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标题,女演员的长相有多重要?看《剧名》里的谁(演员名字)和谁(演员名字)就知道了。
文章里多是拿演员的长相和出演的角色相互做对比,结果自然是颜值越高越受宠,毕竟看上去够养眼。

说句公道话,无论是女演员还是所塑造的角色,颜值高的确实更容易获得观众青睐,毕竟好看的花儿,没人会不喜欢,若是多少再有点演技加持,那无疑会被捧上天了。
再反观大众脸或是长相有些奇特的女演员,哪怕是演技再好,也会被很多人吐槽只会吹鼻子瞪眼,因为原本长得就没啥亮点,再加上面部表情又很难被一直控制在最佳状态,一旦稍微情绪管理失控,势必会看上去更不入眼,这种情况之下确实容易招惹来各种诟病,而长得好看的却能被找出一万种理由给予谅解。
所谓的颜值即正义,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

我并非在反对这种价值判断,毕竟人的长相越漂亮,确实能够诱发一种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想要亲近的意愿。
用心理学解释就是,具有吸引力的外表会引起他人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正强化”的效果,并能进一步引发“设法接近”的行为。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往往会对外貌出众的人更加宽容,像在求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尤其是女性朋友。
为此,一旦是哪个女演员长得过于奇特了,肯定是要被送上审判席的,甚至还会有人说,她根本不适合做演员。

前些日子《六姊妹》播出后,女演员辣目洋子因为长相足够奇特,刚出镜不久便招来了宛如枪林弹雨般的吐槽之声,你能说她的表演真是一文不值吗?
其实这都拜颜值过低所赐。我能够理解大家的追剧诉求,毕竟我也是观众,也想在赏心悦目的观影体验中找点慰藉,当然是漂亮姐姐越多越好了,可演员与角色的设定是需要相契合的,像何家喜那种不懂感恩,反倒是恩将仇报的角色,让辣目洋子来演才能更好地起到丑化作用,选角无疑是成功的。

再看眼下正在热播的年代剧《北上》,女演员李宛妲因为颜值出众,再加上所出演的角色性格好,懂得感恩,既自爱又仗义,为此获得了广泛好评。

作为女一号的白鹿,却是因为契合角色特意扮丑,从而招来了数不尽的批评声音,甚至有人吐槽她表演差劲,总是在不断地呲牙咧嘴,有的时候连说话都含糊不清,殊不知这亦是角色需要。

要知道,夏凤华一直就是这么“土”,不是我说的,是夏凤华的铁哥们谢望和说的。
夏凤华这个角色分明就是个假小子,从小到大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言行举止,都更倾向于男孩,否则谢望和他们也不可能直呼她“大华子”。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怕是像夏凤华这样的假小子型的女孩,稍微长大些自然也会爱美的,因为她的内心深处已经有了爱慕之人。
为了矫正牙齿,夏凤华带上了牙套,从此时不时喜欢咧个嘴,把牙套露出来傻笑。

其实这都是性格使然,再怎么爱美,也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假小子作派。
有时候说话含糊不清,那是夏凤华故意为之,只有在与亲近之人撒娇卖萌时,她才会这样,而不是对谁都这样。
说白了,当下的夏凤华就是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妞,再怎么想捯饬的漂亮点,都难逃认知上的局限,从而一直保持着不伦不类之风。
其实这也是为了日后角色的彻底改头换面,在提前营造视觉上的差异。通过自身的不懈打拼,就算是当初人人不看好的丑小鸭,亦是有机会蜕变成光鲜亮丽的白天鹅的。

白鹿不似辣目洋子,因为她的自身条件很好,否则也不会演了那么多的古偶大女主。
这次刻意扮丑,又是涂黑粉又是镶牙套的,可能一下子转变的太大,把一些不知底细的观众,一时给整蒙圈了,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吐槽之声。

夏凤华的底子同样很好,她只是不会打扮而已,等到真正需要做出改变时,形象立马就会拔地而起的,我们只需拭目以待好了。
李宛妲因为马思艺出圈,她肯定会难掩喜悦之情的,然而白鹿却是被不少人误解了,黯然神伤偷偷落泪也是难免,我都有些替她感到难过。
再说句公道话,夏凤华比起马思艺而言,这个角色的表演难度要大的多。混不吝的假小子,可不是哪个女演员都敢接的,更何况还需自损形象来扮丑。

我们不妨再换一种思维,单凭白鹿的长相,若是让她出演马思艺的话,你觉得出来的效果会不好吗?
马思艺这个角色只需端着点演就OK了,毕竟淑女不喜张扬,就算是有情绪波动较大的戏份,也只是偶尔出现那么一次两次,不似夏凤华那般作妖搞怪层出不穷。
李宛妲的整体表现,还是挺不错的,我不能说她是个花瓶,但更趋近花瓶般的角色,确实是最好演的,根本没法与白鹿的角色相提并论。
再者李宛妲比白鹿足足小了9岁,她的状态出演高中生相当占优势,所以才会看上去非常有眼缘,这是演员与角色适配度的问题,不代表演技如何。

欧豪饰演的男主谢望和,冷不丁瞅一眼总感觉怪怪的,同样是因为演员与角色的设定差太多所导致。
欧豪比白鹿还大两岁,三十出头的年龄出演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怎么会看着不出戏呢?

若说欧豪因为扮嫩,给观众造成了视觉上的一些不适,这一点我倒是有同感,但若说欧豪的演技不行,这就纯属无稽之谈了。
欧豪的表演,向来层次感十足亦很细腻,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表情管理都是相当到位,何来演技不行一说。
演员扮嫩的现象,在年代剧里较为普遍,这是由众多不可逆的原因所造成,前面文章里已经多次提到过,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最后顺便问一下,《北上》大家看了没,感觉如何呢?不妨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