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孩子,我老了,需要你尽孝了。"电话里传来的沙哑声音让我愣住了。
居然是消失20年的父亲!
一时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当年,他嫌弃母亲没文化,拍拍屁股就走了,连抚养费也没留下。
如今,他竟然打电话来谈养老?
回想母亲这些年为了抚养我们,天没亮就得起来忙活早点摊,身上总是沾着油烟味。
可在父亲眼里,这些都是"没文化"的表现。
所谓的文化,难道真的只是一纸文凭?
一个教书育人的人,怎么会对"孝道"有如此偏差的理解?
说起我爸当年在村里的风光事迹,简直让人怦然心动。
他就像个超级明星一样,虽说只是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但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那时候,村里考上大专的人屈指可数,他就是那个"天选之子"。
在学校时,他西装革履,一口标准普通话,走路带风,跟个仙人似的。
学生们见了都尊敬地喊一声"王老师好",家长们更是把他当成了孩子们的"明灯"。
可谁能想到,这位在讲台上谈论"温良恭俭让"的语文老师,在家里竟然是另一副嘴脸。
那是个普通的下午,因为母亲忙着摆弄早点摊的东西,没来得及给他准备茶水。
他突然暴跳如雷,像个炸了毛的刺猬,指着母亲的鼻子就开骂:"你就是个没文化的泼妇!"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父亲也会说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话。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离开我们后的第二个月,就和一位女同事闪婚了。
啧啧,这位站在道德高地的教书匠,怕是把"仁义礼智信"都还给孔夫子了吧。
父亲对母亲的嫌弃,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天大的笑话。
没有文凭的母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生活智慧。
大事不妙,家里经济顿时陷入困境,母亲眉头都快皱成川字了。
但她可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人,二话不说,直接杀到娘家,找大伯借了200多块钱。
那可是20多年前啊,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这200多块钱简直就是一笔小目标了。
拿着这笔钱,母亲在街边租了个小摊位,开启了她的"早餐江湖"之旅。
刚开张那会儿,生意冷清得像极了寒冬腊月,连只鸟儿都懒得往这边瞟一眼。
但我妈就是拼,凌晨三点准时起床,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她那双手总是忙个不停,和面、包包子、煮粥、炸油条,样样都得亲力亲为。
每天晚上收摊回家,她还得连夜准备第二天的配料,常常忙到深夜才休息。
渐渐地,母亲的手艺在附近打出了名气,街坊邻居都说她家的早点既实惠又好吃。
"王家嫂子的豆浆可香了","那油条酥脆得不得了",这样的夸赞声此起彼伏。
那时父亲偶尔路过摊位,总是捏着鼻子一脸嫌弃:"一身油烟味,真难闻。"
听到这话,母亲却笑得特别灿烂:"靠自己双手赚钱,有啥可丢人的?"
后来,母亲的生意越来越好,终于从街边摊升级成了一间小店铺。
她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就为了给街坊邻居做出最美味的早点。
就这样,这位父亲眼中"没文化的泼妇",用她的勤劳和智慧,撑起了一个小小的"早餐帝国"。
母亲用油烟味换来的是我和姐姐的前程似锦。
看到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的辛苦,我们发奋图强,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放学后,我们主动承担家务,给母亲分担压力。
终于,在母亲那双沾满油烟的手的托举下,我和姐姐双双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可父亲那边的故事,却像一出闹剧在上演。
他和后妈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惜忙着追求事业,把我同父异母的弟弟扔给了奶奶照顾。
奶奶把弟弟宠成了小皇帝,要星星不给月亮,要月亮不给太阳。
这位"文化人"的儿子在学校可真是威风八面,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
没想到有一天,一场斗殴闹得沸沸扬扬,父亲不得不掏出一大笔钱私了。
这还不是最精彩的一部分,现在这位好弟弟因为某些违法行为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
搞笑的是,这下可把后妈惹毛了,整天对着父亲吹胡子瞪眼。
这个原本门当户对的家庭,现在天天上演全武行。
看着家里鸡飞狗跳的场面,父亲终于想起还有我这个"备胎"儿子。
这通电话,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确实有赡养父亲的义务,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就在我犹豫不决时,脑海中浮现出母亲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记得那年冬天,母亲的手上长满了冻疮,却依然在寒风中坚持摆摊。
那些年,父亲从来没有尽过一天做父亲的责任,连一分钱的抚养费都没给过。
他总是自诩有文化,可他的所作所为,真的配得上"文化人"这三个字吗?
反观我的母亲,虽然没有那张漂亮的文凭,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最讽刺的是,这位当年嫌弃别人"没文化"的父亲,现在正在为自己的"文化"付出代价。
生活啊,就是一面照妖镜,二十年的时光,让所有的真相都无所遁形。
真正的文化,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清高,不是耀武扬威的文凭。
它是春风化雨的品德,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对生活的态度,更是对亲情的珍惜。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生活早已用最公平的方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