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农民将军甘祖昌,觉得评师级太高了,向上申报后又提了半级

家琦说科 2024-10-18 10:49:14

1955 年,甘祖昌在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位上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上,他英姿飒爽,眼中满是自豪。当他回到家中,却对妻子袒露心声:“与那些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老战友相比,我所做的贡献实在是微乎其微,组织给予我的荣誉实在是过高了。”

此后,他屡次向组织请求批准自己回到江西农村务农。甘祖昌为何在获授军衔后仍对自身地位感到不安?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

甘祖昌将军于 1905 年 3 月 23 日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 岁时,在舅父的资助下,他得以进入私塾读书,可因家境贫寒,7 岁半时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地主家打工。9 岁时,他在地主家做长工,一次挑粪时,因饥饿与过度劳累,他不慎摔倒,竟遭地主用木棍打得昏厥过去。

1926 年,甘祖昌积极投身农民协会工作。1927 年 7 月,省农民协会负责人方志敏来到莲花召开群众大会,甘祖昌借此机会向方志敏请教问题。次年 8 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交通员,频繁往返于萍乡与地下党组织之间,并在坊楼浆山秘密筹备修械所。

1928 年上半年,他出任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同年 8 月,甘祖昌被任命为莲花红色独立团的军需处长,从此开启了后勤工作生涯。1931 年 12 月,他成为湘赣省红军兵工厂的副科长。

长征时期,兵工厂编入红六军团工人连,甘祖昌担任司务长,负责行军队伍的食宿安排。在艰难的爬雪山过程中,他因体力不支瘫倒在雪山顶,幸得任弼时牵来一匹马,才得以安全下山。抵达陕北后,甘祖昌任红二方面军补充团供给处主任,并兼任红六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甘祖昌被任命为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的 359 旅供给部部长,负责后勤保障与物资供应,他参与了重要的中原突围战役。1946 年 11 月,他调任晋绥军区第二纵队 359 旅供给部部长,继续在后勤领域发挥才能。1947 年 7 月,甘祖昌又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后勤部部长,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关键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甘祖昌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新疆,他被任命为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任供给处长和财务处处长,之后晋升为后勤部部长。新疆的民情与产业结构独特,与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建国初期,当地战士和多数百姓生活困苦,副产品极度匮乏。

甘祖昌作为一名后勤工作经验丰富的军队干部,经过观察分析,想出一个创新办法,并向上级提交报告:新疆盛产羊毛,然而在反动派统治时期,百姓遭强买强占,纷纷藏匿羊毛。如今我们可以宣传国家政策,鼓励百姓用羊毛和粮食开展边贸,从苏联换取急需的副产品,以改善经济与生活条件。

甘祖昌的提议得到组织认可并顺利推行。他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参与对外洽谈,细化贸易流程。通过这一举措,新疆百姓用羊毛和粮食换来了茶叶、盐、布等生活必需品,迅速活跃了当地经济,甘祖昌及其后勤供给部门因此赢得了军民的一致赞誉。

就在甘祖昌准备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关键时刻,悲剧却降临。西北内陆仍潜伏着反动分子,建国初期他们极为猖獗。1952 年,甘祖昌在调运物资时,经过一座被敌人事先破坏的木桥,运输车辆发生翻滚,甘祖昌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经紧急抢救,他虽保住性命,但脑内出现大面积淤伤,无法根治,上嘴唇碎成三片,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一直困扰着他。尽管身体伤痛缠身,他内心却始终不安,觉得自己在工作及对人民的贡献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他不愿因伤病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努力工作,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

1954 年,为推行军衔制,中央决定在部队内进行级别评定,以使未来的军衔评定更规范。这一年,甘祖昌将军作为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被评定为正师级干部。这个级别通常对应少将或大校,但甘祖昌却感到不安,认为自己的贡献远不及此级别所代表的成就。他写信给上级,明确表示:“我不同意!”

他向组织提出辞职申请,希望回到故乡做一名普通农民,过简单的生活。对于他这突如其来的辞职请求,组织未予批准,反而将他提升一级,变为正军级,并于 1955 年授予他少将军衔。获得这一荣誉后,甘祖昌仍觉得自己不配。他不断向上级提交报告,恳请辞职,强调自己无法继续影响军区工作,期望回归田野,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甘祖昌级别较高,军区无法做主,便将他的情况上报中央。时任全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专程前往新疆视察,并约见甘祖昌。甘祖昌向他阐述了自己的计划,表达了对家乡和农村的深切关怀,认为自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决心带领全家返回江西莲花县务农。

萧华上将面露忧色,认为此决定过于冲动。他指出,甘祖昌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返回农村,且农村医疗条件不如新疆。他警告说:“医生建议你努力争取活到 60 岁,回到老家后,谁来保障你的健康?” 但甘祖昌心意已决,坚决请求批准辞职。

最终,解放军总部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但为保障他的生活和医疗待遇,仍按原标准发放工资和补贴。萧华严令甘祖昌回乡后,不得从事超出身体承受范围的重体力劳动。甘祖昌答应后,带着十四口之家离开部队,回到莲花县开启新的生活。

甘祖昌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考虑到他开国少将的身份,欲为他拨款建造新房,以符合其军衔待遇的住房条件。然而,甘祖昌却婉拒了这一好意,选择与两个弟弟及其家庭挤在一栋老宅里。随着家中人口增多,老房子愈发拥挤,他决定带领全家动手制砖做瓦,建造了一座普通民房。

甘祖昌常对人说:“我是回来种田的,不是回来当官做老爷的。” 他回乡后,新疆军区派来一名警卫员跟随,但不久,他便对警卫员说:“我是回家当农民的,你再跟着我不合适。” 他坚持让警卫员回去。军区几次提议为他配备一辆小车,方便出行,他依然拒绝,长期以来,他都是步行工作,甚至去县城开会也选择步行。

甘祖昌回到家乡后,始终保持着红军老战士的艰苦朴素作风,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他为自己设定了严格的生活标准: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他养猪种菜,就连抽的烟叶也是自己种植。但他却将 70% 的工资收入捐赠给家乡建设事业,积极支持地方发展。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回乡后决定重操旧业,继续从事教师工作。她下定决心后,毫不犹豫地前往县文教局自荐。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龚全珍相信自己的经验足以在学校中占据一席之地。于是,她背起铺盖卷,带上干粮,踏上前往县城的路途。如今回想起来,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为何一次出门要准备得如此充分。其实,从沿背大队到莲花县,足有 25 公里路程,当时的交通条件只能依靠步行。

在县城,龚全珍见到了文教局局长,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局长了解后,决定将她安排在莲花中学任教。由于该校当时不缺语文老师,局长询问她是否有其他意向。龚全珍提及自己的家在坊楼,局长告诉她,坊楼附近正要新办一所学校,缺少教师,询问她是否愿意去那里工作。于是,龚全珍前往离家不远的新学校任教。

在新学校,她平时住在学校,休息时回家。因教师人数不足,龚全珍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她从普通教师逐渐晋升为校长,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

退休后,龚全珍全心全意照顾家庭,陪伴在丈夫甘祖昌身旁。她的悉心照料伴随甘祖昌一生,直至 1986 年 3 月 28 日,甘祖昌病逝,享年 81 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甘祖昌仍心系农业,他嘱咐家人:“领了工资…… 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和化肥支援农业……” 他的奉献精神与对事业的坚定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

从甘祖昌离开军队到 1986 年去世,除去必要的家庭开支,甘将军几乎将所有的钱都回馈给了家乡和百姓。百姓亲切地称他为 “农民将军”。在他愉快的劳动生活中,甘祖昌创造了一个 “医学奇迹”:尽管医生曾预言他活不过六十岁,但他却健康地活到了 81 岁。

0 阅读:0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