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
武汉市民张帆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函
湖北省慈善总会邀请他所在的
“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
协助处理一批境外捐赠医疗物资的
分拣、统计和分拨
对于这支刚刚组建22天的民间护卫队来说
这是对他们工作的极大认可
从最初的3人,到最多时候200多人,
这支民间护卫队是如何在疫情爆发期间,
迅速壮大并誓死守卫武汉的?
一起来看下
▼
他们立下生死状只想跑赢时间
武汉告急,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前往武汉一线支援。
在这些专业队伍中间,还有一批民间力量,充当着物资“运输人”的角色,往返于武汉城郊与市中心。
张帆组织的“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张帆,曾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员,现在是武汉“无所WEY聚”车友会会长。早在疫情最初出现时,张帆就在密切关注着进展和动态。
一月中旬,眼看着确诊病例数据持续飙升,张帆很焦急。他和好友江登临、张豪共同出资10万元,与在仙桃生产口罩的朋友沟通,赶工生产了105万只口罩,连夜运回武汉,送往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当时跟卫健委取得了联系,他们提供了一份指导名单,我们按照名单派送口罩。”张帆说,期间车友会的20余位成员主动报名加入“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自发参与派送并筹集物资,为武汉尽一份绵薄之力。
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牵动着国人的心,也让这个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队长,张帆带头签下了生死状:“如果我发生了意外,请你们替我尽父亲的责任,将抚养孩子长大;替我尽儿子的责任,完成父母的养老送终;替我尽爱人的责任,为我的另一半再寻归宿。”
武汉封城后,很多抵达武汉的援助物资都面临着物流运输受限。为了让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能够第一时间送达前线,张帆组织“家园护卫队”,义务帮忙查验、清点物资,并从周边运输到武汉城区。1月23日晚,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募捐团队“除夕救援团”募集了2万多件防护服等物资,急需送往武汉23家一线医院。这一次,他们召集了近70台私家车,从下午6点一直忙到凌晨3点才成功送完。
22天里,这支临时组建的民间医疗物资配送志愿队,人数最多时曾达到200多人,服务的捐赠者包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哈佛校友会等,累计配送了约400吨的口罩、防护服、酒精、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约600吨的蔬菜水果等民用物资。
“我们隔着屏幕看图片,
他们在最前线看生死。”
在《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规范》里,详细规范了运输过程的方方面面:
和医院对接的成员必须穿着防护服、车辆使用后用酒精喷洒、配送基地一天消毒三遍……细枝末节的规定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没有保护好自己,又怎么能做别人的英雄。”张帆曾经历2003年“非典”,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当过兵,在车队户外活动中担任队医,能准确背出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号,和普通人相比,拥有更多一线防护经验。
对于志愿者的加入,张帆要求必须登记身份证、车牌号等个人详细信息。“因为我不希望队里有任何一台连真实信息都不愿透露的车,我们拉的东西都属于价值比较高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安排你派送,我把这些东西给你,然后你消失了,我是要被追责的。”
“我们隔着屏幕看图片,他们在最前线看生死。”“除夕救援团”发起人李明顺对护卫队的行为很敬佩,除夕前后,民间志愿团队大都还在筹备中,能迅速、高效地组织人力、完成物资配送的团队并不多。最忙的时候,团队从早上九点一直忙到凌晨四点,张帆的目标是在货物到达武汉两小时内,送到受捐者的手中。
护卫队行动之时,正是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杨操坦言,民间团队的行动有效地弥补了物资调配的不足。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再到一城人,无数爱心,在武汉这座城中飞速传递着。“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从最初手忙脚乱的3个人,发展到人数最多时超过200人、车辆多达273台的救援队伍。
“我们会一直跑,直到疫情结束。”张帆十分坚定地表示,“医院、社区、警察……只要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跑。”(综合自湖北日报 记者 张歆)
「 正能量说 」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他们自发团结、冲锋向前。从三人到两百余人,这支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这座城市的血脉也在流动不熄。
他们为别人的生死保驾护航,
自己却签下了一个个生死状。高效组织、计划有序、及时补位,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这是他们骨子里的坚韧,也是脚步不停歇的责任。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决定联合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授予“无所WEY聚”家园护卫队战疫英雄奖为他们颁发20000元正能量金
有情有义,无所畏惧,温暖一座城。互帮互助,相信国家,努力撑下去。万分致敬,送给守护武汉家园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