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黑人那么多,俄罗斯很少?

爱吃的墨发发发 2025-01-08 10:19:16

如今黑人遍布全世界,许多西方国家还给黑人设置了专门的社区,就连我国广州也有不少黑人,官方统计是1.6万,但坊间流传有高达30万。

可唯独俄罗斯没有任何关于黑人的组织,甚至在俄罗斯就见不到几个黑人。

黑人究竟去哪了?其实早在60多年前,红场游行的时候就给出了答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农夫与蛇·——

别看现在俄罗斯没几个黑人,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时,苏联和非洲经过了一段蜜月期,当时有超4000名非洲黑人来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留学。

当时的苏联政府可以说对这些黑人留学生非常宽容,不仅食宿免费,还给他们发了高于本地学生2倍的补助,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他们的以怨报德。

这些黑人并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反而迷上了喝酒,而且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在校园内外寻衅滋事。

当时的苏联社会风气还是相对保守的,可这些非洲留学生却公然在校园里对着苏联女性吹口哨,有的还动手动脚。

更有甚者,他们整天穿着四角内裤在校园里晃荡,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把原本宁静的校园搅得乌烟瘴气,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学校的领导们实在是无法容忍了,于是联名写信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详细地反映了非洲留学生在学校里的种种不良行为,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赫鲁晓夫收到信后,立即派人展开调查,这才得知,当时苏联外交官在非洲招收留学生时,由于非洲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学历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一些低学历混子混入了留学生队伍,导致了如今的种种问题。

可赫鲁晓夫深知,当前冷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如果此时将这些非洲留学生驱逐回国,无疑是把他们推向了美国的怀抱。

权衡利弊之后,赫鲁晓夫无奈地做出决定,要求学校领导多担待这些留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约束,尽量化解矛盾,维持现状。

学校领导虽然满心无奈,但也只能遵照上级指示执行,此后,即便有本国学生报告非洲留学生寻衅滋事的事件,领导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学校的忍让让他们更加猖狂,他们不仅频繁逃课,而且还走出校园,到当地的街区闲逛,稍有不如意,就对附近商店进行打砸抢烧,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对于那些拒绝他们无理要求的苏联当地女性,他们就会恶语相向,吐口水等,行为极其恶劣。

这下子,有着战斗民族的血性的苏联民众可忍不了了,据当时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有好几起黑人和苏联人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苏联人与非洲留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红场游行·——

1963年12月,一个名叫阿多的非洲留学生被发现死在了郊外,立刻引发了非洲留学生的愤怒。

苏联当局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展开调查,经过了解,这名叫阿多的学生平日里就嗜酒如命,几乎每隔一天都会到郊外的酒馆喝酒。

据郊外一家酒馆的老板回忆,前一天晚上,阿多像往常一样来到酒馆,一进门就嚷嚷着要酒,几瓶酒下肚之后,他摇摇晃晃地就往门外走,老板找他要酒钱时,他却甩了老板一巴掌。

老板很是愤怒,可他又怕跟阿多纠缠会耽误其他客人的生意,只好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他推出了酒馆。

老板心有余悸地说,当时阿多显然已经喝了很多,走路都不稳,出门没几步就消失在黑暗中了,真不排除他会晕倒在路边被冻死,而警方这边的尸检结果也表明,阿多确实是失温而死。

可非洲留学生们却对这个结果完全不买账,他们坚信,阿多是被苏联人故意害死的,这是一起严重的 “种族歧视” 事件。

怀着满腔的愤怒,非洲留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他们高举着标语,高喊着 “还我们公道”“反对种族歧视” 等口号,要求苏联政府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果只是一场单纯的游行示威也就算了,可是在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些情绪激动的留学生,开始趁机抢劫路人,甚至还对无辜的路人进行殴打,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

在这场群架中,数十名苏联人被卷入其中,有的被打得鼻青脸肿,有的甚至骨折住院,就连那些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也遭到了殴打。

面对这个混乱的局面,赫鲁晓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动用军队进行镇压,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国际风波,可如果不采取措施,国内的社会秩序将无法维持。

就在他犹犹豫豫之时,一些苏联的高管站了出来,他们表示,这几年来,苏联为了培养非洲留学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陆陆续续培养了 1000 多名非洲留学生。

可结果呢,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在毕业之后,带着从苏联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竟然跑到美西方去了,苏联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赫鲁晓夫最终还是决定派军队进行镇压,短短几个小时后,这些留学生就全被抓进了警察局。

——·驱逐出境·——

在经过简单的审问过后,苏联当局不顾这些留学生的忏悔道歉,毫不留情地下令驱逐了当时所有参加游行的人。

对于那些没有参加游行的非洲留学生,则对他们实施了极为严格的行为规范,包括严格的上下课签到制度,穿着也要端正,而且要求他们晚上必须按时回宿舍休息。

可这些非洲留学生早已散漫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些条条框框,于是没过几年他们就灰溜溜地回国了。

到了近代,当年的红场游行事件早就没有人再提了,可是在俄罗斯的街头巷尾依然很少能看到黑人的身影。

一方面是因为,如今的俄罗斯更加注重本国学生的发展,对于外国留学生,尤其是非洲留学生,不再提供免费的食宿、高额的补贴和宽松的入学政策,俄罗斯的留学吸引力大大降低。

而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而且冬季漫长,对于习惯了热带气候的非洲人来说,也是很难适应的。

苏联和非洲留学生之间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各国文化、社会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在进行交流合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并尊重这些差异,从而减少矛盾的发生。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艺术加工,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