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灯泡塞嘴里”,已经是一句传遍千家万户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敢不信邪就等着后悔吧。
没成想这两天“不信邪挑战”出了力度加大的新版本,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朋友们以身犯险,合力捧出最新真理——
千万别用塑料板凳套头。
@呼叫网管
一夜之间冒出无数被困在塑料凳里的人,清澈又愚蠢的眼神仿佛在诉说:这是我应得的。
事情的源头要从一位灵机一动的网友说起,他灵机一动钻进凳子,然后水灵灵被卡住出不来了。
视频发到网上,“不要尝试,出不来”七个大字打在正中央,就像三体人郑重其事地发来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诸葛小熊猫(恩施熊猫椅)
然而人类的宿命就是不信邪,劝退视频变种草视频。
继嘴吞灯泡、脚塞进手镯、站到门把手上、手表贴高铁窗户之后,犟种又有了折腾自己、娱乐大家的新招数。
在揣起凳子往头上套之前,每个人都是指点动作的大师,一字一句透露着不服气。
“都是节目效果,包出得来的”“手一撇不就下来了?”“头一低不就出来了”,神通广大的网友怎么会相信小小一个塑料凳能难得住自己。
一批人急着亲身示范如何脱身,一场势必要拿下的凳子攻防战就此展开。
Vista看天下
,赞146
等到把自己脑袋送进去,生死难料。
试试就逝世,3小时前还在“跟穿衣服一样缩下胳膊不就好了”,1小时前——“救救我”。
大力倡导“不要没苦硬吃”的年轻人,却极容易被手贱俩字扼住命运的咽喉。
时间就是最好的编剧,只需要跟凳子鏖战半小时,就能让每个嘴硬的人现出原形。
“塑料凳套头”挑战的迷人之处便在于此,十分顺畅地挑战成功多没劲,态度前后反差才是让人围观的精髓。
如果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多数是真的觉得没难度、想证明自己能行却反被制服;
那之后涌进来的大批挑战者,就是好奇心在作祟。越是看到有人被困住,越是按捺不住想尝试的心情。
“塑料凳套头”相关视频的评论区,毫无疑问是现在全网最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的评论区。
爸妈催去洗个水果,两小时躺沙发上一动不动;刷到别人被套住的视频,一身的反骨被彻底激活,腾得一下跳下床直奔角落里的塑料凳。
“等我”“两分钟后看我成果”,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一身的牛劲找到了释放的地儿。
刚更新的剧、新买的游戏、搓麻将都不够有吸引力,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诱捕器。
然后就拥有了一张和凳子的亲密合照,荣幸加入“凳子受害者联盟”,沧桑的脸部特效无比契合此时此刻的心境。
“要不是亲自试了,不然真的相信这届网友了。明明可以出来,就是弯个腰的事情”。
网上的水很深,劝朋友们不要轻信任何人的话,不知道有多少消息是在被困于凳子的情形下发出的。
众网友不语,只是一味地背起凳子自拍
越是知道可能取不下来,越是要梭哈一把尝试一下。
过年前的最大“赌博”不是烫头和做美甲了,而是这个钓得人上蹿下跳的塑料凳挑战。
塑料凳刚套上去的时候,一切进展顺利,会让人怀疑这个挑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等到要出来的时候,往往才意识到“完蛋,上了贼船”。
“穿着”这不防风不保暖的塑料凳,吃饭、上厕所、下楼扔垃圾,期待着某一刻身体能顿悟,逃离出去。
@小宗老师
评论区上方的“大家都在搜:卡在塑料凳出不来了怎么办”,扯下了所有人故作镇定的伪装面具。
表情逐渐变得凝重,呼吸开始紧促,整个身体不受使唤。
小小的塑料凳,竟让人失去所有力气和手段。
@憨憨秋香
心里想着“不应该啊,我已经很努力在往外出了,怎么纹丝不动”,肢体动作就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想驯服塑料椅的人类,毫不意外地栽了。
可能其中还有一些“有前科”的人,吃灯泡糖、把脚趾头伸进手镯、往高铁玻璃上贴手表,这次长教训了、下次还敢。
@谁是嘉明
尝试一段时间仍旧无法挣脱后,大家开始放飞自我,摸索与凳子共生的相处之道。
有人蹲地上拍摄大片,只要在精神上不被凳子困住,它就可以成为为我所用的时尚挂件。
凳子图案是可爱风的卡通画,更是平添了一种混搭情调。
@憨豆啊宋
把头深深埋下,稍微调下参数、加下滤镜,氛围感男头像这不就来了。
别人是“很内向,坐出租车都钻后备箱”,搞塑料凳挑战奉行的是“很自闭,坐凳子都用凳子蒙脸”。
跟朋友一块笑成一团浆糊的也不少,像被点了笑穴。
已经分不清是笑朋友的憨样,还是笑小丑竟然是自己。
一个劲嘎嘎乐,哪里还有力气跟凳子缠斗。
@周诣函
被困在里面的时候,身体的下意识动作是想逃离。
双手前伸,头会埋得很低,深深向地上扎去。
在这个过程中,能无痛学会拜年,尽显小辈的孝顺和礼貌。
@任晓天
今年不流行香蕉拜年了,最时髦的是红塑料凳拜年。
想尽快塑造肌肉记忆,只需要一个凳子,套上之后即可激活这套拜年程序。
还能借着身上的凳子面来一段乐器演奏,过年表演节目有着落了。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好一个塑料腰鼓!
@大小王Ww
五颜六色的塑料板凳,起初只是家里最不起眼的存在、只有来了客人才短暂地征用一下。
但被放假大学生、前几批回家过年的打工人利用起来之后,彻底翻身。
现如今它是新晋时尚单品、参与构成年前最火OOTD;
是新时代的背背佳,陪伴左右、提前锻炼走亲访友的仪态;
更是磨炼心性、认清自身局限的心灵苦旅必备帮手,帮助年轻人在过年期间保持情绪稳定。
一直被坐在人类屁股底下的塑料凳,反过来骑到了人类头顶。
不仅指物理意义上,更指精神层面上的“掌控”。
现在大家看到凳子,不想老老实实坐下来,一个劲琢磨能不能套身上。
低矮的小板凳想尝试↓
古香古色的木头凳子也想试↓
面对没太有把握的凳子,人菜瘾大的人们想出了法子。
先派家里猫狗或者小孩当小白鼠探探路,成功了之后自己再上阵。
1.0版本从下面的洞钻进去,不够过瘾。
有网友挖掘出了2.0版本,从侧边的洞钻,并放出豪言“既然我能进来,那我就能出去”。
至于迎接她的是什么,后面再揭晓。
@核星原子
摞在一起的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难度加倍版本,令一些网友蠢蠢欲动。
以前是费半天劲手脚并用把凳子们分开,现在是主动钻进去成为瓮中之鳖。
还有人出门吃火锅,盯上了人家店里的凳子。
再这么发展下去,餐馆都要改版了。
害怕被讹上的,全部换成实心凳子或者沙发;
打不过就加入的,顺势搞一波营销,自由进出凳子的可享折扣,钻进去出不来的也能领一杯去火茶。
还在上班的打工人,一边摸鱼偷刷视频,一边幻想着穿上办公室凳子的场景。
都说工牌是21世纪的牛马嚼子,戴上就变成了拉磨的驴。
凳子挑战一出,发现原来它才是真正的栓鼻子的环。
给你营造一种自愿套上它的感觉,之后便很难摘下,只能忍受着不适感和压抑感猛干活,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以前无人留意凳子具体是什么构造,现在看见一个有腿的凳子眼睛就发光。
什么都想尝试只会害了自己,人的好奇心有时候不能太旺盛。
当你的大脑不够清醒、总想在危险边缘试探时,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可能还是凳子。
因为多数凳子不具备挑战条件,办公室多是弹簧椅,家里带四条腿的凳子很多没有底边把人困住的棱。
然而有时候人这种生物真的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AI绝对代替不了、也无法分析。
就比如编辑部在聊完选题之后,在外卖软件上火速下单了一把塑料椅子。
下楼去拿的麻溜程度,比每天中午拿外卖还积极十倍。
大家轮流尝试,诞生了一堆表情包素材。
有人轻松地钻进去又出来,也有人按照网上攻略才脱险,付出的代价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身体扭曲了十多分钟。
这届网友不仅擅长给自己制造麻烦,也十分热心肠地传授脱身教程。
@呢一
一张广为流传的九宫格,包圆了从躬身入局到逃出生天的全过程,手把手教你赢得凳子挑战。
转动脖颈、双手像穿衣服一样伸进去,头往前、双臂往侧边,就完成了进入的环节。
弯腰、背部挺直,双臂前伸、像脱衣服一样慢慢把凳子“脱下”,挑战宣告完成。
大学生僵硬了一个学期的肩颈,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打工人死掉的臀部和劳损的腰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激活。
此时的凳子不再是束缚,而是探索身心灵未至之境的身体复建器械。
万事万物皆有利于我,勇敢又多金的人在旷野拍“人生四格”,咱格子间打工人和回老家的大学生也能拥有“人生九格”。
如果协调性不是很好,不妨拓宽思路、借助外物。
用一根长条状东西抵住凳子面,竖立起手臂往下蹲,也能钻出来。
当然,旁边有人就更好了。
像拔萝卜一样往外拔,总能把凳子从身上拔下来。
但话又说回来了,“旁边有人”正是助长这一挑战的重要推手之一。
@淘气小周
独居打工人加完班回到家开刷低脂小视频,即使再好奇,也多少考虑点后果,害怕万一真出不来还得惊动素不相识的邻居。
而在家的年轻人,算好时间在爸妈下班回家前一小时开始挑战。
如果能自行搞定,那么在爸妈面前就当无事发生;被困住了,也最多受一个小时的苦,等着爸妈回家搭救就行。
之后头疼脑热也不会被骂“都是玩手机玩的”了,升级成了“都怪你非要玩那破凳子”。
@核星原子 从侧边钻进去之后出不来了,半夜求助妈妈才出来,劝诫大家不要轻易尝试
除了技巧型、外挂型、人脉型,还有凭借天赋轻松拿捏的。
头小、肩窄、背薄、骨架小、瘦,满足这些特点的人,是先天凳子套头圣体。
劲儿够大、肌肉够发达,或许也可以。
这两天看到的破碎塑料凳,比人生之前这些年加起来还多。
每一个被穿上身的塑料凳背后,都有一个被好奇心操纵的人。
全网的挑战热情持续上涨,大家怀疑下一步就是多个“手贱挑战”同步进行了:
套上板凳之后,往嘴里塞一个灯泡,再把脚指头往手上的镯子里送,伸出另外一只手的手指头,插进另一个塑料凳中间的洞。
奇奇怪怪的无聊人类总能变着法子折腾自己,老实了一阵子后又创造出新的“塞灯泡”行为。
天津消防今天就发了条新闻,有人拿塑料凳套头出不来了,求助消防把凳子剪开才出来。
评论区有扎堆说“等我两分钟”、看热闹的;也有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家剪开不就完事了,压根不用浪费公共资源。
玩梗归玩梗,大家还是谨慎跟风尝试,别让自己陷入危险,也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春节能在全家面前秀两把的节目多得很,不是背着凳子穿脱自如的人才叫英雄。
当然,如果想达到惊艳四座、让亲戚语塞的效果,在保障安全、与凳子形成默契的前提下,也可以展现一下自己的超绝“实力”。
不出半天,整个亲戚圈就会传遍:
都别惹那家孩子,小时候就往嘴里塞灯泡,长大了往头上套凳子,指不定明年整出啥幺蛾子呢。(张三 Vista看天下)
@S7
封面图来源于抖音博主@任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