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年度票房冠军的武侠电影?它们对武侠片的发展有何影响?

新电影新世界 2023-01-08 10:00:29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人就是江湖。

你怎么退出?

《笑傲江湖II之东方不败》

从1969年开始,香港电影开始有了比较正规的票房统计排行榜,从那时开始就有了每年的票房冠军。

至今50多年来,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各种类型的片种都有,比如喜剧、赌片、枪战片,甚至风月片。

最具香港特色的武侠片,有多少部成为了票房冠军呢?

1969年《独臂刀王》129万港元

1970年《龙虎斗》207万港元

1971年《唐山大兄》319万港元

1972年《猛龙过江》530万港元

1979年《笑拳怪招》545万港元

1980年《师弟出马》1102万港元

1998年《风云雄霸天下》4153万港元

2004年《功夫》6128万港元

2006年《霍元甲》3020万港元

2010年《叶问2》4331万港元

2015年《叶问3》6042万港元

总共11部武侠电影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其中6部破了票房纪录;《独臂刀王》是首部百万票房大片,《师弟出马》是首部千万票房大片,《功夫》首破6000万票房大关,都是里程碑级的重要影片。

那么,这些获得票房冠军的武侠片,哪一部更经典,哪一部的意义更重大?它们如何影响武侠片的发展进程?

1967年,张彻执导了一部武侠片《独臂刀》,号称香港票房达百万港元,被称为是第一部票房百万的巨片,张彻也被封为百万票房大导演。

不过当时并没有公开的票房数据,所以,1969年张彻再用王羽拍了一部续集《独臂刀王》,取得了129万港元的香港票房,排名那年的票房榜首,是真正意义上的香港票房榜第一个票房冠军。

所以,无论《独臂刀王》是不是第一部百万票房大片,第一个票房冠军的意义还是很大。

事实上,当年的《独臂刀》确实很成功,除了这部《独臂刀王》,张彻还在1971年用狄龙、姜大卫重拍了一部《新独臂刀》;王羽离开邵氏后,自己又拍了一部《独臂拳王》。

因为那个时候,正是香港武侠电影第一个黄金时期,每年有7-8部武侠电影进入票房榜前10,整个香港影坛几乎全年都在一片刀光剑影中。

于是,1970年,王羽借着武侠片和自己的热度,自导自演了一部《龙虎斗》,蝉联票房冠军。

1971年,李小龙的到来改变了香港影坛。

那年,年度票房前10有9部是动作电影,其中一部是拳击题材,其他8部都可以算是武侠片。李小龙的《唐山大兄》是票房冠军。

李小龙对香港影坛真正的改变,是他用《唐山大兄》和之后的《猛龙过江》、《精武门》等票房大片,重新定义了武侠电影,细化出了一个新的片种——功夫片。

功夫片严格来讲还属于武侠片的范畴,但是只有李小龙这样有功夫的巨星能拍,郑佩佩那种有点舞蹈功底就能领衔主演的是传统武侠片。

李小龙的出现,提升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整体品质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武侠片的门槛和观众的欣赏品味。

所以,1972年只有4部武侠片进入票房榜前10,因为其他人拍的武侠片观众有些看不上了。

结果,1973年李小龙离世之后,连续6年的香港票房冠军都不是武侠片,变成了更接地气的喜剧电影。

1978年,成龙凭借《蛇形刁手》和《醉拳》分获票房第8和第2,一炮而红。

成龙在传统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喜剧的元素,保留了武侠电影的恩怨情仇和江湖杀戮,让武侠电影有了更多的看点和趣味性,迎合了那个时代的观众。

1980年,成龙跳槽嘉禾之后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师弟出马》,在那年的贺岁档就拿到了过千万港元的历史性票房,夺回票房冠军,带领香港武侠电影又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也让自己的谐趣风格功夫片得到了观众全面的认可。

从80年代开始,随着成龙洪金宝渐渐向时装动作片和喜剧动作片转型,更年轻的李连杰凭借《少林寺》、《南北少林》和之后的《黄飞鸿》等新派武侠电影崛起,香港武侠片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武侠电影最后的一个黄金期,每年有数十部武侠电影上映,票房最高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达到了3478万港元的历史高峰。

可是,也是因为李连杰的出现,真功夫和武侠片的结合更加深入,加入背后袁和平、元奎、洪金宝等顶级武术指导的动作设计,武侠片的观赏性更高,节奏更快,更加难以复制。

所以,李连杰拍完《黄飞鸿》之后,掀起了一波《黄飞鸿》题材武侠片的热潮,但观众只认李连杰的黄飞鸿,别人演的黄飞鸿只能变成市场的炮灰。

再加上从6-7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疯狂透支,到90年代已经没有多少新鲜的武侠电影题材可拍了。李连杰拍《黄飞鸿》之前,这个题材已经拍过上百部;《笑傲江湖》那样的金庸武侠片,也翻拍过无数次;《方世玉》、《洪熙官》等题材,观众也在邵氏时代看腻了。

也因此,成龙才会在80年代主动转型。

所以,90年代虽然有李连杰这样的超级武侠片巨星,撑起了香港武侠电影最后的辉煌,但也足足18年没再出过一次票房冠军。

直到1998年,郑伊健和郭富城的一部《风云雄霸天下》,打破了双周一成多年对香港票房榜的统治。

《风云雄霸天下》爆冷战胜成龙和周星驰拿下年度冠军,靠的是什么?

靠聂风的风神腿,步惊云的排云掌?

都不是。

《风云》靠的是当时最顶级的电脑特效,让观众获得一种全新的武侠片观赏体验,也有对成龙、周星驰电影暂时的审美疲劳。

所以,第二年成龙和周星驰互相在对方电影中客串,马上又夺回了票房冠亚军,而郑伊健的一部特效更炫酷的漫改武侠电影《中华英雄》只获第3。

80-90年代的20年里仅有2部武侠电影获得票房冠军,可这仍是香港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因为确实拍出了无数经典的武侠电影,比如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甄子丹于荣光的《少年黄飞鸿》等等;甚至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等喜剧电影,都有很多武侠元素。

周星驰是练过咏春的,功力不俗;所以在2004年用一部武侠喜剧重夺票房冠军的,是周星驰的《功夫》。

《功夫》很喜剧,但绝对算武侠片,因为有元华、元秋、梁小龙、释行宇、赵志凌、董志华、冯克安、袁祥仁等动作演员,有太极拳、狮吼功、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昆仑派蛤蟆功和如来神掌等传统武侠元素,还有背后的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除了再度打破香港票房纪录,《功夫》更大的意义是让元华、元秋、梁小龙等老一辈动作演员翻红,迎来演艺事业的第二春。

2006年,李连杰自称是自己最后一部武术电影的《霍元甲》再夺票房冠军,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观众又看到了武侠片崛起的希望。

不过,延续这种希望的不是李连杰,而是两次给他做配角的甄子丹。

从2005年的《杀破狼》开始,甄子丹正式走上一线,并在2008年用一部《叶问》打出了自己的风格,也用一个全新的武侠题材,接过武侠片的大旗。

之后,《叶问》的两部续集连夺2年香港票房冠军,可是,这已经是武侠电影最后的辉煌了。

不是观众不爱看武侠片了,而是李连杰和甄子丹把武侠片的门槛拔得太高了,在李连杰和甄子丹们渐渐老去后,武侠电影不再有新的功夫巨星出现,观众看不到品质更高的武侠新片,只看到一些特效华丽、画面炫酷的伪武侠电影。

像成龙那样从武行龙套变成动作巨星,像李连杰那样从武术演员变成功夫巨星,或像甄子丹那样在二三线徘徊多年才熬成一线巨星,都已是无法复制的人生轨迹。

所以,没有功夫巨星的时代,再也不会重现一年7-8部武侠片雄霸票房榜前10的盛世了。

1 阅读:209
评论列表

新电影新世界

简介:做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分享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