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8日讯(通讯员刘姗姗)42岁女士左侧肢体无力,检查发现竟是脑梗死,医生仔细查找病因,锁定罪魁祸首是心脏卵圆孔未闭。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为其实施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手术全程无射线,消除了脑梗再次发作的隐患。
42岁的陈女士(化姓)是一名公司职员。一个月前,她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肌力减退,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经过磁共振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后续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却发现她的脑血管未见明显斑块。

心血管内科专家查看患者情况。通讯员马遥遥 摄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联合会诊后,考虑心源性卒中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医生为她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发泡实验,提示心脏存在由右向左的分流,考虑为心脏卵圆孔未闭。随后的经食道心脏超声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这个未闭合的“心眼”即卵圆孔,正是导致脑梗死的罪魁祸首。如果不进行干预,患者以后仍有再次脑梗的危险。
针对陈女士的病情,心血管内科陈曼华主任与科室专家团队全面评估和详细讨论后,一致认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将这个“心眼”及时堵上。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

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通讯员卢亚芳 摄
上周,由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叶平、副主任医师齐海军、主治医师谢寒等共同为患者实施了全程无射线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在经胸超声的引导下,专家团队将封堵器精准放置到卵圆孔未闭合处并释放,封堵器宛如一把撑开的小伞,成功将“心眼”封堵。术后超声提示封堵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
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曼华主任介绍,卵圆孔是胎儿左右心房隔膜上的一个小孔,出生后会关闭,如果3岁仍没闭合,即称之为卵圆孔未闭。这类人群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在剧烈运动、咳嗽、搬重物等情况下,左右心房会形成压力差,一些微小的血栓就会通过这个“小心眼”进入人体脑部,堵塞血管,是中青年脑梗死、偏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此项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为阜外医院潘湘斌院长国际首创,实现了不开刀、无放射线、无造影剂,避免对身体和肾脏造成伤害,而且突破了造影剂过敏、孕妇、肿瘤等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禁区。去年12月,随着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落户武汉市中心医院,此项技术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引进落地,使更多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获益。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