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伤后他没流过一滴泪,直到70岁的奶奶哭着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来

硝烟中的红领章 2023-10-04 10:59:04

(本文3450字,阅读完约需8分钟)

内容简介:他是一名坚强的军人,在云南边境排雷负伤失去双眼和双手,在战友、父母、医生面前,没有流过一滴泪,没有叫过一声疼,平静地接受了残酷的现实。

年过七旬的奶奶流着泪从老家赶到千里之外的医院看他,这位28岁的英雄再也控制不住,抱着奶奶像个孩子一样放声痛哭。在奶奶面前,多大都是孩子。

英雄有泪但无悔。

他就是杜富国。

一级上士杜富国

一、他入伍后体能不出众、身体不协调、专业不达标,半年后让人刮目相看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2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是南部战区某扫雷大队一级上士。

初中毕业后的杜富国没有考上高中。长年离家在外打工的父亲不在身边,担心他学坏走上歪路,决定把他送到部队当兵。虽然杜富国还有2个弟弟和1个妹妹,但母亲起初并不同意身为长子的他去当兵。

湄潭县|杜富国家乡

父亲最终说服了母亲。2010年冬天,19岁的杜富国从贵北来到了闷热潮湿的云南西双版纳州,成为边防八团一名战士,守护中老边界。新训结束后,杜富国综合成绩落后,体能差,身体不协调,专业不达标。

他脸上挂不住。针对弱项,杜富国逐一进行疯狂训练。一早一晚拿着哑铃负重跳台阶,午休时间练专业。两个月后,体能跃升到连队前列,专业达标,进步显而易见。连长对这个有上进心的小伙子刮目相看,作为骨干培养,半年后推荐他参加团里的预提指挥士官集训,第二年被提为副班长。

中老边境巡逻

杜富国文化不高,但动手能力超强,乐于干各种修理、拆卸、安装等手工活,自备工具乐此不疲。在训练、学习、巡逻之余,帮连里干水电维修、空调拆装、挖沟清淤之类的活。

杜富国曾使用过的工具

2015年6月,已任下士班长的杜富国得知战友报名要去文山州中越边境“挖地雷”,就跟着报名也要去。当时云南省军区组织第三次边境排雷,从各部队抽调工兵参加。

杜富国是个工兵小白,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工兵培训或集训,但他渴望挑战自己,同时觉得挖地雷是个高超的手工活,动手恰是自己的强项。

缠来缠去,上级同意其请求。他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跨越普洱市、红河州来到文山州的麻栗坡县。

中士杜付国

二、作为工兵“小白”,在45天内他的理论考试成绩从32分提到90分

扫雷大队成立后,队里进行了第一次排雷理论摸底考试。参加考试的战友基本都是来自工兵排的专业工兵,工兵“小白”杜富国连蒙带凑只考了32分。

新成立的部队总得有人做饭,不能都去挖地雷。连长有意识让非工兵专业的杜富国去炊事班,因为他做饭还不错。但杜富国只想去挖地雷,虽然做饭远比挖雷安全。

杜富国

集训开始了,杜富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如之前在西双版纳时的不服输劲头。他说:学校学习是为了谋个好出路,排雷学习是为了保命。经过45天的临战训练,他的考试成绩由57、70到90分,精通边境上被埋的10多种地雷的拆解和排除。

杜富国

之前,我军在云南省的中越边境已组织过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第一次是1993年-94年,总指挥是当时的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刘昌友少将。刘将军曾是1984年4月28日首战老山的14军40师师长,麾下的118团、119团、120团和炮团全部参加老山首战。

刘昌友师长(左)战后接受采访

刘昌友师长(中)在松毛岭前线

3个月后,40师撤离老山,由11军32师接防,开始了老山轮战。之后1军、67军、47军、27军、13军及15个侦察大队轮番上来,每支部队都在战区内布雷防敌偷袭。其中某个集团军的工化处长带着所属工兵部队一次布雷就达4万枚。

5年轮战,战区内遗留了上百万枚地雷和炮弹、手榴弹等危险爆炸物,密度和复杂度成为世界之最。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后,我军逐步解除边境防务,勘界立碑,村民恢复生产,排除之前埋设的地雷成为要务,首战老山的刘昌友师长成为排雷的首任指挥长。

刘昌友将军(右1)在排雷现场

按照雷区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批扫雷大队对边境线、巡逻道、交通要道、边贸口岸、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排雷,共扫除雷区102.8平方公里,94年8月底完成预定任务撤出。

1997年,第二批扫雷大队成立,对上批扫雷队规划的次要区域进行扫除,李智伦少将任总指挥长,共扫除雷区109.67平方公里,98年6月结束。

李智伦少将

2015年6月,第三批扫雷大队成立。大规模的雷区前2次已被排完,本次主要对遗留的零星、小块区域彻底扫除,彻底封围,消除雷患。

杜富国进入扫雷大队后,通过学习和苦练,从门外汉逐渐成长为排雷高手。他排除了全队遇到的第一颗大家伙——59式反坦克地雷,第一颗威力巨大的抛撒雷,并创新和丰富了排雷方式,发明多种实用的爆炸物固定安全转运箱。

杜富国

三、工兵排出第一颗雷是欣喜的,但最后一颗却让人万分沮丧

杜富国学习排雷虽然起步晚,但战绩不断上升,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达到2400多颗,成为第三批排除数量最多的战士。

杜富国(左)手持自己排出的反坦克雷

工兵说,排出第一颗是欣喜的,但是下一颗永远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最后一颗会终结排雷生涯。但哪一颗会是最后一颗?正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挑战和努力便有了乐趣。杜富国以下士军衔进入扫雷队,中士三年都是在扫雷中度过的。

杜富国(前)与战友(后)

2018年9月,初级军士服役期即将结束的杜富国面临退伍的选择。有战友问他年底走还是留,他说:“活都没有干完,都走了谁挖雷啊?”一个月后的10月11日14点39分,他遇到了自己排雷生涯的最后一颗雷。

经过麻栗坡县人民医院的初步救治、开远926医院的深度救治,杜富国苏醒后逐渐清楚了自己的伤势和未来生活面临的困难。

杜富国

他希望能保住手继续排雷,希望被打破,他对保住眼睛存最后一线希望,哪怕保留一只也行,但这最后的期望全部被打碎。他坚强地面对现实,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慢慢地消化和咀嚼破碎的希望。

父母和妻子来了,战友和首长来了,麻栗坡县和文山州的各级领导也来了。杜富国苏醒后,没有为自己的伤痛和未来流过一滴泪,没有叫过一声痛,他的坚强和抗打击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感动、鼓舞了医生。

杜富国家人

杜富国负伤住院后,年过七旬的奶奶患过脑溢血病,家人有意瞒着她。但奶奶还是从电视中得知大孙子重伤的消息了,不停地流泪。杜富国身体稍有康复后,奶奶从千里之外的农村老家来到医院看望孙子。

杜富国与奶奶(左)

一老一少在病房相见,杜富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用两只残臂抱着奶奶像个孩子一样放声痛哭。几个月来所有的坚忍化作对奶奶的心疼,虽然那时他已经28岁,但在奶奶面前永远是个孩子,他在奶奶的怀里痛哭了一场。

杜富国与奶奶(右4)、家人在一起

妹妹杜富佳(左)和奶奶(右)

英雄虽然流泪,但不后悔。

当他第一次从病床上苏醒过来,首先就问被他保护的战友艾岩怎么样了,正是他的那一句“你靠后、让我来”换来了战友的安然无恙。得知战友一切安好,他面露微笑。

艾岩|杜富国战友

四、排除2400多颗地雷及爆炸物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排雷是勇敢者的事业。老山战区曾经防不胜防的地雷群也造就了一批“排雷英雄”。从战时到和平时期,部分排雷英雄的个人战绩(包括地雷、手榴弹和炮弹等高危险爆炸物)如下:

1、杨国庆:13000枚。原广州军区战士,完整参加第一批、第二批广西边境大规模排雷行动。

杨国庆

2、陈富忠:4688枚(其中地雷1547个,手榴弹678个,爆炸物2463件)。原云南省第一批扫雷大队战士。

陈富忠

3、杜富国:2400枚(含地雷、手榴弹及爆炸物)。

4、郭富文:1932枚(含地雷、手榴弹及爆炸物)。原北京军区战士,1987-1988年参加轮战一年。

5、胡义川:1000多枚(具体不详,基本全部是地雷)。原兰州军区战士,1985年-1986年参加轮战一年,战时排雷英雄,被原总参工程兵兵部陈洪强处长称为“全军排雷技术之冠”。

胡义川

6、刘玉祥:1627枚(含地雷、手榴弹及爆炸物)。原北京军区战士,1986-1987年参加轮战,战时排雷大王,排到最后一颗雷时不幸触雷负伤。

7、尤建华:1123枚(基本全是地雷)。原北京军区战士,1987-1988年参加轮战一年,战时排雷大王,被张爱萍称为“雷博士”。

尤建华(右)与张爱萍将军合影

尤建华

8、臧运东:911枚(基本全是地雷)。原兰州军区战士,参加轮战,战时排雷英雄,被成都军区授予“排雷英雄”。

9、骆牧渊:671枚(基本全是地雷)。原兰州军区战士,1986-1987年参加轮战一年,战时排雷英雄。

骆牧渊在排雷(17岁)

骆牧渊(左)与倪萍

10、范中华:516枚(基本全是地雷)。原南京军区战士,1985-1986年参加轮战半年,战时排雷大王。

范中华

杜富国的个人排雷战绩是相当耀眼的。经过近三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他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022年7月19日返回部队,重回战位,并晋升一级上士,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

杜富国

2023年初,荣升父亲,后继有人。年中,回到曾经战斗的麻栗坡县猛硐镇坝子村长地村民组,见到了如今在那片土地上放心生活和劳作的乡亲们。村民盘金良抱住了他,非常感激,杜富国就是在他的责任田里排雷时受伤的。

得知村民们彻底解除了地雷威胁,雷区变良田,果园、茶园处处飘香,杜富国品尝了老乡们泡的“富国”茶,非常开心。

杜富国与老乡盘金良(左2)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喜欢军事、文史。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关注我,重温英雄岁月!

0 阅读:53
硝烟中的红领章

硝烟中的红领章

分享当代优秀戍边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