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放异彩,如今沦为“综艺咖”的演员:孙红雷可惜,魏大勋清醒
在娱乐圈,演员的标签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凭作品一步步攀上事业巅峰,也有人因“综艺”不小心跌落谷底,甚至被贴上“综艺咖”的标签,再难翻身。孙红雷、陈赫、魏大勋……这些名字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结果。演员到底该不该频繁参加综艺?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一个行业的警钟。
孙红雷:“狠人”变“颜王”,质感不再
提起孙红雷,很多人会想起那个眼神犀利、气场满分的“刘华强”。20年前的《征服》,他演得让人不寒而栗。一句“这瓜保熟吗?”直接封神,成为国产硬汉角色的标杆。后来在《潜伏》中,他的“余则成”更是把演技推向巅峰,拿下了三大权威奖项,成了第一个凭一部剧横扫大满贯的演员。
按理说,这样的起点,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实力派的代表。可谁能想到,后来的孙红雷,会因为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彻底改变了观众对他的印象。从“狠人”到“大傻”,他褪去锋芒,换上了“颜王”的搞笑壳。节目里,他执着于“我是最帅的”,卖萌、耍贱、搞怪,哪儿还有当初的狠劲?
有人说:“孙红雷只是综艺里放飞自我,演戏时还是那个实力派。”可当他带着综艺滤镜回到荧幕,观众却发现,回不去了。在《带着爸爸去留学》里,他的表演浮夸到让人出戏,眼技没了,吼叫成了他的唯一表达方式。《扫黑风暴》本是量身定制的角色,却因他“综艺感”太强,成了全剧最大的短板。
冯小刚曾公开表达过对孙红雷的惋惜:“他是个很有个性的演员,但上太多综艺,表演质感会被破坏。”观众也遗憾:“他明明是影帝的料,却甘愿当‘搞笑担当’。”孙红雷的选择,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警示。
陈赫:从“曾小贤”到“综艺化身”
陈赫的故事,比孙红雷更让人唏嘘。作为专业话剧演员出身,陈赫原本有扎实的表演功底。直到《爱情公寓》,一个“好男人”曾小贤,让他一夜爆红。可惜,他停留在了这部剧的成功里,甚至可以说,他被这个角色锁死了。
真正让陈赫身价暴涨的,不是影视剧,而是综艺节目《奔跑吧》。在节目里,他用“天才”的搞笑人设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成为流量担当。但与此同时,他的演员身份也变得模糊了。观众喜欢他的综艺表现,却越来越不认可他的演技。2024年的《好团圆》里,他试图突破自我,饰演一个复杂的中年男子。可结果呢?观众觉得他像在演小品。不管是离婚危机还是复合情节,他的表演都透着一股用力过猛的“综艺感”。网友吐槽:“他只会演喜剧,其他都撑不住了。”长年的综艺曝光,让陈赫彻底沦为“综艺咖”。他的演艺之路,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循环。黄渤:及时止损的“聪明人”黄渤和孙红雷、陈赫一样,都曾是《极限挑战》的“男人帮”成员。但他显然更有危机意识。
在综艺里,他是“青岛贵妇”,裹着浴巾搞笑;在电影里,他是金马影帝,用实力说话。黄渤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让综艺消耗掉自己的演员质感。参加《极限挑战》两季后,黄渤就果断退出综艺录制,把重心重新放回了电影上。他不仅继续出演优质电影,还转型当导演,拍出了票房13亿的《一出好戏》。影评人说:“黄渤的综艺感只是加分项,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演技。”从《我和我的家乡》到《封神》,黄渤用作品证明了自己。观众也感叹:“他没有被综艺拖累,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影帝’。”他是少数能在演员和综艺之间找到平衡的人。魏大勋:从“综艺咖”到实力派演员如果说孙红雷和陈赫的例子是警钟,那魏大勋就是一丝希望。早期的魏大勋,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综艺咖”。
他靠着谢娜的提携,在各种综艺里刷脸,积累了不小的人气。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2023年,《我的人间烟火》播出,魏大勋用这部剧彻底摆脱了“综艺咖”的标签。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把一个隐忍又深沉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网友评论:“终于看到一个综艺咖,成功转型了。”魏大勋的成功,证明了演员是可以从综艺走回来的,只要他肯用心。他自己也说:“综艺是我的路,但不是我的终点。”这句话,像是一种自我提醒,也是一句肺腑之言。演员的本职工作,永远是演戏孙红雷曾说过一句话:“我干啥都比当演员挣钱。”这句话很真实,但也很扎心。综艺可以带来高曝光和高收入,可它也会消耗掉演员的专业性。尤其是当综艺滤镜成为观众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时,演员的路,就会越来越难走。
黄渤、魏大勋的例子说明,只要把握好分寸,演员是可以在综艺和作品之间找到平衡的。而孙红雷、陈赫的经历,则是一种反面教材。他们的遗憾,提醒着每一个演员:不要让综艺掩盖了你的本职工作。网友声音:综艺是“利器”,也是“毒药”有人说:“综艺是一个放大镜,能让观众看到演员的另一面,但也会让观众忘记他们的本职工作。”还有人评论:“不是演员不能上综艺,而是上了之后,能不能回来,全看自身实力。”这些声音,既是对演员们的期待,也是对行业的反思。观众需要综艺的欢乐,但也希望看到演员的敬业和专业。毕竟,演员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演技。尾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娱乐圈从来不缺笑料,也不缺流量,但真正能留下来的,只有作品。综艺可以是演员的加分项,却永远不该是主旋律。孙红雷、陈赫的经历是教训,黄渤、魏大勋的选择是答案。那些在综艺和演戏之间摇摆的演员,需要牢记:你的职业是演员,而不是“综艺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