兑现。更令人担忧的是,西方国家似乎有意将中国列为捐助国,要求中国与发达国家一起出资。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国际公平原则,也无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克里此访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还要看双方能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中方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和美方一起找到正确相处之道。但这需要美方拿出诚意,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中美气候合作不仅关乎两国关系,更关乎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碳排放国,中美若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共识,无疑将为全球气候行动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那么乐观。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诸多挑战,双方在多个领域存在分歧。这种紧张局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气候合作。美国一些政客甚至将气候议题政治化,试图利用气候问题向中国施压。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加剧双方互信危机。
尽管如此,中国始终保持开放态度。在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面前,中国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但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单方面的让步或妥协。
克里此访能否打开中美气候合作的新局面,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双方都拿出诚意,尊重彼此关切,才能在这一全球性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如果希望在任期内在气候问题上留下政治遗产,就更应该认真倾听中方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和要求。
气候变化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竞赛中,中美两国肩负着特殊责任。唯有摒弃零和思维,真诚合作,才能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