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观察者网发布的视频,标题叫“拆解北大专家暴论”,作者(没有署名)以“讨伐”的语气,驳斥了冯玉军教授最近对乌克兰战争的评论。先是批今年四月刊登冯教授文章的刊物《经济学人》,是“既不经济,也不学术,更不当人”,又称冯教授的文章在简中网找不到,却在台湾媒体上找到了,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似乎在暗示些什么。
冯教授说,割地换和平是对俄罗斯的绥靖,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观察者网这位作者援引俄罗斯的观点反驳,说是北约东扩在先,俄罗斯则采取了30年的消极绥靖态度;冯教授说,只有公正的和平才是持久的和平。观察者网这位作者却举巴以问题为例,质疑公正和平的存在。他反问,巴勒斯坦人民生活在公正持久的和平中吗?
其实冯玉军教授最近对乌克兰战争的评论,并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次论坛上的发言稿。这份文稿之所以不好找,是因为它发表在微信公众号里,而国内信息孤岛的现状,导致无法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到社交平台的内容,包括公众号文章。冯教授这篇发言稿的原文链接我已放在文末。
现在还以“北约东扩”为由为俄罗斯辩护,其实有点过时了。连俄罗斯自己都不怎么讲这个话术了。当年北约又不是拿着枪逼迫俄罗斯周边的国家加入联盟。相反,他们全部都是自愿加入的,而且还非常积极,北约拒绝或拖延进程,他们还十分着急。北约东扩不存在威逼,利诱倒是有的。如果加入北约没什么利益,那些国家为什么要踊跃加入呢?
这些国家加入北约的动机是什么?北约不是欧盟,不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一个安全组织。加入北约,当然是有安全方面的关切,目的是希望获得北约的保护。
也就是说,东欧小国加入北约,正是为了防范俄罗斯的扩张。从前苏联到俄罗斯,东欧国家一直生活在大国博弈的阴影之下,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日益强势的俄罗斯对它们构成了新的威胁,它们不得不寻找保护伞。北约就是唯一可以给它们提供安全保护的组织。
那么,冯教授呼吁“公正持久的和平”有错吗?只看到俄罗斯轰炸基辅儿童医院,却没看到以色列轰炸加沙医院,这难道不是一种双标吗?这种论调我称之为“比烂主义”。我们说双标,是对同一件事情采取双重标准才叫双标,而以色列跟乌克兰明明是两码事,哪里来的双标?把以色列拿来跟俄罗斯比,不仅有为俄罗斯开脱的嫌疑,而且还是在比烂,好像别人做了坏事,你再做一遍就不算坏事一样。所谓的双标,是既说支持和平,反对侵略,又偷偷向侵略者卖武器,这才叫双标。
《经济学人》刊登冯玉军的文章
以色列袭击加沙医院固然不对,但以军入侵加沙的起因是哈马斯率先发起跨境恐怖袭击,杀害上千人,掳走数百名人质在先,随后又利用医院平民做盾牌。而乌克兰先前从未攻击俄罗斯,就因为乌克兰人想亲近西方就要挨揍,请问天理何在?
俄罗斯如果觉得以色列做的不对,更应该吸取教训,痛改前非,而不是反过来说,凭什么以色列可以,俄罗斯不可以?你如果觉得以色列不对,那应该做的比以色列更好,而不是比它更烂。在这种”比烂思维“中,最终你只能得出“丛林世界”的教训,当然会以为世上没有公正可言。
冯玉军教授说,乌克兰不可能割地求和,基辅秉持的是“以实力换和平”的方针,目标仍是恢复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际公认的俄乌边界。现在和谈,可能会给俄罗斯喘息重整的机会。因此,乌克兰绝不会重蹈“布达佩斯协定”、“明斯克协议”被肆意践踏,自己沦为大国政治牺牲品的覆辙。
我觉得冯是一名有良知的学者。今年初,冯玉军在开明书店出了一本书,叫《谁将接掌俄罗斯》。这本书聚焦后普京时代的种种可能性,没有大而皇之的抽象理论,而是深入剖析和普京在同一张桌子开会的高层人物。例如久明、米舒斯京、帕特鲁舍夫、谢钦等等,都是俄罗斯位高权重的实权派。当俄罗斯无法再支撑战争,这些人的抉择将决定俄罗斯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