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刚来到东立医院,就给周筱风来了个下马威。
先是指责周筱风不负责任,让患者不幸离世;再是质疑周筱风误诊,耽误了患者救治时间。
周筱风面对如此大敌意的林逸,丝毫没有心慌,而是用真相和证据来力证清白。
林逸在没有做CT检查的前提下,自作主张为一名患者做了开胸手术,违背了医院的规定被停职处分。
因为科室人手不够,周筱风只能带着林逸去坐诊帮忙。
一位患者因为胸疼来看病,周筱风只用了听诊器就判断出了患者心脏有问题,而且只让患者做了心超。
周筱风的操作让林逸很惊讶,一个听诊器就能听出心脏问题,也不用做别的检查?
周筱风只用一句话回应林逸“把患者交给机器,那叫临床医学”。
也正是这个听诊器告诉林逸,为何周筱风会成为东立医院众多医生中的佼佼者。
那么,接下来结合影视剧和大家聊一聊《问心》的故事。
“不会夹着尾巴做人”的林逸林逸从上学开始就被周围人称为“天才型医生”,再难得手术只要看两遍就会牢记于心。
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主任医师。
正是被“天才”两个字包围的林逸,脑海里潜意识有了骄傲自大的心理,他认为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可以闪闪发光,用高超的技术就可以获者自己想要尊重。
在林逸的信念里,做错就要指出来,什么职业道德和百年传承信念,在他这里都没有用,他要做他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这样才是合格的医生。
当他第一次口无遮拦怒怼周筱风的时候,周筱风没有选择和他对峙,而是给予他最基本的尊重,用周筱风的话来说,他们应该是战友,而不是敌人。
周筱风在成为组长后,并没有翻旧账,而是想要改变林逸,希望他能做一个成熟的医生,而不是自以为是做一些冲动的行为。
说到底,林逸还是太年轻,没有经历过现实的捶打。
太想成为好医生的林逸林逸虽然傲慢自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好医生。
林逸早期实习的时候,一名患者曾无效救治离世,这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
至此林逸发誓要尽全力救治患者,每个患者都要能从手术室活着走出去。
所以,林逸较真周筱风,觉得他不负责任,没有切实的为患者着想。
林逸的做法,是可以被理解。他也是出于对患者的负责。
就比如,他为了给患者生还的机会,冒着被处分的危险给对方做了手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让对方活着。
林逸太想做一个好医生,接受不生死分离的场景,这会让他有内疚感,对自己的学术产生怀疑,所以他拼命的想要他手术刀下的每个人都活着。
但是林逸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自私,他容易把自己思维强行加载别人身上,做不到换位思考,而且没有团队意识,在一场手术中,是需要很多医生和护士配合的,在为患者的负责的同时,也要为身边的“战友”负责。
周筱风问林逸:如果你得知你团队的伙伴因为你一起被责罚愧疚吗?
林逸点头。
周筱风:那么就记着这份愧疚走下去。
周筱风为何优秀?周筱风的性格沉稳,遇事不慌不忙。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急不躁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
别看周筱风是个心外科医生,他其实也很擅长,只是在就业选择他选择了外科。
在周筱风认知中,作为医生除了有精湛的医术,也要饱读诗书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所以,只要没有手术和坐着,他都会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去学习更多知识,以防在日后面对不同的患者。
在外人眼中,周筱风参加的比赛都是升职和荣誉。
实际不是,他用精湛的技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医疗水平,周筱风的格局远我们想象要大。
周筱风优秀还体现在他的谦虚。
无论他和谁相处都是一副谦卑的样子,不会与同事发生争执,对患者尽心尽力。
面对学术上的问题,他不耻下问。他允许别人对自己质疑,他觉得这样才进步改正存在的问题。
做人最难的是什么?贵在清醒。
反问,当医生真是为了五斗米折腰吗?答案:并不是。
要知道,现实中培养一个好医生至少需要十年多的时间。
他们用各种实践和经验来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不问得失,只问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