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生死瞬间的决定,往往成就了历史的转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时候一线指挥官的命令,就能决定成败。
当他们艰难地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眼前是难得的喘息机会,战士们本以为能暂时撤退,准备迎接下一场生死挑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旅长却突然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给我打回去,全歼日军!”这一决策,究竟是出于战略考量,还是因某种更深层的原因?在那紧张的时刻,战场上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变故?
正文:
“兵贵神速"这句话,恐怕没谁比新四军更有发言权。1941年的盐城地区可以说是战火纷飞,新四军和日军你来我往,耍的都是心理战。

眼瞅着日军疯狂“扫荡",新四军军部也不含糊,直接来了个金蝉脱壳,把盐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吓得日军一顿好找,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要知道,新四军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纵横驰骋,屡建奇功。这次北上盐城本就是为了支援苏中的抗日斗争,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打得日军晕头转向。
可见新四军军部的调兵遣将也是有板有眼,即便是在如此紧要关头,也能临阵脱逃,让敌人大伤元气。
不过,这场战斗还远没有结束。日军虽然一时被耍得团团转,但他们可不是吃素的。既然发现了新四军的踪迹,就一定要把他们挖出来,而且是连根拔起。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此展开。
这下他们可不乐意了,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追上去把新四军一网打尽。结果1师2旅和3师8旅早就溜之大吉,只剩下3师7旅还在原地蹲着。
这个时候,7旅长彭明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保护军部安全撤离的重任就落在他们头上。彭明治是个久经沙场的军人,对于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他心里也清楚,这次任务绝非易事。新四军军部好不容易才从盐城脱身,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出点岔子,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更何况,日军的“扫荡"还在继续,形势依然严峻。彭明治必须要沉着应对,确保军部的安全。他马上召集部下开会,分析敌情,部署任务。

大家都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而且必须要打赢。彭明治身先士卒,亲自督战,鼓舞士气。7旅上下一心,斗志昂扬,誓要完成任务,为新四军军部保驾护航。
雨下个不停,7旅的弟兄们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但谁也不敢喊一声苦。这场仗打了两天两夜,好不容易冲出重围,一到建阳镇,战士们恨不得抱着锅就开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刚吃上两口,外面就传来了枪声。原来不远处有个日军据点,早就盯上他们了。
饥饿和劳累似乎已经成了新四军的家常便饭,但他们从不言弃。这支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红心向着党,向着革命。
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们,再多的敌人也打不垮他们。就拿这次突围来说,本来已经筋疲力尽,又饿又冷,可一听说日军来了,立马就来了精神。
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冲出去,和鬼子拼个你死我活。可彭明治心里清楚,贸然出击只会自取灭亡。他必须要稳住阵脚,见机行事。
于是,彭明治一边安抚士兵情绪,一边派人侦查敌情,寻找时机。他知道,胜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神出鬼没的日军彭明治一听枪声就明白情况不妙。侦察兵刚回来汇报,日军500余人已经杀到镇子外面,再这么躺着不动就等着全军覆没吧。
没办法,彭明治只好下令收拾铺盖,准备突围。其实彭明治心里也没底,对方有500多号人,自己这边能凑齐的战斗力不过200来人。
更何况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弹药也所剩无几。真要打起来,胜算几何还很难说。但眼下已经容不得彭明治多想了,时间就是生命,犹豫就会败北。
他当机立断,下令部队隐蔽,伺机反击。同时派出一支小分队,专门牵制日军。这一招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要在明处做做样子,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好给自己赢得喘息之机。
果然,日军见状,立刻调转枪口,朝着小分队疯狂扫射。借此机会,彭明治指挥大部队迅速撤离,躲进了附近的山林。
日军虽然发现了异常,但一时也拿不准新四军的具体方位,只好四下搜索。而新四军就像是融入了大自然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日军哪有那么好对付。仁川次郎虽然狡猾,但也有两把刷子。他先派人潜入镇子,自己带着大部队在后面紧随。
好死不死,他的先头部队正好遇上两个女兵。这俩妹子胆子不小,一见敌人就喊,虽然被当场制服,但也惊动了巡逻的王东保政委。
仁川次郎是何许人也,岂容新四军如此小觑。他见先遣队遇袭,立刻知道不妙,赶紧下令全军戒备。可恶的新四军,竟然在这种地方设伏,实在是太阴毒了。
仁川次郎恨得咬牙切齿,誓要把他们碎尸万段。但他也知道,新四军狡兔三窟,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仁川次郎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多方围剿,务求一举歼灭敌人。
他麾下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对这种场面早就驾轻就熟。只见他们迅速散开,四面八方朝着镇子合围。
枪声,炮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整个建阳镇仿佛成了修罗场,血雨腥风,尸横遍野。新四军虽然寡不敌众,但也不甘示弱。

王东保政委更是冲锋在前,带头痛击敌人。这个满脸彪悍的汉子,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狠劲。手里的驳壳枪仿佛跟长在了他身上似的,一枪一个准,打得日军连连败退。
王政委好歹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主,抬手就给了两个日本兵两枪。这一下可好,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镇子里外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但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扭转战局的。当务之急是要立刻通知彭明治,合力破敌。于是,王政委一边指挥部下垫后,一边派人去找彭明治。
幸好彭明治早有准备,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增援。此时的建阳镇已经是一片火海,枪林弹雨中,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彭明治见状,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全军出击,誓要血洗日寇。战士们一声吼,拼死冲向敌阵,手里的刺刀闪烁着冷森森的寒光。双方混战在一起,刺刀见红,肉搏厮杀。
血流成河,惨叫连天。多年后,当地百姓仍然对这一幕心有余悸。那一天,建阳镇的地面被血染红,无数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硝烟战火之中。
旅长果断反击眼看着日军越来越多,火力也越来越猛,彭明治赶紧下令19团断后,21团保护军部,20团带头突围。
本来按照这个部署,7旅应该能跑得飞快,可彭旅长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杀个回马枪。彭明治是个有经验的指挥官,他对战场形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表面上看,日军攻势凶猛,似乎势不可挡。但彭明治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首先,日军的炮火虽然密集,但却缺乏章法,更像是在漫无目的地扫射。
其次,敌人在进攻的同时,也在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能抓住时机,集中兵力反击,未必不能扭转败局。想到这里,彭明治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当即召集几个心腹,商议作战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这样不仅能打乱敌人的部署,还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

彭明治听后连连点头,对部下的英勇和智慧感到无比欣慰。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原地待命,随时准备反击。一时间,枪炮声戛然而止,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宁静。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彭明治心中明白,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突围也太顺当了点。仔细一听,日军的炮声似乎不太对劲。犹豫了几秒,彭明治一拍大腿,下令所有人原地待命,准备反击。
其实,彭明治的判断是正确的。日军之所以进攻得如此猛烈,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仁川次郎这次带出来的补给本就不多,又打了这么久,早就捉襟见肘。
再这样下去,别说歼灭新四军了,恐怕自己都要先垮掉。可仁川次郎是个不服输的主,他宁可拼个鱼死网破,也不愿意半途而废。于是,他咬紧牙关,叫嚣着要和新四军决一死战。
殊不知,这正中了彭明治的下怀。彭明治一看敌人有心无力,马上下令发起全面反攻。只见新四军战士们犹如猛虎下山,迎头痛击日寇。
仁川次郎猝不及防,顿时乱了阵脚。可战况激烈,容不得他多想,只能硬着头皮应战。双方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炮火,枪声,刺刀,肉搏,各种场面轮番上演。
整个战场血雨腥风,尸横遍野。那一天,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段不朽的历史。那一天,新四军将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宁死不屈"。
这一下可把大伙吓坏了,好不容易逃出来,这会儿又要回去送死啊?可不管心里怎么想,彭旅长的命令就是军令如山。
只见三个团的兵力一个闪身,又重新围住了建阳镇。其实大家伙心里也明白,这场仗不打不行。虽然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但谁也不愿意让敌人称心如意。
再说了,新四军的勇敢和意志早就堪称一绝,区区500个鬼子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战士们的斗志一下子就上来了。只听一声令下,三个团的部队立刻向镇子发起了猛攻。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鏖战正酣。
新四军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浑身是胆。有的赤手空拳,徒手搏击:有的举着刺刀,直捣黄龙;有的端起机枪,疯狂扫射。
总之,各显神通,招招制敌。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在这股气势面前也不由得心生畏惧。仁川次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可奈何。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如同被镰刀割倒的麦子。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叫做“藕断丝连",什么叫做”破釜沉舟"。
惊慌失措的日军仁川次郎万万没想到,眼看着就要得手了,怎么新四军又杀了个回马枪呢?这一下可把他吓得不轻,本来还指望一举歼灭那点可怜的兵力,谁知道人家来了个釜底抽薪。混乱中,他的战马被炸死,只能和手下的小兵一样,四处逃窜。
仁川次郎虽然狡猾,但毕竟是个军人,眼见大势已去,也只能选择撤退。可问题是,往哪儿撤?新四军三个团的人马已经把建阳镇围得水泄不通,想突围谈何容易。仁川次郎一边指挥部队抵抗,一边绞尽脑汁地寻找突破口。
突然,他灵机一动,命令手下放火烧镇,想借乱军心,趁机逃走。说干就干,只见滚滚浓烟瞬间吞没了整个建阳镇,火舌凶猛地舔舐着房屋,发出毕剥的响声。
新四军战士们被呛得睁不开眼,一时间有些慌乱。彭明治见状,赶紧下令疏散百姓,自己则带人冲进火海,直扑敌军。
日军士兵本就心虚,这会儿更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仁川次郎眼看部下溃不成军,也只好认栽,夹着尾巴逃之夭夭。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了新四军的实力。
可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彭明治就等着他们这帮鬼子自投罗网呢。等到他们突破了21团的防线,又一头撞进了19团的火力网。

瞬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鬼子们死的死伤的伤,全都成了新四军的俘虏。对新四军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来说,歼灭500个日军不过是家常便饭。
何况这次他们还占尽了天时地利,岂有不胜之理。只见新四军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一鼓作气,直扑敌阵。刺刀,子弹,手榴弹,样样不离手。
转眼间,日军的防线就被彻底攻破,仁川次郎的部队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残肢断臂,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建阳镇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彻底沦为了日军的葬身之地。然而,对于新四军将士们来说,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战斗。
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那些血与火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但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革命理想的力量,是民族自强的信念。因为他们深知,只要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结语:这一仗打得新四军可谓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不说,连敌人的据点都一并端了。里面的军需物资应有尽有,不仅解决了给养问题,还给部队补充了弹药。
尽管经历了几天几夜的苦战,新四军将士依然斗志昂扬,个个儿精神抖擞。特别是彭明治,这位率部屡建奇功的名将,更是意气风发。
更重要的是,日军这次损失惨重,等于前功尽弃。想要“扫荡"新四军的计划彻底破产,盐城也就暂时安全了。
如果说彭明治给新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那这次反击无疑就是他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