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在浙江余杭市瓶窑镇港东村,曾经热闹非凡的500平米别墅,如今安静得让人心疼。
曾几何时这里是全国首个"抱团养老"试验田,老年朋友们憧憬着以AA制共同生活、其乐融融的美好晚年。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昔日欢声笑语的娱乐室只剩下蒙尘的棋牌,偌大的餐厅里只有一块褪色的塑料桌布在诉说着往事。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充满期待的养老梦想,最终沦为了一场无疾而终的尝试?
一切要从2017年5月说起,就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朱荣林夫妇的一个奇思妙想,彻底改变了这座乡间别墅的命运。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朱荣林老师在当地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在他的学生眼中,这位英语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更是循循善诱、亦师亦友的良师。
他的妻子王桂芬也不是等闲之辈,曾担任工厂厂长的她,在管理方面可是有着一把刷子。
这对事业有成的老夫妻本可以在繁华的杭州市区安享晚年,却选择了回到朱荣林的家乡港东村。
儿子孝顺专门为他们打造了这座500平米的豪华别墅,光是院子就大得能开运动会。
可谁曾想这么大的房子住着住着,竟让两位老人生出了些许寂寞。
独居的日子虽然清净,却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
于是朱老师灵机一动:这么大的房子,为啥不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住呢?
这个想法一经萌生,就像星星之火在老两口心中越烧越旺。
他们精心设计了这个"抱团养老"计划:年龄要在60至70岁之间,身体要硬朗最好是当地人,这样好有共同话题。
别看朱老师年过八旬,规划起这事儿来,倒是一点不含糊。
房间要怎么分配、餐费要如何分摊、卫生该咋打扫,事无巨细都想到了。
王桂芬虽说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看着丈夫干劲十足的样子,也被感染得跃跃欲试。
这个看似大胆的想法一经公布,立马在当地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不少人都对这种新潮的养老方式充满好奇,毕竟在那会儿"抱团养老"这个词可是新鲜得很。
老两口的朋友们都说:"你们这是开创了先河啊!"
这话一点不假这还真成了全国第一个民间自发的抱团养老项目。
看着陆续有人来咨询,朱老师和王阿姨的眼睛里都闪着光,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个养老新尝试一经推出,立马吸引了一大波"银发玩家"前来"打卡"。
五年时间里前前后后竟然有30多位老年朋友来参观或短住,可以说是十分热闹了。
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71岁的蒋一纯导演莫属了。
这位老艺术家一来就给别墅装上了超大投影仪,还配了个专业级的卡拉OK设备。
没想到啊这一搞,养老院秒变文艺中心,老年朋友们的业余生活直接起飞。
每天清晨太阳刚露头,老人们就三三两两结伴出门,在田野间散步。
春天看油菜花开满地金黄,夏天听知了在树上放声高歌,秋天赏银杏叶片片飘落,冬天数腊梅暗香浮动。
中午时分厨房里更是热闹非凡。
老人们你切菜我洗菜,大家七手八脚愣是把平常的家常便饭,整出了星级酒店的架势。
有个老大爷曾经在饭店当过大厨,他那一手红烧鱼可是绝活,每次出锅那香味能把隔壁串门的老太太都馋来了。
下午茶时间才是最热闹的。
棋牌室里四个老爷子围着麻将桌,打得不亦乐乎。
"碰!""杠!""胡了!"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客厅的沙发上几位老太太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嗑,从孙子的成绩聊到邻居家的瓜。
珠宝店退休的老板常常会现场为大家鉴赏首饰,聊得眉飞色舞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打拼岁月。
晚饭后的文艺活动更是别出心裁。
蒋导演经常组织大家放电影,放完了还要搞个小型研讨会。
说起戏剧这些老年人可都是行家,七嘴八舌地点评,比专业影评人还要专业。
有时候几个老太太兴致来了,还会即兴开个K歌小会。
从邓丽君的《甜蜜蜜》唱到朴树的《平凡之路》,那叫一个代代传承、乐在其中。
每到这时朱老师就会站在走廊里,静静地看着这温馨的一幕。
他的眼里闪烁着欣慰的泪光,这不就是他梦想中的养老生活吗?
可惜好景不长这看似其乐融融的日子里,却暗藏着让人始料未及的"暗礁"。
就在大家以为这个养老模式会一直美好下去的时候,问题却悄悄地冒出了头。
说来也是人之常情,共同生活嘛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
可谁能想到最先让这个温馨家园出现裂痕的,竟然是那看似最公平的AA制。
"老张家今天又买了最贵的鱼,可到最后也就他自己在吃。"
"老李家人少可用的水电跟咱们家一样多,这钱能平摊吗?"
"值日表上我老是排大扫除,凭啥啊?"
这些小声的抱怨,一开始还压得住,可日子久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王桂芬每天都要费尽心思去调解这些矛盾,累得够呛。
她常常感慨:"这些老同志,一个个都是高知识分子,怎么在生活里反倒像个孩子似的?"
可最让她头疼的事儿还在后头。
有个老人家王桂芬三番五次劝他换双防滑拖鞋,可人家就是不听。
"我这一辈子都穿一次性拖鞋,也没见摔过。"老人家这样回怆。
结果可想而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老人在阳台晾衣服时一个趔趄,摔了个不轻。
这一摔不要紧可后面的事情却让王桂芬寒了心。
那位老人不仅没有反思自己不听劝告,反而要朱荣林夫妇赔偿几千块钱。
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捅了马蜂窝。
其他住户也开始对各种安全隐患斤斤计较起来,搞得整个别墅的氛围都紧张兮兮的。
"早知道会这样我们当初就不该搞什么AA制。"王桂芬常常在深夜里叹气。
可话说回来不搞AA制,难道让朱荣林夫妇两个老人承担所有开支吗?
这个两难的问题,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王桂芬的心里。
就在她绞尽脑汁想对策的时候,一个更大的考验正向他们夫妇俩走来。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朱荣林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胃下垂的老毛病又犯了,吃不下饭的他瘦得让人心疼。
王桂芬不得不放下管理别墅的担子,专心照顾起丈夫的饮食起居。
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了,就像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这个美好的养老梦。
一个接一个的老人选择离开,有的回家陪孙子,有的去投奔儿女。
最终王桂芬不得不做出了关停别墅的决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现在别墅大门紧闭,每天还是有不少老年人打来电话。
"你们那个抱团养老还在搞吗?""能不能再开放啊?""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
这些问题像一把把小刀,戳在王桂芬心上。
再看看现在的养老市场,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从东北到海南各式各样的康养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豪华装修、专人护理、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堪称老年人的"五星级度假村"。
可就是这么高大上的地方,一天动辄两三千的价格,着实让普通老年人望而却步。
王桂芬常常想自家这个"草根版"抱团养老虽然失败了,但至少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老年人除了基本的吃住需求,更渴望的是有人陪伴、有事可做。
"或许未来的养老模式,应该是社区+机构的混合型。"王桂芬若有所思地说。
看着满院子无人采摘的果实,她突然想到:"这不就跟我们的养老梦一样吗?看着诱人却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实现。"
这场始于理想、终于现实的养老实验,或许会成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注脚。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养老这个命题永远不会过时。
就像朱荣林常说的:"我们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总有人会成功的,对吧?"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