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正是影院热闹的时候,一众新片竞相上映。
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观众们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哪吒2》,一部预售票房并不高的国漫动画片,竟然以破百亿的成绩傲然登顶。
而就在这时,姜文的一番话让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的故事如此曲折。
说起如今的电影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那些新生代的百亿票房导演,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
你是否知道,导演《哪吒2》的饺子,本来是一名医学工作者?
饺子原名王晨,选择弃医从影,完全是因为对动画的热爱。
没有基础,他硬是靠自学软件,整整在家里研究了近四年。
最艰难的时候,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郭帆的导演梦起得更晚,他本来是海南大学的法学生,资历和导演八竿子打不着。
但他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理,靠着几近疯狂的自学精神,顶着诸多不解和压力,用一部《流浪地球》跻身百亿票房导演的行列。
这些“半路出家”的导演们,不靠背景,不靠人脉,凭借的是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在他们背后,也许是数不尽的孤独和磨难,但就是这股韧劲和坚持,让他们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哪吒2》的奇迹,从5年打磨出来的万条锁链开始想到《哪吒2》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艰辛过程。
这部动画片的制作团队,共有4000多名动画人,投入了五年时间进行打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影片里一个叫“陈塘关大战”的场景,镇压在海底的怪兽倾巢而出,每个怪兽身上都绑着铁链。
为了实现上万条锁链在空中错落有致的飘逸效果,特效团队研发了四个月。
这样一个镜头,从设计到完成,几乎耗费了无数心血。
用饺子的话说:“要想做好作品就必须打磨,时间是省不了的。
”《哪吒2》能够获得高票房,是因为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只为了观众的口碑。
可惜,任何一部电影在商业大环境中的表现都有两面性。
就如同《哪吒2》的成功,哪怕票房傲人,但面对传统资本的压迫,饺子仍然显得孤单。
导演乌尔善的《封神二》,动辄号称投入10亿成本,但最终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观众走进电影院时,看到的却是粗糙的特效和陈旧的剧情。
这与其说是观众的不买账,不如说是国产电影面对资本的困局。
相比起来,《哪吒2》因为是动画片,演员成本大大压缩,省去了流量明星的高片酬,制作经费透明清晰。
每一帧特效的花费,观众都能感受得到,正因为如此,才收获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姜文戳破真相:拍电影,不是为了资本的局姜文曾在访谈中坦言:“拍电影有些人是为了上市,为了股票。
”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一些影视作品背后的冷冰冰的资本运作。
当电影变成一场金融游戏,目标已不是观众,而是那些奉献在背后的资本。
当这样的初心得不到观众的共鸣,电影的质量自然就堪忧。
《哪吒2》的成功源于它摆脱了资本的束缚,真正立足于观众需求,专注于作品本身。
回到姜文的那番话,我们能看到电影行业的两面性:一边是资本操控下的产品,另一边是用心制作的艺术。
观众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不愿为粗糙电影买单。
当电影制作回归本心,摒弃浮华,用真心打磨每一帧画面,观众自然会以真金白银回报。
饺子导演和他的《哪吒2》,无疑是一场革命的象征。
他用5年的坚持,让大家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期待。
希望更多的导演能如他一般,踏实做事,精雕细琢,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世界。
正如饺子所说:“用真心来换真心。
”只有这样,电影艺术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愿未来的每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愿更多的“饺子”们,在资本的夹缝中坚定自己的道路,为观众带来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一起期待,电影的春天,更加绚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