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营一级编制一直是军队的标准编制,从古至今,衡量一支的部队的兵力都是用多少个营来统计,比如:明朝的千户就统率两个营的军事长官,而清朝地和方部队巡防营就是直接用营命名的军事单位。
营一级编制的标准人数就是500人,古代军事编制采用“五五制”每个营下辖五队,每队为100人。现代军事编制采用“三三制”每个营下辖三个连及一个营部连,每个连标准为120人左右,算上一些辅助人员差不多也是500人。
营一级编制标准采用500人是为了方便统计兵力人数,明朝的千户正好是统辖两个营1000人的军事长官,这里所说户指的军户,每一军户家里可以出一个人当兵吃军粮,当然子女是可以继承军籍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规定各省最多允许保留20个营10000人的部队编制。随后因为编练新军的影响,各省开始学习西方编制改造部队。每个省组建一个国防师与一个省防师。国防师是归国家指挥的野战部队,省防师是归各省自己指挥地方部队(类似武警部队)。
根据军事改革方案,各省20个营分成2个师,一个国防师与一个省防师,每个师下辖10个营。同时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就是5个营,全省的军事力量也就是两个师四个旅。
北洋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各省的国防师与省防师并没有严重界限,由于掌握军权的军阀要控制地方,所以国防师的师长会兼任各省督军,省防师的师长会兼任各省督办(二号人物),四个旅长会兼任地方镇守使,这也就形成了民国时期各省军阀势力的基本构架。
军改前中国军队普遍采用苏式“三三制”师级编制,标准步兵师下辖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同时师部下辖一个辅助兵种直属队,所以还是保持师下辖十个营的编制。当然步兵旅编制也是存在的,只是一直被叫做支队,步兵营改称大队,支队下辖一个五个步兵大队,所以支队其实是下辖五个步兵营的步兵旅。
军改前步兵营500人标准编制包括:三个步兵连(120人)一个营部连(140人),每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35人)一个连部排(15人),每个步兵班下辖三个三人步枪小组一个2人火力组,整个步兵班标准11人。
军改后的合成营编制包括:一个标准步兵营,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除了标准步兵营500人变化不大之外,坦克,炮兵,作战支援,后勤保障这些辅助兵种的人数及兵种都会越来增加,因为更多的科技技术武器会纳入现代战争体系中,比如:无人机。
军改后解放军部队组建合成旅,合成旅下辖4个合成营,同时还下辖炮兵营、侦察营、作战支援营、后勤保障营、防空营等辅助兵种营,如果把辅助兵种营看作一个整体辅助营,那么合成旅就是下辖四个一线作战有合成营与一个后方辅助营,正好也就是五个营。
解放军的编制内从来没有营部连、连部排之类的编制。
步兵不够毛子就在这上边吃了大亏
纯属250,还营部连。
二吊子货
都啥年代了,还大步兵思想,从古至今,战争都是拼的装备和财富,用人命填是赢的不了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