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雷达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方式与记录
双通道雷达的辐射功率除与天线长度、频率、电流有关外,还与周围介质的本征阻抗密切相关。本征阻抗高的介质中辐射功率大。钻孔中不同深度的含水量不同,本征阻抗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辐射功率随之减少。在频率40MHz左右时,干燥岩体的本征阻抗约150Ω,含水岩体仅为70ῼ(见图1)。这就是说,同一雷达天线在干燥岩体中的辐射功率相当于含水岩体的两倍,这自然会影响接收点的幅值。可以想见,实际钻孔中岩体的含水量是变化的,雷达的辐射功率也会随之变化。
图1采用双通道雷达同时记录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通过比较和归一化,确定电磁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准确走时和幅值的衰减,为CT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双通道雷达在数据采集时,一个通道记录发射信号,另一个通道记录接收信号。自动读取两个信号的极大值的幅值和时间,通过比较计算衰减量和旅行时,消除了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不稳定的影响,得到准确、可靠的衰减和时差。其观测方式如图2,雷达记录如图3。
图2 跨孔雷达观测方案图3双通道跨孔雷达记录图2为跨孔雷达数据的采集方式。共设计两个排列,第一个排列,发射天线在ZK1钻孔,从下向上逐点移动;接收天线在ZK2钻孔中,对应每个发射点,从下向上逐点接收。第二个排列,发射天线布置在地表,接收天线分别在ZK1孔和ZK2孔上部接收,目的是补充地表附近的交叉射线,消除剖面上部的虚假异常区。地表发射的点距可以适当放大。
图3为发射与接收信号的记录,上部是发射信号,下部是接收信号。需要说明,这里记录的发射信号是经过降压的,总幅值是该值的k倍,k值经测试给出。
双通道雷达衰减CT原理
目前电磁波跨孔CT研究多数使用衰减常数表征岩土介质的衰减特性。本文提倡使用趋肤深度作为表征岩土衰减特性的物理量。从本质上讲两者是等价的,互为倒数。采用趋肤深度的好处是不但可以表征介质的衰减特性,还可直接用以判断电磁波传播距离。岩土趋肤深度的变化范围很大,约有两个数量级。在选定的频段内,趋肤深度与电导率和电容率的关系如(7)式所示。
编辑趋肤深度与岩体的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电导率成反比,电导率的影响更明显。通过趋肤深度的差异很容易判定岩体的岩性与含水状态,为识别岩溶、断裂带等地质对象提供科学依据。
为简便又不失一般性,假定波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双通道雷达接收信号的幅值的衰减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Er为接收信号的幅值,Et为天线发射的幅值,R为发射点到接收点路径的长度,φ1与φ2分别为波的路径与两个钻孔轴线的夹角。雷达发射的功率比较大,记录的幅值Ep只是它的1/k,即有:
单条路径趋肤深度的求解方程为:
采集共有m条射线,测区划分成n个单元,组成单元趋肤深度为变量的代数方程组:
式中角标j表示射线序号,i表示单元序号;δi表示单元i的趋肤深度,Lij为单元内传播的路径长度,nj为射线j经由的单元数。
在满足射线数目m大于单元数量n的条件下,方程(12)有最优解,可用投影法或SART等方法求解。
以趋肤深度表示的衰减CT,数值变化范围从几米到几百米。含水岩体的衰减大,空洞区衰减小。在40MHz的频带下,岩溶含水带的趋肤深度在1-10m的范围;裂隙和孔隙含水体在15-20m的范围内;干燥岩体的趋肤深度在30-40m的范围;有张裂隙的干燥岩体的趋肤深度可在50-100m的范围内。根据趋肤深度的分布特征,可对松散层、裂隙岩体、岩溶填充物、含水带、断裂带等工程地质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5.3 电磁波速CT原理
电磁波速CT与衰减CT使用同一次采集的数据。前者利用波的走时,后者利用波的幅值进行成像。电磁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可表为慢度即波速倒数的积分:
其中vi为第i单元的波速,Tj为第j条射线的走时差, Rj为第j条路径的长度,nj为第j条路径经由的单元数。
通过求解单元波速方程组(13),获得波速CT图像。图像中的波速值变化在3cm/ns到30cm/ns的范围内。地下含水溶洞和暗河的电磁波速最低,为3-4cm/ns左右;裂隙与孔隙含水岩体的波速大约为5-6cm/ns;干燥岩体的波速在10-15cm/ns范围内;干燥的无填充裂隙岩体波速可达18-20cm/ns;大型岩溶空洞的波速最大到30cm/ns。根据这些规律可对波速CT图像进行地质解释。
将衰减CT和波速CT进行综合解释,对判断地质对象的属性与特征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除虚假异常的方法
CT技术的数学基础是Radon变换,简单说就是通过投影重建图像。这里的投影就是物理量沿路径的积分,重建图像就是反演区域内部物理量的分布。在跨孔雷达CT中,是通过对电磁波沿传播路径的走时和衰减的观测结果,反演钻孔间岩土介质的波速和趋肤深度的分布。按Radon理论要求,如果这个投影是全方位的,那么结果是唯一的,可靠的。
在跨孔CT的数据采集中,钻孔剖面的上、下部区域往往缺少采集点,射线的交角较小,近乎平行。为保证CT结果的可靠性,双通道雷达跨孔CT的处理软件对采集方案的三项指标规化和处理:
1) 区内各单元对应的射线密度,要求大于20;
2) 通过单元内射线的正交性,要求大于0.6;
3) 射线的条数要大于单元的个数;
射线正交性指的是单元内射线交角的最大正弦值。射线垂直时正交性等于1,平行时为0。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采集方案称为完备的采集系统,可保证反演结果的唯一性。软件通过对设计的观测系统的射线密度、射线正交性进行评估,给出修改建议。
为消除CT剖面上、下两处半弧形的虚假异常区,可以在地表增加发射点或接收点,进行井地联合采集(如图2);底部区域的改善的办法是加大孔深,将钻孔深度增加孔间距的1/2,把误差区排除在研究区之外。
同度物探结合工程需要研发出TST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软件、RDscan道路空洞探测系统、山地地震系同、SSP散射法采空区探测等产品,特别是创新的开发出了一系列隐蔽工程的质量无损检测手段,引领了工程物探发展的正确方向。双通道跨孔雷达的技术及应用也是行业技术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