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晋侯苏钟
尺寸:高22-50厘米
年代:西周
用途:乐器
来源:1992年山西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收藏: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批次:2002年第一批

晋侯苏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套编钟,共16件,于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其中十四件在上海博物馆,两件在山西博物院。

晋侯苏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大钟为一组,高分别为49、49.8、52、44.7、32.7、30、25.3、22厘米,纹饰浅而细,小型为一组,高分别为50、49.5、51、47.6、34.8、29.9、25.9、22.3厘米。


两组编钟有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其中一组来自西周晚期,另外两组甬钟则早于西周晚期。这套编钟可能是晋侯苏收集而来的,也可能是在战争中俘获而来的战利品。

1992年8月,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被盗掘,大量随葬品被盗往国外,其中14枚甬钟流落到香港古玩肆中;同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后期编号8号墓中出土了两枚甬钟,上面铭文分别为:“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兹钟”;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至此,14件西周晋侯编钟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甬钟藏于山西博物院。



晋侯苏编钟的价值不仅在音乐上,还在于纪事编年上。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铭文全部为錾刻,为西周青铜器首见,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故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进行中,晋侯苏钟成了周厉王时期的标准青铜器,为解决西周纪年的难点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成为了确定西周王年的一个重要定点,价值非凡。因此,晋侯苏编钟无论在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上都堪称国之瑰宝。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